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名股东对于股东本身是否有要求

1.对于规避投资主体、投资领域等方面的限制而产生的隐名股东,不应当确认其股东资格。法律法规及政策对投资主体、投资领域等方面的限制通常表现在纯中资企业不允许外资主体入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3-23 15:44:12

1.对于规避投资主体、投资领域等方面的限制而产生的隐名股东,不应当确认其股东资格。法律法规及政策对投资主体、投资领域等方面的限制通常表现在纯中资企业不允许外资主体入股,某些涉及基础设施的建设领域也不允许外资主体参与,这些强制性规定不能被变通试用。
2.对于规避股东人数等方面的限制而产生的隐名股东,不应当确认其股东资格。从法理的角度来讲,股东人数过多其人合性会被弱化,不利于公司沟通管理,也为公司僵局的发生埋下隐患。
3.对于规避自然人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主体上的限制而产生的隐名股东,不应当确认其股东资格。因为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法定代表人的个人资产易同法人主体本身产生混同,增加了法人债权人的财务风险,法律限定了自然人设立两个以上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是出于对社会公共利益的保护。
4.对于逃避税负而产生的隐名股东,应当确认其股东资格,对所逃避的税负由相关部门追缴处罚即可。
风险提示:股东请求撤销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董事会决议,符合民法典规定的营利法人的权力机构、执行机构作出决议的会议召集程序、表决方式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法人章程,或者决议内容违反法人章程的,营利法人的出资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该决议。但是,营利法人依据该决议与善意相对人形成的民事法律关系不受影响的规定及公司法相关规定的,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但会议召集程序或者表决方式仅有轻微瑕疵,且对决议未产生实质影响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法律依据

《公司法》第二十四条、第二十五条、第一百七十八条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