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秘的角落》中秦昊饰演张东升角色,为人谦和,工作认真,却没有前途。妻子的背叛,岳父岳母的瞧不起,亲戚眼中的“窝囊废”在一次次询问“还有机会吗”中挫败,卑微到尘埃里,一副沉稳
昊谢绝过《隐秘的角落》(以下简称《隐秘》)两回。
他看过原著《坏小孩》,顾名思义,故事的核心在于小孩,“大人那个坏蛋没什么可演的。”于是他就给回绝了。
然后,秦昊接到了来自监制韩三平的电话。
“我记得特清楚,那天我在台北,三爷给我打电话。”
“三爷,怎么了?什么事?”
“我后面要做一个戏……”
“三爷我知道,那个戏我知道。”
“那个戏你看一看,剧本不错,比小说丰富了很多,你看一看,咱们还是要合作。”
“三爷”的面子不能不给,秦昊应下。过了两天他出发去拍《锦绣南歌》,一个古装,拍摄地在横店,《隐秘》的剧本在他手里放着,他大概看了一下,一直也没顾上回信。
后来,导演辛爽、制片人卢静和选角导演李俊霆三个人干脆跑到横店去找秦昊,他们舟车劳顿的辛苦和对作品的很多想法,都很打动他。
“当时我就跟导演说,这个戏,剧本我也看了,你一定要好好去拍,你相信我,它最后有可能是一个爆款。但是这个戏我可能就不来了。”
仨人一听,急了。“不行,昊哥你不能不来,我们所有人心目中的张东升就是你,你看我写的时候,好多我都是按照你那个(写的),你一定要来。”
“我说不是来不来的问题,”秦昊回,“我现在是有孩子的人了。”
以前秦昊对于角色“百无禁忌”,但自打当了爸爸,他在选择时也会有所斟酌。女儿米粒出生之后,他只接过一个反面角色,就是《妖猫传》里的陈云樵。演完《妖猫传》,他就暗自发誓,再也不接那样的角色了。
秦昊自己的话说,他已经“上岸了”。演过《风中有朵雨做的云》《浮城谜事》之类,反面角色的瘾早就过足,他都“演得够够的了”,不想再演了。
但到最后,秦昊还是没能挡住这样一个年轻的、热情的、有才华的团队,他到底接下了《隐秘》,成了这部豆瓣破9、知乎评分9.2、口碑超高、全网热议的作品中,很重要的一环。
说起这些,秦昊感谢他们,让他参与进来,没有错失这样一部好的作品。
时间往前倒推,能让秦昊参与的作品,都跟《隐秘》大相径庭,它们大多都是《青红》《春风沉醉的夜晚》《浮城谜事》这样的文艺片。直到最近几年,他才开始接触商业片,慢慢扩大到综艺、网剧……领域越来越广。
剧播这段时间,他的“爬山梗”全网飞,“披荆斩棘的哥哥”“兴风作浪的姐夫”的称呼一个接着一个出现。
戛纳的“无冕之王”摘下“王冠”,秦昊越发“亲民”。
他承认,家庭和孩子让他变得柔软,不再像年轻时一样倔得棱角分明。但在骨子里面,他的那股劲儿还是没变,对待电影,对待表演,他依然有自己的坚持。坚持定义好的表演,坚持把好的表演拿给所有人看。
“这是我的根,我对这个是有信仰的。”
01
找人性
秦昊的这股劲儿,在《隐秘》当中,起初用在了张东升身上。
原著《坏小孩》里的张东升相对扁平一些,人性的一面并不突出。在秦昊看来,再凶恶的人也不可能是没有人性的,他们身上或多或少都会存有哪怕一丝人性,或者善意。
这是他一开始拒绝《隐秘》的原因,一如他不喜欢《无证之罪》中的李丰田,他们都是偏功能性的角色,并不是“人”。虽然李丰田已然塑造得足够成功,但是根据秦昊的标准,他对角色的要求要更多。
“因为李丰田他一直在杀人,没有展现他人性的(一面),除了杀人他也是人啊。如果张东升只是杀人,这个人物就不需要我去演了。”
在秦昊的构想里,倘若张东升这个角色,演到最后死的时候,会有很多人觉得他可怜,或者觉得他可悲,又或者为他心疼,这样,他才是真正被塑造成了“人”。
他作了恶,因而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但是在他的生命中,也还是有善意和光辉存在。这些善意和光辉,同样要让观众看到。
