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办理救济金、低保等公证事项8月起取消

公证在生活中经常接触到,对于我们来说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帮助。但是在北京即将取消一些公证事宜的办理,这对于有需求的人就要了解清楚,才能知道其中的规定是什么。那么具体是怎么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5-18 01:24:25

公证在生活中经常接触到,对于我们来说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帮助。但是在北京即将取消一些公证事宜的办理,这对于有需求的人就要了解清楚,才能知道其中的规定是什么。那么具体是怎么进行规定的呢?下面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为您解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在北京办理救济金、低保等公证事项8月起取消

自8月1日起,在北京申请办理救济金、低保、给付赡养费和抚养费等公证事项的,将免收公证费用。昨天,北京市司法局、北京市公证协会召开新闻发布会,郑重承诺在去年试点9种公证事项“最多跑一次”的基础上,将承诺的“最多跑一次”公证事项范围扩展至52种。据悉,这52种公证事项与市民学习、工作、生活都密切相关。而全市公证行业自8月1日起,推出18个“实招”力推公证“放管服”改革,减证便民10项举措。

市民办理公证无需提交清单外证明材料

本市将实行“公证证明材料清单制度”。市司法局和市公证协会将规范现有各类公证业务流程,按照减证便民的要求进行梳理。今年9月底前向社会公布公证证明材料清单,明确申办各项公证事项所需证明材料,为当事人办理公证业务提供“精确导航”。届时,市民在办理公证事项过程中,除法律另有规定外,不需要提交清单外的证明材料。

推进全市公证体制改革解决办证难

公证制度是重要的预防性法律制度。截至目前,北京市共有25家公证机构,公证从业人员1100多人,过半数为25至40岁的中青年。其中,执业公证员400余名,98%以上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全市公证行业人员结构更加合理,执业素养不断提高。

2017年,北京市公证行业共办理各类公证事项120多万件,有效地节约了司法资源和社会成本,为促进首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下一步,北京市司法局、北京市公证协会将认真落实“放管服”改革工作部署,进一步提升公证服务能力和水平,加快推进全市公证体制改革机制创新,努力让群众“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用“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解决群众“办证难、办证慢、多头跑、来回跑”等问题,让人民群众实实在在感受到改革带来的成效。

以上就是相关的政策内容规定,对于北京市民来说就要了解清楚,才能知道怎么在新规定之下办理相关的事情。当然,这样的举动也有利于百姓解决一些办证难的问题,利于公证体质改革的进程。如果您有其他问题,欢迎咨询专业律师。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