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英书记是纪委书记,对集团领导也是起着监督职责,而且针对腐败案例的调查,得到了省纪委领导的直接指挥和肯定,因此从工作角度出发没什么可怕的,再说邪不压正,就像这部电视剧里齐
在电视剧《突围》中,张继英是中福集团党组副书记、纪委书记,而林满江是中福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总经理。从职务上来看,林满江是中福集团妥妥的一把手,而张继英勉强算是二把手,林满江明确是张继英的顶头上司。另外,中福集团是可以比肩华润集团的巨型综合性央企,明确应该是副部级。所以,林满江还是副部级的中管干部,而张继英却是正厅级的由国资委管理的干部。但张继英却屡次对林满江的决定提出反对意见。
比如,林满江授意陆建设把李功权带到了北京进行审问,以此要挟齐本安、诬陷齐本安,但张继英明确反对逼供诱供,不给拿着尚方宝剑的陆建设面子,最终还把李功权移交到了京州市纪委。又比如,林满江想要任命陆建设为党委代书记,要征求分管人事的张继英的意见,张继英明确反对。还有,在撤销齐本安京州中福董事长职务这件事上,无论是在私下沟通,还是在党组会议上,张继英都明确反对林满江的提议,虽然最终还是通过了决议,很明显让林满江很不高兴。
张继英作为下属,屡次三番的反对上级的命令,她为什么敢这么做呢?这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中福集团是央企,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不是任何人的一言堂。中福集团是央企,林满江虽然是一把手,代表国家和人民去管理这个企业,但这个企业是国家和人民的,不是任何人的。林满江虽然强势,但个人不能随意决定“三重一大”事项,特别是人事方面的事项,一定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由党组研究决定。林满江是党组书记,而张继英是党组副书记,都有发言权和表决权,张继英提出或表达不一样的意见都是正常的,最终结果要坚持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所以,无论是任命齐本安为京州中福集团董事长还是撤销其职务,都必须经过党组会议表决。特别是从撤销齐本安董事长职务的党组会议上,我们可以知道中福集团共有七位党组成员,包括林满江、张继英、靳支援、高董、秦董等,最终要不是高董、秦董没有及时赶到,就可能出现决议不能通过的情况。因为表决的结果是3:2,如果高董和秦总都站在张继英这边,结果就是3:4,齐本安就不会被撤换。
第二、张继英是纪委书记,可以实行同级监督。张继英不仅是中福集团的党组副书记,分管人事工作,还是纪委书记,负责纪检监察工作。她不仅可以监督集团中层以下干部,也同样可以对包括林满江在内的班子成员实行一定的监督,至少可以在林满江出现明显错误时给予提示提醒。比如干部逆淘汰问题,比如诱供逼供问题。这些都可以对林满江提出质疑,履行监督职责。就像京州市纪委书记李学习监督市委书记吕德光一样,同级监督一样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而履行监督职责的张继英也自然不能害怕。
第三、张继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她背靠国资委,有国资委纪委的强力支持,其任免权也在国资委。剧中多次出现张继英向国资委纪委副书记徐长青汇报工作的情况,也得到了徐长青很多指示、建议。有了国资委纪委的支持和指导,张继英才能见招拆招,把中福集团的问题搞清楚,挖出林满江这个大老虎。齐本安能够出任京州中福董事长兼党委书记,不仅张继英在出力,最主要的还是国资委支持。国资委考察了齐本安很久,认为其刚正不阿有原则,是担任京州中福董事长兼党委书记的最佳人选,才发力让中福集团党组通过,林满江即使反对也没有用,只能拖延一个月才公布结果而已。另外,张继英本人的任免权在国资委,而不是在中福集团,林满江不能起到决定性作用。
综上所述,张继英虽然是林满江的下级,但同样敢于反对林满江,提出不同意见,主要因为她有表达不同意见的权利,也需要履行监督职责,而且其任免权在国资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