在这一点上,导演跟秦昊的构想一致,他对张东升进行了“修正”,更多是从人性方面出发,来发掘这个人物。这种“修正”让秦昊对角色有了信心,因此,他选了张东升。
但张东升终归是作了恶。秦昊从来没有担心自己会演不好这个角色的善恶,他担心的只是,这个角色演好以后,“我女儿怎么看我。”
“就像我跟我老婆谈恋爱结婚的时候,因为当时正好在播《浮城谜事》,我老婆下面留言全都说我是个渣男,不要跟我在一起怎么怎么样。所以从‘不专业’的角度考虑,我后面接好多戏,对女儿的顾虑还是挺多的。”
像是电影《墨多多谜境冒险》,一个讲述孩子的电影,就是他为女儿接的。他接《沙海》《誓言》,包括有关军人的《我们正年轻》,还有《锦绣南歌》这种古装偶像剧,都是不想让女儿看到他总是“反面”的那个样子。
尤其现在“爬山梗”火爆出圈,秦昊调侃自己已经在想“以后如果我女儿开家长会,或者我去学校该怎么办”这种问题了。
定好角色基调以后,需要的是进一步细化角色,比如被观众津津乐道的张东升的秃头,就是秦昊对角色的一种丰富。
当时他还在拍《锦绣南歌》,古装剧需要经常粘头套,长久下来他的头发都被压得扁了。间隙他去《隐秘》剧组定妆,看着自己做完发型的头发,越看越觉得像是假发。
后来秦昊跟导演商量,干脆就做一秃头,刚好张东升是个数学老师,很多数学、物理老师都有这个毛病,要是换成别的职业,可能秃头还不合适。
“导演说可以,行,试一试。”他们之间时常会有这种碰撞,你想一下,我想一下,再一起讨论它的合理性。如果觉得合理性还说得过去,那就可以尝试一下。关于角色的很多设定,都是这样碰撞出来的。
不过有些角色在“扮丑”或是“底层化”的时候,都会遇到一个问题:因为演员长得特别好看,总有观众不能将他们代入到角色情境当中,也就是不入戏。
在秦昊的认知里,这种“不入戏”无关演员自身特质。就像帅跟秃不秃头毫无关联一样,人的品格和行为跟长相好坏之间,并不存在因果关系。
“但是我们大多数的中国观众,看了很多作品,我不把它称之为高级或者不高级,我只是称之为脸谱化的,或者是比较刻板的,时间长了就把它当成美了。但是真正给他美的时候,他就不觉得这是美了。”
“所有漂亮的人才是警察吗?小偷就都是丑的?不是这样的。”人性跟外表无关。
这也正是秦昊在演很多角色的时候,想把人性中的复杂尽量展现给观众的原因。只有这种真的东西,观众看了才会受到冲击,进而才会选择相信。
“所以很多人一直在想,为什么他演的这个跟别人不一样,但是我觉得挺感动,为什么?观众不是内行,他们不知道为什么,我告诉你为什么。”
“因为它是真的,真的就是能够打动到你。”
02
一群宝藏
秦昊在张东升身上找到人性,选择拍了《隐秘》,但在此之前,在没见到导演辛爽之前,他对他是有过怀疑的。
制片人卢静给辛爽打包票,不停在给秦昊灌输“辛爽有多好多好”,对这位年纪轻轻但业务能力很强的制片人,秦昊是很信任的。果不其然,辛爽的审美确实高级,两人一碰面,秦昊发现自己说的所有东西,辛爽全都能够接收得到,不会让他觉得是在对牛弹琴。
他们完完全全处于同一个审美体系,眼光一致,这让秦昊坚定了一点:他们是志同道合的人。事实证明,“我选导演跟我选老婆的眼光都不差。”
辛爽是摇滚乐队出身,秦昊猜想,他们之所以交往起来那么舒服,原因可能在于他们身上都有股劲儿,尖利的,隐隐带着叛逆的,“这是很吸引人的。”
他们在意见上也存在分歧,但分歧不多,通常辛爽说上一句,秦昊仔细想想就能被他说服,反过来也是一样。
秦昊记得有一场戏,起初看剧本时他就非常喜欢,是张东升参加徐静表姐家孩子的满月酒,好几桌人围在一起吃饭那场。剧本里面写的地点,类似于广东的那种茶餐厅,闹哄哄的,还伴有包子、饺子的叫卖声。
张东升在这样的氛围当中见了徐静的父母,主动要求第二天带他们去爬山。
结果等到拍这场戏的时候,地点变了,他们跑到了一个包间里面。
“我说拍哪场戏?他们说拍这场,我说这个是导演答应的吗?他们说导演答应了。我说不行,剧本里面写的整个气氛就是很烟火气的,这种感觉才对,跑到包房里面,找了七八个群众演员一起聊,聊什么?这怎么演?”
