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乾隆皇帝的「十全武功」?

乾隆皇帝不仅稳坐世上统治时间最长君王的头把交椅,在满清十三帝之中,其行事却最出人意表,可说处处透着不可思议。
争强好胜,不按常规出牌
乾隆广为人知的,要数以一己之力单挑整个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1-15 02:38:00

乾隆皇帝不仅稳坐世上统治时间最长君王的头把交椅,在满清十三帝之中,其行事却最出人意表,可说处处透着不可思议。

争强好胜,不按常规出牌

乾隆广为人知的,要数以一己之力单挑整个唐朝的诗人。《全唐诗》 的作者有两千多位,作品共四万八千余首。别看唐诗承继了 “汉魏风骨”,乾隆讲究的却是接地气。

“一片一片又一片,两片三片四五片,六片七片八九片,飞入芦花都不见。\" 虽说后人评价其十万御诗不及潘大临的一句 “满城风雨近残阳” 的残诗,可好歹数量上可是将唐诗碾压得毫无还手之力。

令人咋舌的,还有第二任皇后乌拉纳喇氏逝世,乾隆竟下令丧仪照皇贵妃例,不设神牌,死后也无祭享,入葬纯惠皇贵妃地宫中,丧仪也仅花去了区区二百余两银子。

重用和珅,却对其贪赃枉法大肆敛财睁只眼闭只眼。虽说有平衡牵制群臣之效,可接下来的操作却令人大跌眼镜,百思不得其解。养得 “膘肥体壮” 自己死活不下手,非得留待儿子诛杀。

按清代惯例,仅督抚有进贡之权,且进贡的时 间也限冬至、中秋、皇帝生日。可晚年的乾隆直接坏了规矩。地方上的布政使、按察使、内廷翰林也开始进贡,大有来者不拒多多益善。

性格上的好强争胜和行事的出人意表,也体现在乾隆自己撰写的《十全记》上,所谓的 “十全武功”,正是出自于此,指的是乾隆在位时的十次用兵。不过,对于 “十全武功”,后世却多有保留。

乾隆自夸的“十全武功”

十全武功具体是: 一、公元1749年,平大小金川;二、公元1755 年,平准噶尔;三、公元1757年,再平准噶尔;四、公元1759年定回部;五、公元1769年,平缅甸;六、公元1776年,再平大小金川;七、公元1788年,平台湾;八、公元1789年,平安南;九、公元1791年,平尼泊尔;十、公元1792年,再平尼泊尔。

既然是自夸的,也定然有夸大其词掺水加料之嫌。实际上,乾隆的这十次战事,货真价实的仅有三次。即,两平准噶尔及定回部。剩下的多有不实,甚至是败仗。

先说败仗,分别是平缅甸和平安南,平缅甸确切地讲,该是被缅甸吞并的暹罗在中国人林昭平带领下进行复国,而清军由于地理不熟,加上丛林瘴气,不仅大批士兵死于疫病,就连统帅明瑞都也阵亡。

后来,缅甸为免两面受敌,主动与清朝议和,败得一塌糊涂的清军自然乐于接受。同样地,平安南也是大败而回,数千清军中了埋伏,战死沙场。

倍受争议的战事还有平台湾、两平大小金川和两平尼泊尔。真正平台湾的是康熙,乾隆的这次,充其量只是规模不大的平叛,起因仅仅是天地会的林爽文举兵反清。

两平大小金川,首次是大金川酋长莎罗奔主动请降。再平大小金川,则是以五年的时间,死伤过万,耗资七干万两,投入六十万人力换来的。

两平尼泊尔,可用 “丢人” 二字形容。第一次平尼泊尔,只是清军的监早巴忠私下答应每年赠予尼泊尔一万五千两的赠款,才得以让尼泊尔退兵。

可后來清廷不认帐,接着又上演了二平尼泊尔。结果,清军大败。不过,此时的尼泊尔因受制于印度英军及邻近被楞部落的压力,主动提出归附清廷。

因此,乾隆口中的 “十全武功”,多半是自吹出来的。

结语:

在《清史稿》中,对乾隆作了这样的评价,“励精图治,开疆拓宇, 四征不庭,揆文奋武,于斯为盛。自三代以后,未尝有也……。” 虽说评价稍有拔高,可历史上的乾隆仍不失为一代明君。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