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俞敏洪在大学四年期间读了将近八百本书,平均下来每两天读一本,这还包括节假日在内。他当时是考了三次大学才考上北大的,在进入大学后不免又是那个“最后面”的小子,可他就有
一个人不可能被几本书改变的,书没那么大能量,书只是给你心性重大影响罢了。就好比吃几粿药丸,只能给你好一阵子的“精气神”,药效消失后,你又恢复到本来面目。
心性,即本性,也可以称基因遗传吧,坚固得很,是几数代人积累的结果,决非靠几本书所能改变的。所以,教育事业才如此艰难,漫长。
但,确实很多命运被一本或几本书改变。这不全是书的作用,是看人本性里就有本书里写的东西,经书本一刺激,本性立马醒悟,命运就转弯了。
另外,心性的改变,还受家庭环境和社会大环境影响,这个影响甚至大于书的影响。
比如,陈独秀的《新青年》对“五四”运动的巨大影响,是因为当时时代需要《新青年》,当时的人需要《新青年》。如果,陈独秀在今天创办《新青年》,决不可能有那么大影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