秦昊当机立断去找导演,“我说辛爽这是你定的?辛爽说不是我定的,制片给带到这地儿来了,说只有这个地方。”秦昊一听,那股倔劲儿又上来了,“只有这个地方也不能拍,这完全不是这么回事儿,得找别的地方。”
后来,还是制片人过来告诉秦昊,他们其实找了地方,但是很贵,“我说那贵的话也不能够是个房间。”在这一点上,秦昊完全相信辛爽的审美,他不可能找这种地方对付,一定是被逼的没办法了。
“所以这时候可能就要我出面跟制片方说,我们来拍这个戏不是说来对付,拿完钱拍完赶紧就走了,大家都是一样的想法,要做一个牛逼的东西,我说这不能对付。”于是,他们等了一个下午,也没开工,最后愣是布置出了一个新的地点,也就是观众现在看到的这个餐厅。
秦昊跟辛爽有时并肩战斗,有时又“相爱相杀”,但更多时候,辛爽让他觉得感动,又很心疼,他经常会在第二天看到辛爽的黑眼圈,询问原因,他回,“昊哥,我有三天没睡觉了,我觉得我要猝死了。”
辛爽花了2019年最高的悬疑剧单集制作成本,花到最后已经没钱拍镜头了。最后秦昊想把一个镜头拍得更狠一些,辛爽穷得心力交瘁,“昊哥,真的没钱了,我把我们那条白船卖给你,我们拍一个镜头吧。”
“我说那行,”秦昊打趣,“那你把白船给我打上‘米粒号’,我把这船买了,把这钱来拍这个镜头。”
对作品这样尽心竭力的导演,让秦昊觉得安心,另外,他对《隐秘》最大的担忧:三个孩子的人选,在选角时也被妥善地解决。在秦昊眼里,朱朝阳、严良和普普最优秀之处在于他们的质感。他们不需要演,本身就是角色,这一点是任何演员都比拟不了的。
“所以跟孩子演是最难的,因为他们是玩真的,没有假的东西,真的就是怎么都是对的。”就是因为这样,孩子的戏本是最打动人的。
当最终选定的这三个孩子的照片拿到秦昊面前时,他一看就知道,“这戏成了。”
《隐秘》还没开拍的时候,有一回他在横店吃饭,正好跟于正碰上,“他就问我拍什么,我说拍什么,他说我也挺喜欢的,孩子选了吗?我说孩子选了,特别棒,你看一下。”他给于正看照片,于正也说,“这真棒,这成了。”结果还真是这么回事。
刚到剧组的时候,秦昊没有刻意和三个孩子拉近关系,因为根据剧本情节来说,他们也不是那么好的关系,本来就是一个由陌生到一点点熟悉的过程。所以在一开始拍戏的时候,他有意跟三个孩子保持一段距离,到最后大家都熟在一起了,他们也就都放开了。
秦昊尤其喜欢普普,“这姑娘我太喜欢了,太逗了。”孩子们乐于和大人玩在一起,胆大如朱朝阳和普普,都敢直呼秦昊大名。
这些孩子都特别好,”秦昊很认真地赞美,“以后真的是前途无量,真的特别好。”
虽然《隐秘》无论剧情还是演员,都取得了很大成功,外界盛赞不断,但秦昊其实还未看过成片,也不知道结局剪成了什么样子。他心知肚明,可能会有一些损失,通过留言也了解到,花絮中自己边哭边吃汉堡的那场戏被剪掉了。
他还在做心理建设,到底要不要看这部剧。他不想让自己太失望。
“导演一直跟我说,他们后期特别困难,一直在剪剪剪,一点一点妥协,一点一点坚持,慢慢做成现在这个样子,我相信他们做出了一个最好的平衡。换成谁来做,可能能够做出的最好的结局也就是这样了。”
话虽如此,但秦昊对他角色遭受的损失,难免会觉得很遗憾。这种损失他也不是头一遭承担了,《隐秘》连同《无证之罪》《风中有朵雨做的云》等等,大家“殊途同归”。《风中有朵雨做的云》他到现在都还没看,怕自己哭。“我宁可别委屈自己,别拧巴自己看。”
采访前一天,《隐秘》的制片人卢静给秦昊发信息,问他,“昊哥,你看了吗?”
