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李清照在闺阁之中,就名动京城,引得太学生赵明诚为她大做相思之梦。
据《琅娘记》卷中引《外传》里记载,赵明诚小时候,一日做梦,在梦中朗诵一首诗,醒来只记得三句话:“言与司合,
问题:赵明诚去世时,李清照为什么说他“素无分香卖履之意”?分香卖履有什么典故?
前言
这句话出自李清照的《金石录后序》金石录序》,在这篇文章中,李清照讲述了靖康之变前后,她与丈夫赵明诚生离死别的故事。
分香卖履这一段,是夫妻二人感情破裂的表现。
一、从琴瑟相和开始的美好婚姻生活
李清照的父亲与赵明诚的父亲,分属于北宋政坛的两派。李清照父亲李格非属于苏门后四学士之一,而赵明诚的父亲赵挺之则对于苏门所属的元佑dang人恨之入骨。
苏门的陈师道因为不愿意老婆借用连襟赵挺之家的棉袄,外出被冻病而死,可见这两种人走在一起并不容易。
大家脑补一下李商隐因为婚姻生活, 在牛李两派中的遭遇 。
不过,来自于两派家庭中的年轻人还是走在了一起,双方的家长同意这桩婚事,成就了一段美满的婚姻。
赵明诚也是当时的才子,与李清照志趣相同、情投意合。一起度过了多年赌书泼茶的幸福生活。
但是这一段生活,最终被战争所打破。而他们的感情生活,也渐渐出现了裂痕。
二、国破家亡中,感情破裂的开始
在靖康之变以前,生活在北方青州的李清照和赵明诚,最早收到金兵的威胁。因此早早就准备南下了。
靖康二年三月,赵明诚因奔母丧先南下金陵,并且任江宁知府。 李清照收拾好家中的古董字画古玩等珍宝后,也在沦陷之前南下。动身不久后,青州就被金兵占领,她知道,这一生可能再也回不去了。
更加令人痛苦的是,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在任职金陵的时候,竟然做了一件很丢人的事情。
在儒家的文化中,读书人的理想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要作刘琨、张巡、颜真卿一类铮铮铁骨的士人。
但是赵明诚身为最高长官,竟然在兵变时找了根绳子出城溜之乎也了。
可见不是所有读尽圣贤书的人,都有骨气“留取丹心照汗青”。
三、李清照诗词中对于南宋士大夫的讽刺
我们最熟悉的李清照作品就是这首《乌江》: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首诗是对于临阵脱逃的士大夫的一种羞辱。
除了这首诗以外,宋朝人庄绰在《雞肋編》中还记载了四个断句:南度衣冠欠王导,北来消息少刘琨。又云:南游尚觉吴江泠,北狩應悲易水寒。
庄绰明确地说,李清照“作詩以诋士大夫”,而且““后世皆当为口实”矣。”
王导是永嘉之乱以后,司马氏南渡后的肱骨之臣,辅佐司马睿奠定了东晋的基业。刘琨是永嘉之乱以后留在北方抗战的晋朝将军,少年时和祖逖一起闻鸡起舞的那个人。
北狩應悲易水寒,是指两个倒霉皇帝还在北方受苦呢?这些南下的士大夫们却不思进取。
李清照说,南宋看不到王导和刘琨这样的人。言下之意,尽是些和我老公赵明诚一样的窝囊废。作诗还行,迎回二帝恢复中原是没有指望了。
因此庄绰认为,李清照的这些诗诋毁士大夫。站在赵明诚的角度,老婆这样评价他,他是什么心情呢?
至于这几首诗是不是写在赵明诚生前,但是相信李清照一定表现出了这些意思,因此夫妻之间的感情渐渐有了裂痕。
四、分香卖履的悲哀
南下的路上,赵明诚又接到了任命,临行前李清照问他,假如遇到危险了怎么办呢? \"如传闻城中缓急,奈何? \"
赵明诚“戟手”告诫李清照,那你先后扔掉自重、衣被、书册、古玩等,但是祖宗宗器不能丢,你必须和宗器同生死。
“戟手”,用食指、中指指人,古代不是特别尊重人的意思。李清照特意用了这个词,不知是不是对于赵明诚的不满。
二人最明显的感情破裂,是在赵明诚临死的那一刻。赵明诚离开李清照不久,就在金陵病发,等李清照赶到时,他意境病在膏肓了。
李清照特意写到,赵明诚宁肯写一首绝笔诗,也不肯给她留下什么遗言。
取 笔 作诗,绝笔而终,殊无分香卖履之意。
分香卖履,典出三国时曹操的《遗令》:
余香可分与诸夫人,..........诸舍中无所为,可学作组履卖也。
曹操临死的时候,想到自己的这些夫人们,给大家的未来都做了一些规划。
但是李清照的丈夫呢,在兵荒马乱之中,一句话也没有留下。如果是你,你会怎么想呢?
结束语
从李清照的《金石录后序》中,可以看出李清照对于夫妻之间感情变化的流露。和平时期的幸福生活中,作为一代才女,她对于自己的丈夫非常满意。
但是在国难当头之际,李清照的失望从她的诗词中可以看出。这可能就是夫妻感情变化的原因。
从分香卖履这个词可以看出,李清照对于赵明诚,还是在心中留下了一些怨恨。
@老街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