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片中的平行宇宙并不罕见,2000年上映的《黑洞频率》以及2004年上映的《蝴蝶效应》,都是展示平行宇宙的高分代表电影。
然而,科幻片里的平行宇宙,多倾向于讨论时间和空间这样
科幻片中的平行宇宙并不罕见,2000年上映的《黑洞频率》以及2004年上映的《蝴蝶效应》,都是展示平行宇宙的高分代表电影。
然而,科幻片里的平行宇宙,多倾向于讨论时间和空间这样的深奥议题,因而以小众烧脑电影居多。不仅票房无法与口碑齐飞,更无缘拿奖到手软。
而《蜘蛛侠:平行宇宙》作为一部动画长片,完美绕过了对物理理论的深入讨论,专注于讲好“平行宇宙”的概念,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美漫中的平行宇宙。
事实上,美漫中的平行宇宙早在1953年就已初露端倪。在DC《神奇女侠》#59中,神奇女侠遇到了另一个世界的自己。1961年,《闪电侠》#123把这个概念进行了放大。
漫威平行宇宙的出现比美漫晚了20多年,诞生于1977年。当时编辑们脑洞大开,将神奇四侠加入了蜘蛛侠中,发行了当时轰动一时的《What if…》系列。
虽然该系列好评如潮,但平行宇宙真的有那么高大上吗——说白了,它就是作者和编辑们的一根救命稻草。
要知道,美漫中的故事往往一编就是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比如《蜘蛛侠》系列、《变形金刚》系列等。而当编辑们搜肠刮肚再也找不出这些超级英雄还能送去哪里拯救世界时,就陷入了“我好想把剧情随心所欲地改,但又怕读者寄刀片”的纠结之中。
于是,平行宇宙就这样诞生了。
当超级英雄人气下滑时,当读者对该系列的剧情已经腻味时,当编辑想要开脑洞画一个跟原设定冲突极大的新番时……平行宇宙就成了灵丹妙药。
但是,你也不要因此而小瞧了《蜘蛛侠:平行宇宙》这部电影。它可是真正讲述“平行宇宙”故事的第一部电影。
影片中的每一个人设故事都有漫威刊物作背景,每一个细节都有漫威剧情作支撑。而导演的疯狂,仅限捅破了这些次元壁间的窗户纸,将一个完整的漫威平行宇宙一股脑地端到观众面前。
还好,票房和口碑均对漫威的疯狂给予了不错的评价,该片也因此为大众打开了一个新的窗口,一个重新认识漫威的窗口。
而这个窗口打开的背后,是漫威10年磨一剑的规划布局,是钢铁侠、美国队长等一系列漫威形象的深入人心。
这个世界从来不会亏待坚持努力的人。漫威如此,你我亦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