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知原是\"公共知识分子\"的简称,是公共议题最活跃的群体,可追溯到法国启蒙运动,但内函和所指均不同于知识分子。现为对有目的性引导舆论或发表批判言论,并自诩为\"公共知识分子
公知原是\"公共知识分子\"的简称,是公共议题最活跃的群体,可追溯到法国启蒙运动,但内函和所指均不同于知识分子。现为对有目的性引导舆论或发表批判言论,并自诩为\"公共知识分子\"的特定人群和特殊化的简称。自2011年以来,公共知识分子在互联网和大众媒体中开始被简称为\"公知\"。在中国网络社会,一些人有目的性引导舆论或自以为是发表不成熟的批判言论,并自诩为\"公共知识分子\",使\"公共知识分子\"的形象受到了严重的颠覆。使得许多人把冒充\"公共知识分子\"的人讽刺为\"公知\"。很多语境中,\"公知\"成为到处乱喷、水平不高、道德至上、居高临下的代名词。
\"中国公知\"有方方、陈丹青、茅以轼等一批人,这些\"公知\"利用自己的知名度对党和国家进行冷嘲热讽;他们人为地将自己拔高,好象自己是站在\"普世价值\"的道德制高点一样。这次疫情期间的舆情,以及围绕疫情舆论的中美攻防战,都出现了不少值得思考的现象。比如方方极端主观性、片面性的情绪渲染引发的大论战,比如我外交官对美国、巴西等国政要诬蔑我国的反击,竟然遭到一大批公知及支持者的大肆攻击,认为不应该反击及反击姿势不对等等……。
综上所述,对\"中国公知\"的危害,我们不能等闲视之,如果低估了他们的力量,低估了他们对党群关糸的破坏性,低估了他们对国内各阶层,特别是精英阶层的破坏性,低估了其战斗力、蛊惑性和顽固性,有一天我们可能要吃大亏,像香港这些年发生动乱的事值得我们大家警醒,绝不可让这些歪了的\"中国公知\"破坏我们的社会,破坏我们来之不易的美好年代!最后用一句话作结束语:曾认为你是那崖畔的一支花,后来才知道,你是人海里的一粒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