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是在民国的时候,我们那边有一个姓钱的人。平常最喜欢喝酒,每天都要喝个一两斤,有一天他去街上喝酒。从中午一直喝到傍晚,天都快暗了。然后朋友劝他早点回去,说是天色不早了,你
听爷爷讲过一件有关动物的恐怖故事,虽然无法确定它是真是假,但至今想起爷爷讲述的那个场面时还会起一身鸡皮疙瘩。
60年的时候,爷爷是生产队的放牛娃,那会儿,他才十五岁。
和他一起放牛的还有一个叫胜利的男娃,他俩同岁。
他们时常放牛的山名叫大元山,山不怎么高,半小时就能爬到山顶。
大元山上有个自然形成的涝坝,涝坝不大,两三亩地大小,因为地势低洼,四周山上的雨水常年汇聚到这里,形成了一潭死水。
涝坝有多深,没人知道,也从来没有人下去探过底,因为里面全是淤泥,一旦陷进去就没有生还的希望。
涝坝的水是死水,很脏,一到夏天,水面上覆盖着一层厚厚的,墨绿色的类似于水藻的东西,上面粘满了蛤蟆卵。
涝坝周围蠕动着黑压压的蝌蚪,里面夹杂着数不清的,尾巴尚未褪去的小蛤蟆。
爷爷他们每天傍晚时分都会去涝坝里饮牛,牛在那个时间段吃惯了水,不用驱赶,到点后它们自己就去了,喝完水之后就会自觉回山下的牛圈。
爷爷说,那年的夏天非常干旱,到处都在闹饥荒,大元山也不例外,多年积存的潭水下降了很多,涝坝周围全是晒得泛白的焦泥卷,整座山上已经好几个月没落一滴雨了。
一天傍晚,牛群如往常一样自觉地去涝坝那边喝水,爷爷和胜利两个人则躺在一处土坎下躲避着夕阳最后的疯狂。
远远的,他们看见牛群站在山坡上不肯下去,看牛群踯躅不前的动作,一定是有什么凶恶的动物在涝坝吃水,它吓到它们了。
于是,他俩决定过去探个究竟。
还没到牛群跟前,两人远远的听见沟底里回荡着一阵阵低沉而又深厚的轰鸣声,那声音从来没听过,像是有成百上千人在同时打嗝。
牛群躁动着,一付下又不敢下,跑又不甘心的姿态。
我爷爷和胜利跑到山崖边上往下一看,俩人顿时就惊呆了。
十几米开外的涝坝边上爬满了数不清的,黑褐色和墨绿色的癞蛤蟆,那些癞蛤蟆到底有多少,他俩说不上,反正凑到一起足足能覆盖住生产队的晒麦场,要是用手扶拖拉机装的话,恐怕七八车都装不完!
我爷爷跟我讲,把他和胜利这辈子见过的癞蛤蟆加起来,也没有那群癞蛤蟆的一半多。
那些癞蛤蟆分成了两派,隔着一米不到的距离相互对峙着,领头的两只,一只黑褐色的有海碗大小,另一只墨绿色的稍小一点,跟乒乓球拍差不多。
那声音就是它们发出来的,沉闷却很有穿透力,不停地在山谷里回荡。
因为连续的干旱,涝坝的水蒸发得剩下了不到三分之一,早已经容不下这些数量庞大的癞蛤蟆,我爷爷和胜利认为这些蛤蟆大军有一部分是“原住民”,一部分是“侵略者”,来抢地盘的。
胜利对密密麻麻的东西过敏,嚷嚷着赶紧赶上牛群离开这里,可是我爷爷因为好奇心太重不肯走,他一心想看一下这两群癞蛤蟆究竟想干什么。
可是他等了一个多小时,天渐渐黑了下来,对峙的两支蛤蟆大军除了鼓噪却没有丝毫的动静。
虽有些不甘心,我爷爷在同伴的催促下赶着牛群下山去了。
第二天,他俩一早就赶着牛群上了山,把牛群赶到山坡上后我爷爷急不可耐的跑去看昨天对峙的那些癞蛤蟆,跑到涝坝跟前时他再一次傻眼了,地上躺着成百上千的癞蛤蟆,黑压压的一片,有昨天的二分之一多,大多数的内脏都流了出来,现场十分的惨烈。
我爷爷战战兢兢下去观察时,发现其中有些还在蹬腿,没有完全死去。
他仔细观察了一番,不少癞蛤蟆的嘴里都衔着一根用来做武器的芒刺或者木棍,也有一部分的嘴里含着另一只癞蛤蟆的脑袋。
后来,我爷爷找见了那只墨绿色,跟乒乓球拍差不多大小的蛤蟆头领,它的嘴里含着一只大蛤蟆,它的内脏流了一地,可是至死都没放开嘴里的敌人,活活把对方给闷死了!
癞蛤蟆又叫蟾蜍,属于水陆两栖动物,长得跟青蛙有些像,但它们是两种不同的动物。
青蛙可以食用,但是蟾蜍身上有毒素,不能食用,但是可以入药,而且还是名贵药材。我们常见的蟾蜍就是那种全身长满了疙瘩,颜色发灰或者黑褐色,只能爬行不擅长跳跃的癞蛤蟆。
它们一般生活在潮湿阴暗的环境中,比如水田、池塘、沟渠边上或者房前屋后。
它的的食物来源主要是昆虫、飞蛾以及其他害虫,它们属于益虫。
蟾蜍的寿命一般在10年左右,有些甚至可以活到30多年。体重半斤到八两左右,我爷爷说的那只海碗大小的头领蟾蜍,我估计有四五斤重。
蟾蜍的天敌主要有食肉的鱼类、蛇类和鼠类,还有蚂蟥以及部分飞禽,但是因为它们体表有毒,一般的食肉动物对它们不感兴趣。
蟾蜍属于“三有”保护动物,受法律保护,捕捉5只以上就会受到法律的惩罚。
2020年6月,四川男子郑某因捕捉了45只蟾蜍,抓获后被法院判处了有期徒刑3个月。
郑某捕捉蟾蜍的本意并不是为了卖钱,而是想送给朋友当药材治病。
他在捉蟾蜍的过程中被捉了现场,连人带蟾蜍一同被带到了派出所。他的行为触犯了刑法第三百四十一条,构成了非法捕猎罪。
可见,随着法制的越来越健全,野生动物是不能随便捕杀的,弄不好就会惹上官司!
我见过的癞蛤蟆最大的有泡面桶那么大,是在山上的一个石洞中发现的。
那是一个口小里大的石洞,里面很潮湿,估计有条山泉流过那里。
那只蛤蟆在里面的活动空间很小,不知道在里面待了多少年,估计小时候掉进去的,后来长得太大就出不来了。
看见那只蛤蟆的时候我才八九岁,是和小伙伴去山上摘沙葱时偶然发现的,然后回来跟我妈讲了,我妈说以后别再去那个地方,那只癞蛤蟆可能成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