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大卫 · 芬奇导演的美剧《心灵猎人》(Mindhunter)?

因为大卫芬奇的赫赫大名,这部《心灵猎人》一直备受影迷关注,到现在为止,豆瓣评分已经飙到了9.0,基本反映了本剧质量。
毫无疑问,它和很多同样有野心的剧集一样,有格调、很大胆。大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1-17 00:00:21

因为大卫芬奇的赫赫大名,这部《心灵猎人》一直备受影迷关注,到现在为止,豆瓣评分已经飙到了9.0,基本反映了本剧质量。

毫无疑问,它和很多同样有野心的剧集一样,有格调、很大胆。大量时间布景单调,光线昏暗,两位男主角风雨无阻,在监狱里某一个幽静的角落,约见一个个变态杀人犯,聆听耸人听闻的谋杀过程。

两位男主角试图通过对变态杀人狂的深度采访,找出规律, 得到更快速的侦破恶意案件的方法。听起来很神奇,其实这就是《犯罪心理》中所展示的“心理画像”。而这部剧,就是在对这种常常出现在各种犯罪片中的侦破手段追本溯源。

看这部剧,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压抑,密不透风的压抑。本来看剧拌饭的我,因为过于影响食欲,换成了 高甜的《虽然逃避可耻但是有用》,这才消减《心灵猎人》带来的心情不愉。

这部剧,渲染惊悚的手段很高明,不像大多数犯罪类型的剧集,热爱拍摄暴力血腥的作案手法,和扣人心弦的侦破过程,而是依靠大量的细节使人不寒而栗。

1、大量场景发生在室内,造成一种逼仄的效果。

不管主角们的地下办公室、监狱、还是小乔女朋友的房间,甚至还有汽车里和飞机上,都毫无暖色,昏暗、狭小,透露着随时可能发生意外的讯息。

2、当杀人狂面无表情甚至微笑着讨论自己杀了几个人,比血腥镜头,更让人觉得惊悚。

往往当杀人狂魔的恶行出现在报纸头条,所有人都只注重审判的结果,少有人去关注,一个人如何变成杀人狂魔,他在犯罪的当下想到了什么。

这部剧,让“杀人者”发声。往往这些可怖的罪犯,都在童年时代遭受过不同程度的虐待,父辈缺失、在母亲凌辱中长大,从儿童时期就常常行为失常。

听到这些“背后的故事”,观众们甚至在一瞬间,产生对杀人狂魔的同情。当然这种慈悲也会瞬间消失,因为任何事情都不是作恶的借口。

主角们为了使罪犯“敞开心扉”,在毫无防护措施的空间内,和杀人如麻的罪犯,侃侃而谈,本身已经极具戏剧的张力。

3、原本木讷呆板的男主,因为不断的深入到杀人狂的内心世界,从而改变了自己的心态,从侧面说明,黑暗的力量无孔不入。

本剧大抵分为两条线,一条是研究成果的不断推进,另外一条是男主小乔内心的波动。小乔绝不是一位刀枪不入、正义凛然的战士,在不断深入到罪犯内心世界的同时,产生了与“变态们”的共情。甚至对女朋友,也开始动用心理分析的方法。

在影片的最后,他渐渐感受到,自己深受影响的心灵,从而瘫倒在医院的走廊。通常认为,最后一幕,使整部剧更拔高了一个层次。

正是这些不同寻常的特点,使这部剧成为本年度不得不看系列中的一员。虽然技法纯熟,但整整10集不停重复的套路难免审美疲劳,期待下一季大卫芬奇带来更丰富的恐怖体验。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