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是东北辽宁,就讲讲秋天打稻子的情景吧!
那是1968年,响应毛主席的伟大号召,到农村广阔天地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10月4号到了营口高坎,割了几天稻子就开始打场了。整个生产队
记得,而且记得很清清楚,那可是最忙的活,热火朝天,那是喜庆丰收的景象!
在北方,每年忙种前后收割麦子,芒种前十天左右,天气基本上都是很好的,温度又高,俗语说的好,麦熟三响午,先是收薄地的麦子,后收湖地的麦子,那时候没有收割机,全部人工割麦子,人们戴着草帽,肩上打着毛巾,袖子一 撸,甩开膀子就开始割,渴了喝水,累了歇一会,头顶烈日,脚踩热土,吹过来的风都是热的,割完麦子,就用扁担挑或者用车子推把麦子送到场里。
最早是以集体小队为单位,麦场里根据麦子的干湿,把割来的麦子垛起来或者摆放凉晒,然后把凉好千麦子摊均匀,套上牛,拿着石头圆柱转圈圈打麦子,时不时的,使牛的人还打起号子,咿儿呀的听不懂,后面还有人用叉翻麦草,从里往外麦草成了一个大圆圈,圈子里面就是打下来的麦子,把草弄走垛起来作中饲料,把麦子堆起来放在宽敞透风的地方,试风口,几个年纪大的把麦子用木锨铲起,迎风摔上去,三四米高,刮过来的风把麦糠草吹的干干净净,还有用扫把把麦堆上的麦草轻轻掠去,然后把扬好的麦子按人口分掉,整个麦场里好热闹,号子声,扬场的,垛草的等等,干活的人来人往,活象清明上河图一样,很美很漂亮。
我的记忆中,打麦子用牛拉石圆柱,脱粒机,流动打麦机到现在的小麦收割,脱粒一体机,变化真大,更加相信,科技兴农,科学种田,科学是第一生产力。这就是我记忆中农村收麦打场的画面,欢迎各位好友点评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