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境就医是否能限制出境

当惹上了某些官司时,往往会被限制出境,法律上限制出境有其相应的规定。当有某些特殊情况需要出境的话,也会被限制出境吗?比如说出境就医,也会限制出境吗?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相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2-25 19:00:08

当惹上了某些官司时,往往会被限制出境,法律上限制出境有其相应的规定。当有某些特殊情况需要出境的话,也会被限制出境吗?比如说出境就医,也会限制出境吗?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相关的规定,希望让大家有所了解一些法律知识。

一、出境就医能限制出境吗

首先我们要了解限制出境的条件:

依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关于依法限制外国人和中国公民出境问题的若干规定》的规定,人民法院对中国公民可根据通报备案对象的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禁止、限制、控制出境的措施。

(一)是当事人有未执行民事案件的,向当事人口头通知或书面通知,在其案件(或问题)执结之前,不得离境;

(二)是人民法院可作出限制出境协助执行通知,责令当事人不准出境,并扣留其身份证或者护照,注明不准出境的原因;

(三)是人民法院未能扣留其身份证或者护照的,可要求公安机关协助收缴、吊销其证件,或请公安机关宣布作废;

(四)是对未持有护照或者其他出入境证件的,可要求公安机关在限制出境期限内不予批准通报备案对象的出国(境)申请;

(五)是如未能扣押被限制出境人员的证照,需在边防检查站阻止出境的,可要求公安、边防机关协助边控。控制措施主要有:掌握出入境动态、阻止出境、阻止出境且扣留证件、阻止入境、阻止入境且扣留证件、扣留人员。对需要掌握出入境动态的边控对象,控制期最长不得超过1年。对需要采取其他控制措施的边控对象,控制期限一般为1个月,最长不得超过3个月。

二、限制出境的法律依据

限制出境措施,是指在民事诉讼程序中,为保证民事案件的顺利审理和将来有效裁判的执行,人民法院应当事人的申请,通知有未了结民事案件的当事人不得离境的一种保全措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出境入境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法》规定,已入境的外国人或华侨、港澳同胞,以及需要出境的中国公民,可凭有效护照或其他有效出入境证件出境,不需再办理签证,但两法也规定了上述人员不得出境的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出境入境管理法》第8条第2项规定,在人民法院通知有未了结民事案件不能出境的情况下,有关公安、边防机关不批准该当事人出境。《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法》第23条第2项也有相同规定。可见,在有未了结民事案件的情况下,人民法院可通知公安、边防机关,限制某些外国人和中国公民出境。目前,人民法院采取限制出境措施所依据的相关司法解释,主要有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1987年3月10日公布的《关于依法限制外国人和中国公民出境问题的若干规定》,最高人民法院1987年10月19日发布的《关于审理涉港澳经济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法律及司法解释赋予人民法院此项权利的目的在于避免民事诉讼当事人借出境之机,逃避其应承担的民事责任,以维护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

所以一旦被限制出境,也就无法出境就医了,必须在解除限制出境后,方可出境就医。

以上就是关于被限制出境的在外就医的有关规定,如果一旦被限制出境,就无法出境就医了,必须等到解除限制出境后,才就获得出境的自由。而且限制出境,一般情况是不限制在国内活动的自由的。如果大家还有什么疑问,可在我们继续进行法律咨询,我们有专业的团队可提供法律知识和背景。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