“我说没看。”那边就哭了,“不行,你一定要看,你怎么会不看呢?我们最希望听的就是你的意见了。”
但秦昊的心理建设还没做完,他要“缓两天再说”。
03
当家知柴米贵
秦昊到底会不会看《隐秘》,或者会不会哭,可能观众不得而知。但他上一回在电视上哭,可是很多人都看到了,#秦昊因女儿被欺负落泪#登上热搜榜一。能在“大庭广众”之下看到秦昊哭,出乎不少人预料。
毕竟,了解秦昊的人,很难把他的“事迹”跟现在这位“翻江倒海的姐夫”对上。秦昊中央戏剧学院毕业,第一年推了8部电影,第二年推了3部,第三年无戏可拍,第五年遇到《青红》。
自《青红》始,他三度提名戛纳影帝,四次走上戛纳红毯,是很多人眼中“高高在上”的“无冕之王”。他说过“电视剧是不会再接的”,也说过“一定要把电影做到极致”。
但现实情况是,在秦昊说“不接剧”的那段时间,的确有很多好的电影找他来演,他可以不去接剧。而当他选择接剧的时候,“也是真的没有那么多好的电影找我来演了。”秦昊不得不承认,现如今好的剧比好的电影还要多。
“因为现在电影和剧的门槛已经调换过来了,之前你拍电影是有门槛的,不是什么人都能拍的,拍剧可以,什么人都能拍,煤老板,什么老板,只要拿钱就能拍剧,给电视台放。但电影是有门槛的,有电影制片厂,或者你是什么导演,才能投钱给你拍。”
“现在反过来了,剧的门槛高了,为什么?因为网站要盈利,电视台要盈利,没有好的团队,没有好的剧本,我不会给你那么多钱让你去拍。所以相对来说剧的门槛变高了。”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选择,现在是“内容为王”的时代,人人都是自媒体,人人都能分享内容,谁的内容能赢,那谁就是王者。
秦昊学着顺应时代,不再跟自己较劲,当然,现在如果有好的导演,好的电影作品,他还会义无反顾地去拍。但到目前为止,他还没有遇到能够让他义无反顾的作品。
尤其秦昊对电影,或者说对表演是有情结在的。之前他没有参加真人秀,没有拍一些广告,没有别的收入的时候,他就只能拍电影,那个时候有些不那么好的电影,为了生存,他也要去拍,这样对他的伤害反倒更大。
现在,秦昊让自己接纳真人秀,接纳网剧,不需要用拍电影来养活全家,相对来说,他心里面最珍贵的、最需要坚守的电影,反而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就真的让我觉得必须能拿得出手,那样的作品我才会去接,否则的话我宁可不去触碰。”
秦昊对剧的要求同样也是这点,所以前一段时间他特别开心,他觉得自己现在的状态自己特别满意,“因为没有任何一部戏,无论是电影还是电视剧,可以用钱砸到我。”在这点上,他“感谢真人秀,感谢综艺。”
至于大家常说的,演员无关作品的曝光会影响观众对他演员属性的认知这点,秦昊也会做出权衡。“神隐”和曝光,都是有风险的。“当没有真人秀,没有另外的一些收入来源的时候,那你可能只能靠表演来养家糊口。”这是“神隐”的风险,它会伤害演员的品质。
“但是如果有另外的一些真人秀、广告、综艺节目找你的时候,可能反而你在这方面就更有底气,只选择自己认为好的作品去演。”这样的曝光会不会对表演造成一些影响?秦昊觉得,同样也是有的,这就是一个需要平衡的问题。曝光越多,你在塑造角色上的难度就越大。
