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崇祯不自杀而迁都南京,明朝能划江而治吗?会收复北方吗?

题主的意思是,崇祯在北京受到威胁时,不做死战的打算,而是前往南京去建都。这样的选择,是正确的。我们来分析一下形势,以及收复北方失地的可能。
一,崇祯迁都时,河北和山东地区还在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2-24 00:25:25

如果说崇祯在公元1644年因为坚守北京而自杀,那么那年他如果南渡到南京,是否真的就可以和满清划江而治?

首先,如果崇祯来到南京,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明朝再也不会出现像南明时期那样因为皇位不确立,从而导致名分不定,就不会出现各个小朝廷,分散各路抗清实力。在南京的崇祯就可以调度大明的半边江山的物资与人力,维持南明。

但是在这里有一点要说明一下,依照崇祯那种秉性以及刚愎自用的作风,和不通人情的情商,就算崇祯在南京继续为帝的话,也很难有所作为。

为什么要这样说

让我们先来看看崇祯在当上皇帝之后,明朝的前后形势,以及他的所作所为。

虽然说在天启年间,辽东地区已经丢失大半。但是前有熊廷弼后有孙承宗为辽东经略,并依据大明和满清的优劣势,在山海关以北建立起来了关宁和锦州相互为可以支持的关锦防线。

所以说,只要好好的守着这两座城池,提供相应的物资,将城池加高加厚,凭借着虎遵炮,火铳,弗朗基以及众多的红衣大炮等火器的威力,满清的八旗根本就无法威胁。

而且满清虽然说当时的八旗铁骑在野战中无论是野战技巧还是对砍的斗志,都全面的压制明军。但是毕竟资源有限,人数也少,就这样消耗下去,明朝真的可以慢慢耗死他们。

当然了,孙承宗和袁崇焕也是这样想的,因为他们在第一线工作,直接接触的就是明朝第一线的部队,以及满清的军队。很清楚双方的优劣势,因此也采取扬长避短的政策来面对辽东的问题。

因为他们深知,要彻底的解决辽东问题,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其中最为忌讳的就是政策的摇摆不定,导致很多时候,长期的工作和经历以及经费的花了,但是忽然一下子,又推倒重来。

但是,崇祯的朝中的一些大臣,却想当然的认为只要把人派过去,再派遣一些军队,就可以解决。

然而就是因为政策摇摆的问题,使得大明的军队和物资在辽东地区消耗殆尽。同时,没有应对辽东弊端的相应政策出台,只知道收取赋税。

但是又有多少银子花在了边关上,更多的只是被各级的军官和官员贪污。而基层的士兵,却无法获得本属于自己的军饷。

面对日益高涨的军费,崇祯没有去想怎么解决,而是开始又追加赋税,而这样的赋税又全部都来自农业税。

因此,承重的赋税,就压得跟多农民倾家荡产,卖儿卖女,最后没有活路只好铤而走险,举兵起事。

在用人方面,崇祯得性格问题也因此暴露无疑,他滥杀有功大臣,喜欢让属下背黑锅,还不懂装懂。最后导致民心尽失,百官尽失,最后硬是真的把自己搞成一个亡国之君。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