我的回答是:IP电影的浪潮,永远不会结束。
首先,要明白什么是IP电影,这个问题就能明白一半。IP本来是指互联网的域名,在文化领域是指个人知识版权,在影视领域,IP电影,则是指在已有知
谢邀。
最近这两年,相信大家都对“IP”这个词语不会感到很陌生,各种什么电视剧IP、小说IP不断的被提及,让很多人了解到了IP这个新生的概念。那么当我们在说IP时,我们到底说的是什么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IP到底指什么?其实IP就是Intellectual property,是一个指称\"心智创造\"的法律术语,包括音乐、文学和其他艺术作品的发现与发明,以及一切倾注了作者心智的语词、短语、符号和设计等被法律赋予独享权利的\"知识财产\"。
IP电影则是指把这些“知识财产”其中的人物形象、经典话语或名字进行改编而成的电影。
电影电视行业的IP风潮从2014年开始便“高烧”不退,像近几年来根据热门畅销小说改编的电影,如《小时代》系列、《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左耳》等片,都是根植于\"IP\"的项目开发,这个IP的范畴不仅仅是电影本身,还有周边的衍生产品。
再说好莱坞,一些票房高、受观众欢迎的电影作品会接二连三创作续集,衍生出\"系列电影\",而其中的故事内容和关键角色即可被称之为IP,围绕经典IP产生的商业价值,可以在不同领域进行反复开发。例如漫威漫画公司在1941年创造出的\"美国队长\",围绕这一形象创作出的故事直到今天依然活跃在银幕上,并成为有血有肉的真实人物,还获得了全世界无数粉丝的追捧。这一角色形象就成为可以不断挖掘出商业价值的经典IP。
同时由于有了好莱坞的引领,中国电影似乎也出现了一个超级大的IP——《西游记》。从2013年的《西游·降魔篇》到2014年的《西游记之大闹天宫》都取得了超过10亿元以上的票房。从数据上来看,这确实是超级IP,但并不是每一部西游题材的电影就一定会被观众接受,优劣还要取决于优质的故事载体和深入人心的角色塑造。毕竟电影的灵魂和根本还是剧本和内容本身,即使这是一个超级IP也仍然难以把握。
电影IP的出现也导致了这样一个现象,文学大量同质化、低质量作品的产生,网络文学更是严重,又或许正如吴玄所说的:“在中国网络作家出现之前,我们找不到一位20来岁、每天写两三万字、整部作品三千到五千万字的文学经典,而这些作品在市场上销量很好,叫好又叫座,读者也很多;同时转化成影视的速度非常快。”
这说明这么一个道理,好剧本过度匮乏啊!所以现如今动辄千万的费用让文学也可以谈GDP了,从这方面来说是不幸的啊。所以保障文学质量是电影IP对文学市场的硬性冲击。
总得来说电影IP仍旧“发热”,但“伪IP”不会存活太久,观众们也不会再为IP买单,而只会被故事的内容所打动。内容为王的时代,会回到内容的原点,这就需要审视市场的需要,在IP的狂潮下中国电影和中国文学都要进步啊。
好了,说了这么多,你对IP电影有什么看法呢?
快评论出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