不过这些,在当了爸爸的秦昊面前,都已经不太重要了。“我觉得还得抓紧生存下来是最重要的,孩子。”
以前在秦昊身上,不难看出一点“混不吝”的劲儿,他在乎的好像只有电影,只有表演,其他“万事不管”。但现在,在守住表演的同时,他多多少少也会对行业存有期待。
网上很多观众希望《隐秘》能够实现口碑和商业上的双赢,让更多人看到,“好戏是既能赚口碑又能赚钱的”,这同样是秦昊的愿景。“尤其是有了孩子以后。”
“昨天我还在问平台的人,怎么样?现在结果好不好?我说希望爱奇艺能够赚钱,赚越多越好,因为你不当家你不知道。你们给我们创造这个环境,让我们能挣到钱拍我们的作品,我们养到家了。那将心比心,我也希望这部戏让你们也能赚钱,你们也要养你们的公司,这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
以前的秦昊会很单纯地觉得,自己就是一个演员,有了孩子以后,他的责任感会比以前更大一些,他也希望“我们这部戏的老板能够赚钱”。因为只有他们赚了钱,慢慢像《隐秘》这样优质的作品才会层出不穷。
04
“流量”的定义是?
不再明着跟自己较劲的秦昊,把棱角都保留在了别处。他调侃辛爽跟自己一样,也变柔软了很多,虽然“他没柔软得过我,他还年轻一些。”但他们俩的那股劲儿都在,辛爽是在作品上,秦昊是在表演上。
“你要是纯玩乐的综艺就无所谓了,大家乐乐呵呵,但是你要说跟表演有关的东西,我还是挺较真的。”
秦昊在创作角色的过程当中,称得上小心翼翼,每个角色给到他时,对他而言都是新鲜和陌生的,都需要由无到有,一步步去构建起来。这是他刻意保持的一种心态,一种敬畏和畏惧。
他很害怕自己没有了这种心态,任何一个角色都觉得自己没问题,结果一演就抓瞎,表演就此进入一种油腻。“我不知道别人,这是我自己的担忧。”
观众看了秦昊诸多作品,他的确鲜有角色上的“翻车”,现在《隐秘》成了爆款,《无证之罪》《沙海》之后,他的大众代表作中又添一个“新丁”。
秦昊向来不是大众认知中的流量,但也不是籍籍无名,每隔一段时间他总有精品输出,《隐秘》看起来是让他在“出圈”“流量”的路上更进一步了。虽然这种流量,也许最终还是无法用数据来量化。
不只是秦昊,《隐秘》中的其他演员,比如张颂文,比如刘琳,他们的流量都跟所谓数据无关,对于这类演员来说,“流量”不是冷冰冰的、转瞬即逝的数字,而更像是一种内在的、能够细水长流的品质。
“我觉得流量不是刻意出来的,流量是跟你的作品挂钩的。可能我之前的作品品质很高,但是看的人没那么多,所以就没有那么多流量,可能后面你的作品,可以保持很高的品质,而且看的人也多了,自然就有流量了。所以流量这种东西,我觉得永远是靠作品说话的。”
越来越有“流量”的秦昊,在表演上还有很多想要尝试的东西没有尝试。20 岁的时候,他梦想着自己什么时候能到40岁,能到这个男演员真正的黄金时期,到了现在,他终于得偿所愿,步入了黄金时期的开头,准备施展拳脚。
秦昊的40岁,刚刚走过一个序幕,他进入新的领域,时间也没有多久。一切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