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30年,突厥颉利可汗为唐朝战神李靖一战而败被俘,东突厥汗国由此被灭。然而东突厥汗国被灭近五十年后的公元679年,单于大都护府下属突厥酋长阿史德温傅、奉职率所辖二部反唐
公元630年,突厥颉利可汗为唐朝战神李靖一战而败被俘,东突厥汗国由此被灭。然而东突厥汗国被灭近五十年后的公元679年,单于大都护府下属突厥酋长阿史德温傅、奉职率所辖二部反唐,立阿史那泥熟匐为可汗,突厥成功复国。缘何突厥能在国灭之后还能复国,成为中国古代游牧民族中的异类?显然背后隐藏着深层次的因素!
一、漠北草原在东突厥国灭之后无强势政权。
颉利可汗统领的东突厥能够迅速败亡出了大唐战神李靖的神级战术打击之外,背后以夷男为首的薛延陀部的反叛亦是重要因素。
薛延陀部的坐大离不开李世民的扶持。通过扶持薛延陀部,李世民为李靖创造了一战灭东突厥的极佳外部环境。然而随着东突厥的灭亡,薛延陀成就了漠北霸主的殊荣。野心勃勃的夷男显然不是李世民或者说大唐政府愿意看到的。因此对薛延陀的打击很快降临,随着夷男身死,漠北再无强权!无强权的漠北有利于大唐北部边疆的稳定,但同时却又为突厥复国创造了极佳的外部环境。因此后突厥能够再次兴起离不开大唐确保漠北无强权的战略!
二、驱使奴役,令突厥诸部心生叛逆。
中原地区最为缺乏的战力就是优质的骑兵部队。唐初通过统一战争,李世民的确拥有了一支能征善战的汉家骑兵部队。然而这些骑兵部队毕竟属于精锐,极其珍贵,不能轻易使用。因此为了弥补军队在骑兵方面的缺失,唐朝政府自然就将目光投向了草原上的突厥人。
草原民族天然就善于骑射,虽然论精锐抵不上唐朝最强的骑兵部队,但就骑兵的实力依然是强于唐朝步兵部队的。因此突厥投降后,大唐不断征调突厥骑兵作战,如定高句丽、平西域,皆有突厥骑兵的身影。然而对于突厥人而言,唐朝的征调并非好事!为何?战争总会死人的,唐朝平凡的征调其实就是变相的控制了突厥的人口。因而积年累月之下,突厥人最终爆发,反叛而去!
三、武周代唐,为突厥的复国提供了极佳的外部条件。
后突厥正式反叛的公元679年武则天已掌控大唐的最高权力,虽未正式代唐成立武周,但亦在积极排除终于唐王朝的臣下。在武则天的清理下,一部分能征善战的大唐将领或身死或被贬,一些溜须拍马却无真材实料的人却掌握了一方兵马。这种变化间接导致了唐朝军队战斗力的下降。
唐军已无李世民时期势不可挡的锐气,这对突厥复国提供了极佳的条件。自679年起事至690年后突厥的彻底稳定,后突厥人充分利用了唐朝的内部不稳定。公元690年,武则天称帝建立武周,然而就在这一年后突厥彻底稳定下来,已无平定之机的武则天只能下诏承认后突厥复国的事实!
总结
后突厥能够成为历代游牧政权中唯一被灭又复国的存在可以说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一是赖于其自身强大的骑兵力量,二是抓住了唐朝内部不稳定的战略机遇期。两相重叠造就了突厥成功复国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