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的t44是否借鉴了美国潘兴坦克的设计经验?对此你怎么看?

T-44算是苏系中型坦克中颜值最高的一个了,它的设计时间比美制M26潘兴早,因此就算是借鉴也是潘兴借鉴了T-44,而不是题主询问的那样!之所以两者都将发动机横置,是那个时代的普遍共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2-04 13:22:43

T-44和潘兴没什么关系,如果非要说谁借鉴谁的话,是潘兴借鉴了黑豹和T-34。不过这种说法很牵强,因为到二战末期,各国的坦克(除了约翰牛)都开始走向”殊途同归“——倾斜装甲、大口径长身管加农炮、大功率发动机等等,已经很难说清楚谁借鉴谁了。M26一开始是以重型坦克的名义研制的,目的是为了对抗德军的”虎“和”黑豹“以消除当时盟军内部的”虎式恐惧症“,所以M26在45年初服役时,当时的美军给潘兴取的诨名叫”驯虎者“。但是,从上图红圈处的那挺前机枪以及未做任何流线型处理的”马桶炮塔“和五人车组就可以看出,M26从设计理念和技术水平上还处在二战时期,比T-44低了整整一个技术等级!问题问的是T-44,所以文章的主角就是T-44。

先说一下T-44的由来:

最初的T-44是针对德军的“黑豹”开发的;在俄罗斯莫斯科中央军事博物馆珍藏者一份1943年7月8日在库尔斯克前线的苏军电报(苏军第一次遭遇”黑豹“坦克):“敌人装备了新型坦克,对我军的T-34构成巨大威胁!它有厚重的装甲,重量可能在40至50吨左右,很可能安装88毫米高速炮,我军在2000米以外就遭到损失............”从电文中就可以看出苏军对“黑豹”的紧张与恐惧!所以从43年7月到45年,“打黑豹”一直是苏军坦克研制的方向;围绕着”打黑豹“苏联发展了两型坦克,一个是IS-2/IS-2M重型坦克,另一型就是T-44中型坦克!T-44的研制历程如下:T-34/85的出现使得苏军从火力上勉强取得了对抗”黑豹“的能力,但是T-34/85的装甲防护,尤其是正面装甲防护和”黑豹“相比差得太远(黑豹正面装甲厚度80毫米/45度倾角、t-34/85正面装甲厚度45毫米/45度倾角)但是T-34的底盘是纵置发动机(如下图)从图片可以看出,T-34的发动机和变速箱(红圈处)几乎占了车体的一半左右,逼得战斗室(炮塔)和驾驶舱只能靠前,而炮塔是整辆坦克中最重的部件,造成T-34第一、第二负重轮的悬挂负担过大,根本就没有加厚前装甲的冗余(苏联人试过把T-34/85的正面装甲加厚到60毫米,结果......坦克开出不到30公里第一对负重轮的悬挂就断裂了);至此,T-34的底盘潜力已经全部挖尽,要想突破就必须研制新的底盘!于是44年新的底盘开始研制,这就是革命性的T-44底盘T-44的底盘主要有以下几个突破:

1、发动机横置T-44的发动机(红圈处)是横置在坦克底盘内的,这样就有效的缩短的坦克动力系统的长度,使坦克的战斗室(炮塔)可以接近坦克车体的中部,减轻了第一、二对负重轮的负担,让正面装甲增加到90毫米成为可能。

2、扭杆式悬挂系统扭杆式悬挂,和T-34的克里斯蒂悬挂相比负载更高、体积更小;有效的扩大了坦克的车内空间。

3、取消了机电员,这是一个根本性的变革!二战时期的坦克大都会配置一个机电员或副驾驶,用于操纵前机枪和辅助驾驶员驾驶坦克以及维护坦克的电气设备;但是前机枪会削弱坦克的正面装甲防护,而机电员本身也会占用坦克内部的空间(狂怒的那个活下来的小兵就是机电员)。取消机电员,并将机电员所在的空间改成油箱和炮弹的存储位置,这一做法一直沿用到今天所有坦克的设计当中。正是T-44这个革命性的底盘设计,才有了后来的T-54/55和T-62的出现!所以可以看出,T-44的技术优势就在于它那个革命性的底盘设计(炮塔照搬了T-34/85的炮塔),其底盘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水平已经超越M26一个次元了(直到M48出现M系才勉强追上了S系);所以T-44完全没有任何理由去借鉴M26。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