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幻体:续命游戏》的核心就是“假如记忆可以移植”。由此出发,可以找到很多类似影片。
快速回顾剧情:主角是一位年老体衰身患癌症的富豪,在科学家帮助下将记忆移植到一具
事实上,很多科幻电影都是建立在这个假设基础上的产物。在詹姆斯·卡梅隆的《阿凡达》中,一个双腿瘫痪的前海军陆战队员,他的意识通过传导到基因工程培养出来的“阿凡达”身上,让生命得以“新生”。
在尼尔·布洛姆坎普执导的《超能查派》中,也有着类似的科学假设,影片中的人工智能机器人“查派”是世界上第一个自我觉醒的机器人,它的意识可以在不同的机器人之间复制传递,让它的思想得以延续。
《幻体》的假设刚好介于《阿凡达》和《超能查派》之间。在《幻体》中,人的思想只能通过人的年轻肉体才能得以传导。而影片的一大前提是,人类还不能通过基因工程培养出类似“阿凡达”这样的生命体。
因此,《幻体》中年迈的大亨马丁只能占用年轻健康的爱德华的躯体才能得以“复活”,也就是说,在前者复活的基础上,后者的思想和灵魂被“删除了”。人之所以是人,就在于人类有自己的思想。爱德华被剥夺了思想,也就是被剥夺了生命。《幻体》在这样的假想前提下展开了情节。马丁作为一个有良知的人,在得知这个内幕后,跟生物基因工程的老板展开了斗争,力图阻止此事的发生,并最终做出自我牺牲,让已经在爱德华身上“复活”的思想逐渐消失,后者的意识最终得以复原,与家人团聚。
这是一部建立在良知和自我牺牲基础上的科幻故事,但真实的现实世界中并不都是像马丁这样的好人。如果科技真的有一天发展到这个地步,人类的意识和思想可以被移植,生命可以永生,那很可能将是一个灾难。
乔布斯曾经在斯坦福大学的演讲中说,死亡是生命最伟大的发明。他对着台下的年轻生命们说,“死亡是我们共同的终点,没有人逃得过。这是注定的,因为死亡可能是生命中最棒的发明,是生命交替的媒介,送走老人们,给新生代开出道路。现在你们是新生代,但是不久的将来,你们也会逐渐变老,被送出人生的舞台。抱歉讲得这么戏剧化,但是这是真的。”
谈论死亡是一件无聊的事情,它意味着一切的终结,但就人类来说,死亡是一切文明得以创造的前提和基础。在“人终将死亡”的前提下,宗教、科技和文明得以产生。人类在受到死亡威胁的同时,也力求在各个层面超越着死亡。这是人类将变得越来越好的前提。就像乔布斯本人,虽然他已经去世,但是他创造的苹果公司的产品还在影响着人类的生活,他在某种程度上得以“永生”。
科技是冰冷的,但爱和自我牺牲是温暖的。不管是《幻体》,还是《阿凡达》和《超能查派》,几乎所有的科幻电影本质上都是现实中人类困境的一种投射, 人类最怕的就是死亡,但爱和温暖能够驱除人类对死亡的恐惧。
在斯皮尔伯格执导的《人工智能》中,具有人类情感的小机器人大卫为了得到人类的母爱,不停地在追寻。与其说它是一个机器人,倒不如说它是一个被家庭领养的“弃儿”,一心想赢得真正的母爱。从这个意义上说,不管科技如何发展,人类终将是人类,其实,我们一直都没有变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