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强制清退股东(强制清退股东判决)

有限责任公司依法成立后,股东退出一般是通过转股的方式自愿退出。所谓的“股东除名”是对股东权利与资格的一种剥夺,实施该行为必须严格遵守法律规定才能得到法院的认可。在诉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4-29 21:00:16

有限责任公司依法成立后,股东退出一般是通过转股的方式自愿退出。所谓的“股东除名”是对股东权利与资格的一种剥夺,实施该行为必须严格遵守法律规定才能得到法院的认可。在诉讼环节主要通过确认公司决议有效与否来实现,在诉讼中体现为公司决议效力诉讼。
1、适用条件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三)》第十七条规定,公司除名的适用条件为“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未履行出资义务或者抽逃全部出资”。
2、程序要求
2.1 催告前置程序
在股东达到被除名的法定情形时,公司行使股东除名权需要经过一定的前置程序,要先行催告出资并给与合理的时间。也就是说当股东未履行出资义务或者抽逃全部出资时,公司首先应当催告该股东缴纳或返还出资,只有在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股东仍未缴纳或返还出资的,公司才可以进一步召开股东会审议股东除名事项。
2.2 召开股东会进行决议
进行催告后仍不履行出资义务或者未能返还抽逃出资的,公司应依据公司章程的规定召开股东会,就除名事项形成股东会决议。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三)》第十七条“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未履行出资义务或者抽逃全部出资,经公司催告缴纳或者返还,其在合理期间内仍未缴纳或者返还出资,公司以股东会决议解除该股东的股东资格,该股东请求确认该解除行为无效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在前款规定的情形下,人民法院在判决时应当释明,公司应当及时办理法定减资程序或者由其他股东或者第三人缴纳相应的出资。在办理法定减资程序或者其他股东或者第三人缴纳相应的出资之前,公司债权人依照本规定第十三条或者第十四条请求相关当事人承担相应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