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企孙。不信的话,你说三个人,至少有一个人是他的学生,否则的话,就算我说 错了。
科学家是否伟大,不但要看他在应用科学方面的贡献,还要看在基础科学理论方面的贡献。前者如“两弹
今天是国庆节,是祖国母亲70岁生日,在这个隆重而特殊的日子里,我觉得要以自己的方式为祖国母亲献礼,那就是,以自己的方式,纪念一下在我们国家70年历程中,作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纪念他们,也是不忘初心,不忘来路,不忘平安富强之本。
他们是哪些人呢?9月29日的上午,有八个人在人民大会堂获得了共和国勋章,他们是:袁隆平、屠呦呦、于敏、孙家栋、申纪兰、李延年、张富清、黄旭华。其中,袁隆平、屠呦呦、于敏、孙家栋、黄旭华5位是科学家。
这些科学家,长期以来,在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辛勤汗水,为中国的富强,民族的发展,辛勤耕耘,不懈奋斗,让我们中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无论在科技上,还是在经济上,都使祖国发展和人民生活,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是国家功的臣,民族的栋梁,他们更是中国最伟大的科学家!
袁隆平:1964年,袁隆平开始研究杂交水稻技术,1973年实现三系配套,1974年育成第一个杂交水稻强优组合南优2号。1975年研制成功杂交水稻种植技术,从而为全国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奠定了基础。1997年,袁隆平开展超级杂交稻研究,于2000年、2004年、2012年分别实现中国超级稻百亩示范片亩产700公斤、800公斤、900公斤目标。2013年,他又启动了百亩示范片亩产1000公斤的超级杂交稻第四期目标攻关。据粗略统计,40多年来,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增产6000多亿斤,为十几亿中国人的温饱,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因此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屠呦呦: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屠呦呦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创制了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屠呦呦因为创制了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从而使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得到了挽救。2015年10月,屠呦呦因此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
于敏:中国氢弹之父。我们中国的氢弹的构型就叫于敏构型。现在中国的这个于敏构型是什么样子,还是一个高度机密,有人说跟美国的一样,但一定有不同。因为美国人收集了我们氢弹的数据,他没有说我们模仿他们的技术,说明我们跟他的就是不一样。于敏构型有个特点,当量可以做得很少,然后又易于维护。但于敏也不出名。因为于敏没有留过学。而且他的身份高度保密,他的研究从来没有公开发布,他的名字在1988年前很多人并不知道。于敏在中国氢弹原理突破中解决了一系列重大问题。此后长期领导核武器理论研究、设计,对中国核武器进一步发展到国际先进水平作出了重大贡献。
孙家栋:就成为了中国航天事业的领头人。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颗科学实验卫星、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技术总负责人;中国第一颗通信卫星、北斗导航卫星总工程师;中国月球探测工程的主要倡导者之一,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总设计师,树立了我国航天史上新的里程碑,为我国航天事业作出卓越贡献。
黄旭华:广东揭阳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719所原所长,隐姓埋名数十年,为我国核潜艇事业奉献了毕生精力,为核潜艇研制和跨越式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共和国七十年的发展历史过程中,是这些默默奉献、不计名利的科学家的奉献,才给我们带来了快速的发展,同时,也是他们中的一些军事科学家的努力,才让我们国家在军事科技上追赶上了世界军事水平,才让我们的国家没有遭受外来侵略,保证了国家平安和百姓安宁。
一个科学家,就是一面奋斗的旗帜,就是一座精神的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