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学医三年天下无不治之病,行医三年天下无治病之药”?你怎么理解?

谢谢邀请。
学医三年天下无不治之病,行医三年天下无治病之药。这是中医人经验之谈。
学医与行医是两个境界,学医面对的是书本,甚至面对的是教条,行医面对的是生命,是鲜活变幻无穷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1-15 03:09:04

这个题目错了,是这样‘学医三年,天下无病不治,行医三年,天下无方可用。’这是孙思邈说的。这是怎么回事?

有人分析了这句话的真实含义。学医非常难,过去跟师头三年,先学认药,从开始生长,到成熟,分门别类,这就是鲜药。然后再认切后的中药。再学习炮制。第二个三年,侍奉老师的起居,然后就是老师开了处方,认真学习,与原著有那些区别,抄下来,背诵。第三个三年,伺诊,就是老师开了方子抄下来,受到老师的教学,这个时候还不能独立看病。直到把所有功课学的差不多了,由老师指导,学生开方,再事后研究,背诵。直到第四个三年学习完毕后,才能出徒,独立行医。

当学生学习出徒后,胸有成竹的认为天下无病不治。当行医三年遇到复杂疾病,甚至顽固疾病,还有面对死亡的疾病,怎么也拿捏不准的时候,便出现无方可用了。

这就是学医难的真实写照。历史上许多著名的医学家就拿叶天士说,先后拜了19位老师。要想成为名医几乎用一生的时间。

现在有些人不知道中国历史学医之难,学医之辛苦,轻易地不公正对中医产生了误解。中国有中医是中国人的骄傲。历史创造了多少著名的医学家,历史永远尊敬为中国人的生命贡献一生的中医大夫。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