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读书人爱讲“孔孟之道”,孟子如何与孔子相提并论,说来话长。岁月悠悠,历史漫漫,孟子作为儒家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他的思想,是经历了一千多年一步一步的进步和发展,才被封为“邹国
感谢小秘书的邀请。好玩的国学专门研究过孟子,专著趣读孟子也即将出版,,所以对这个问题有一点心得,敬请方家指教
文天祥说,孔子曰仁,孟子曰义。这不仅点明了孔子和孟子的哲学思想的核心,还将孔子和孟子相提并论。这说明,在南宋末期,孟子已经上升到和孔子并驾齐驱的地位了。孔子被尊称为圣人,而孟子也被尊称为亚圣,成为中国儒家思想史上的两座里程碑。
孟子和孔子的家乡相距很近,孟子从小就是孔子的粉丝,他说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学习孔子,继承孔子的思想,做孔子的学生。最终孟子成为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弟子的学生,成为孔子的再传弟子而私淑孔子,算是得偿所愿。
但孟子成为亚圣的努力,在他生前并未成功,一直到南宋和元朝的时代,孟子的地位才不断上升,成为儒家学派的第二个圣人,并得以进入孔庙,成为亚圣。
孟子生前,和孔子一样郁郁不得志。他周游列国,宣扬仁政和王道思想;他提倡性善论;主张养浩然之气;推崇大丈夫的气节和人格。他不断地与墨家、杨朱学派进行辩论,以建立自己的学术权威,维护儒家在春秋时期以来的主流地位。但是孟子生前并不成功。
孟子地位的上升,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西汉董仲舒建议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孟子的地位并未随着孔子地位的上升而上升,而是淹没其中并未显达。
孟子学说升格的过程中,起作用最大的人是东汉的赵歧。他崇拜孟子,一直说孟子应该是亚圣,他被敌人追杀,躲在一个朋友家的夹壁内,完成了对孟子思想和书的注释。
在孟子地位升格过程中,第二个起到了大作用的人是韩愈。韩愈是著名的儒家哲学家,提出了著名的道统论。他认为孔子的思想一路传下来真正的继承者是孟子,自此,孟子升格运动正式开始。
到了北宋时,宰相王安石是孟子的粉丝。王安石利用手中的行政权力,把《孟子》一书列为科举考试的必考科目。此时,孟子开始登堂入室,成为儒家仅次于孔子的重要哲学家和思想家。到了1083年,孟子首次被追封为邹国公,正式进入孔庙。在此之后,孟子的书《孟子》由传成为经,成为和论语中庸等一样的儒家经典。
南宋的理学家朱熹,更是孟子的头号粉丝,他利用自己编写教科书的机会,将《孟子》与《大学》《中庸》和《论语》列为四书。《孟子》的实际地位已经在五经之上。
元朝虽然是草原上来的马背上民族,但他们似乎更加重视把儒家学说作为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1330年,孟子被加封为亚圣公。从此以后,我们就尊称孟子为亚圣,地位仅次于孔子,自此,孟子的升格运动正式完成。
明清时代,理学作为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孟子的《孟子》也是科举考试的必考科目。他的地位正式稳固下来。但了小心眼朱元璋一直对孟子很不满意。朱元璋因为看到孟子的书中有民贵君轻的理论,就一直想弄死孟子,但孟子早已去世千年,朱元璋只好下令将孟子赶出孔庙,但在大臣们的激烈反对之下,只好作罢,最后派人大幅度修改《孟子》,只留下人畜无害的内容。
这就是孟子地位的升格过程。这个过程虽然持续上千年,过程极为缓慢,但也实现了孟子的梦想。
孟子的故事告诉我们,人一定要有梦想,并要有持之以恒的毅力去坚持,万一理想就实现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