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你这样的行为确实是偷窃癖。偷窥癖的特点是,偷的目的很大程度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偷时的刺激和得手时心理上的满足感,而这种满足感的原因可能根植得比较深,这就要从你父母
我认为,你这样的行为确实是偷窃癖。偷窥癖的特点是,偷的目的很大程度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偷时的刺激和得手时心理上的满足感,而这种满足感的原因可能根植得比较深,这就要从你父母对你的教育模式谈起。
从你父母处理偷窃的事情可以看出,他们应该是属于会用暴力来压制、惩罚孩子的父母,这对那时幼小的你来说,内心必然是深深恐惧的。这种恐惧和被控制的痛苦慢慢积压在心中,负面情绪越积越多,就需要一个出口发泄。
对你的内心来说,正好此时又有物质上的需要,于是就催生出偷窃的行为。一开始是单纯为了满足物质需要,但后来,因为遭到父母的惩罚,渐渐地这一行为就转向满足内心的需要。
就像你自己说的那样,被发现时没有后悔,只想着下次怎么更隐蔽些,这直接表明了你的根本目的是反抗并赢过他们,在你的潜意识中认为,只要你在偷,并且成功得手,就是赢过了父母,比他们强,成功反抗了他们。
这种自我满足的模式后来渐渐泛化,变成只要你有压力想要释放,就会本能地采用这种方式去寻找刺激满足自己,这时,偷窃这一行为对你来说,已经和网瘾之类的属同一性质了。
对于你现在的状况,我的建议是:
一、按我分析的,把这一切前因后果想清楚。
对于父母从小到大的教育和相处,你要正视它,是难过是痛苦不要去回避原谅,现在还不到原谅的时候。如果没有审判,谈什么原谅?一厢情愿地原谅只会关闭你内心负面情绪的正常宣泄口,使它被迫寻找其他的出路。
二、寻找合适的发泄情绪的方式,你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选择,和别人聊天也好,唱歌发泄也好,甚至找个没人的地方乱哭乱喊砸东西也好,怎么爽怎么来,当然,要保证自己和他人的安全及人身权益。
三、努力为自己创造接受心理治疗的条件。心病还需心药医,你自己也可以多去看一些内心成长的书籍。
作者简介:曹怀宁,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咨询实践超千小时,主擅领域包括婚恋情感、人际交往、两性心理、人生规划、家庭关系等。自2011年开通新浪微博以来,粉丝六万多人,坚持定期回复私信,无私为近六千名求助者提供咨询,咨询解答超千万字。《婚姻与家庭》杂志特邀专家,多家媒体签约撰稿人。欢迎关注我的个人自媒体(微信公众号、新浪微博、知乎、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