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俞敏洪在大学四年期间读了将近八百本书,平均下来每两天读一本,这还包括节假日在内。他当时是考了三次大学才考上北大的,在进入大学后不免又是那个“最后面”的小子,可他就有
当年俞敏洪在大学四年期间读了将近八百本书,平均下来每两天读一本,这还包括节假日在内。他当时是考了三次大学才考上北大的,在进入大学后不免又是那个“最后面”的小子,可他就有一个好的习惯—读书,众所周知,他后来创立了新东方,他以前比他聪明的同学都在他手底下为他打工。
我的答案是,读十本不会,但是读一千本或许会。
虽然一个人的成功是多方面因素的,但这也无法掩盖读书对他今后成功的影响。我是很佩服他的,当今社会的诱惑太多了,包括各项娱乐:电子游戏、电影、刷抖音、快手等等,外界的各种诱惑,再加上现在人的功利心太强、现在人心浮躁的社会环境下,真重难能可贵的就是静下心来手捧一本书读下去。
那我们会好奇,一年两本多本,真的是读的书越快越好吗?
这么说吧,比读某一专业方面的书,自然是第一本最慢的,之后再度类似的书,就只是一些知识上的补充了,因为很多书,他们只要选择性地看自己需要的东西,大部分知识,自己已经懂了,自然不需要花时间去消化了。
但是如果对于一些散文、小说等文学类的书籍,那效果自然不是很明显了。一本书里承载着一个伟大的梦想,一本书里隐蔽着一个卑鄙的阴谋;一本书或许是一个不屈灵魂的啸傲呐喊;一本书或许深深浸淫着写作者经年的血与泪。它的诞生,是由主人的青灯孤伴,再到深夜里的辗转反侧,用几个春秋造就出来的。一部书里,包含了太多太多,所以这种书需要细细读、反复读才能体会其中的韵味,感悟作者的情感表达,才能体会和欣赏其中的美跟遗憾。
其实如果你能每周读1本书,你已经是周围人中的佼佼者了。因为大多数人,几乎是不读书的。米兰•昆德拉曾说过:“生命是一棵长满可能的树”,如果现在放下你手中的手机,去静静的读一本书,说不定你的生命轨迹便会发生巨大的改变。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我是玉海棠诗,诗词兴趣部落圈主,如果您对诗词感兴趣,欢迎关注并相互交流,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