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战争菲律宾战役中,温来特将军,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果断下令7.5万名巴丹半岛守军(其中美军9300人)向日军投降。
尽管这些美军受到了日军虐杀,但毕竟大多数士兵还是保全了性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瞅着这题目,俺突然想到了《我的团长我的团》那个扣了鼻屎都要搁嘴巴里吮一吮的龙文章,这个波皮无赖似的糙汉子。
“你们是沙子做的军队吗?一个能卷走十个,十个能卷走一百个!”即痛又恨:“回去!打回去!告诉河对岸的孙子,咱手里的家伙什不是烧火棍!你们还想让他们挖了你们的祖坟,糟蹋你们的姐妹吗?”
他在怒其不争,恨其不争,为什么会这样?
但这又能如何,依然阻挡不住被恐惧所笼罩的溃兵,他们害怕,他们怕死,而且怕的要命,哪怕能多活一秒,他们也乐意。
“砰!”盒子炮一枪打爆了溃兵中跳的最欢的。
在溃兵的眼中,出现了一个利用死亡威胁他们的混蛋。
“打!打回去!冲!冲回去!俺们不要把屁股对着小鬼子。”
吃自己人的子弹,还吃小鬼子的子弹,选一个!
能拆了骨头的重机枪就摆在众人的眼跟前,前后都是个死,打小鬼子也许还能赚一个。
此刻的龙文章扮演的就是一个督战队的形象。不得不说,龙文章是一个短兵相接的天才,俺喜欢这个占人便宜还特别不要脸的家伙。
挨他一个大耳瓜子,还得跟着他玩命的冲锋:“妈妈呀!”挨一个耳光还得赔上一条命,值了!
刀子捅到鬼子的身体里,那种畅快,奔跑中盯着鬼子因为恐惧流露出来的害怕,那种痛快,死也要死在冲锋的路上。
说实话看到这个镜头的时候,俺哭了,看着他们满足的笑容,看了十次流了九次泪!
如果当年大华夏多几个这样的家伙,咱能被鬼子不要脸的喊出三个月占领大华夏的妄语吗?不能!
恐惧何尝不是战场最后一支强心剂,兵法上把这叫置之死地而后生。战场的决斗往往取决于下场双方的意志,谁能坚持到最后一刻,谁就是最后的胜利者。
那么督战队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应用而生的。
督战队往往拥有精良的装备,素质超强的士兵来担当,在大华夏军阀混战的时候,督战队还被分为大刀督战队,手枪督战队,以及机枪督战队,可谓手段多样。
但督战队,真的能够起作用吗?
要俺看,一支没有灵魂的军队,他需要督战队,需要他们去维护,去监督整支军队的运作!
但一支拥有灵魂的军队,督战队?这是一个没有用的摆设,还不如将他们投入到敌对的正面战场,后方不需要他们。
举个例子,做个对比,大家伙就心知肚明了。
贺胜桥之战。这是国民革命军北伐战争路上的一场著名战斗,战斗双方是国民革命军和吴佩孚。
话说吴佩孚的军队崩溃了,那叫个兵败如山倒,你跑俺也跑。
阵地眼瞅着就没了,吴佩孚急眼了,这就命令他的大刀督战队,机枪督战队架到了贺胜桥上。
在暴怒中的吴佩孚,干掉了十几个团长,旅长挂在桥头上示众。
就算是这样,依然阻挡不了溃兵的脚步。步枪响了,手枪响了,机枪也响了,大刀也砍了过来。
而溃兵却拿起了手中的武器,对准了昔日的长官,一场自己人的厮杀可就开始了。
最终吴佩孚被自己的溃兵逼上了火车跑了。
这就是一直没有灵魂的军队,面对督战队,当敌人给予的恐惧大于督战队给予的恐惧,啥督战队不督战队的,这就是敌人。
溃兵很少攻击督战队,这是在督战队的恐惧大于敌人的恐惧,或者督战队压根不会成为溃逃路上的绊脚石的前提下。
如果是面对其他时候的督战队,溃兵依然会举起他们手中的枪,干掉督战队。这种事不在少数。
当年朝鲜战场上,大宇宙帝国韩国每次要溃逃的时候,他们总是先干掉督战队然后在跑,这已经形成了规律了。你们不得不说他们的奇葩。
那么一支有灵魂的军队呢?
上甘岭战役,躲在地道里的大华夏军队,在夜以继日的炮击中,在饥饿的笼罩中,在口渴的煎熬中,他们有督战队吗?
长津湖之战,面对飞机的轰炸,坦克的炮击,机枪的扫射,一个连队的坚持下,能活下来的没几个,他们有督战队吗?
在零下四十几度的严寒中,穿着单衣,枪口瞄向大桥的连队中,他们有督战队吗?到死他们都在盯着那座桥。
不哭!泪水会结冰的,不睡!不然赶不上战斗了!需要督战队吗?不需要。
他们知道只要坚持下来,胜利就是俺们的。国家已经打了好多年了,他再也经不起折腾了,俺们这一代战斗已经打多了,所以战斗在他们这一代结束就好了。
不就是命吗?玩的起!俺死了,至少这个国家还在,这个民族还在,至少他们不用再打仗了。
这就是一支拥有灵魂的部队,他们压根就不需要督战队。
所以抗洪的时候,将军可以跳入缺口用身体筑人墙,士兵也可以!因为他们是一支有灵魂的军队。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