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十二钗正册》“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这段判词把《红楼梦》中首要女主人公并列在一起,总结了她们的品性和归宿。
“可叹停机德”,说的是薛宝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有具体的说法吗?当然有了。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这是薛宝钗和林黛玉的判词。
宝钗和黛玉在容貌、才华方面皆不分伯仲,同样优秀。金陵十二钗的别人每人都有一首判词,而作者却让宝钗和黛玉共用一首判词,意在阐明她们二人虽然性格迥异,却是作者心中并立的女儿中的佼佼者,即所谓“钗黛合一”。
宝钗
“可叹停机德”和“金簪雪里埋”指的是宝钗。
“停机德”用的是乐羊子妻的典故
《乐羊子妻》出自范晔的《后汉书》,乐羊子妻是女德的典范。
乐羊子远出拜师求学,一年后就回来了。妻子问他回来的缘故,羊子说,在外时间久了,想念家人,就回来了。妻子听后,就拿起刀走到织机前说道:“丝从蚕茧中生出,又在织机上织成丝绸。一根丝一根丝地积累起来,才达到一寸长;一寸一寸地积累,才能成丈成匹。现在如果割断这些正在织着的丝织品,那就无法织出布匹,白白地浪费时间。你学习就应该每天都学,如果半途而废,那同切断这丝织品又有什么不同呢?”乐羊子被他妻子的话感动了,重新回去修完了自己的学业,并且七年没有回来。
这里作者是说宝钗有乐羊子妻一样的美德,对丈夫的前途有助益,是一个贤惠的妻子。
这一典故确实符合宝钗的性格。宝钗恪守封建道德规范,前文宝钗就经常劝宝玉多学习仕途经济,脂批透露,后文有“薛宝钗借词含讽谏”的内容。
但“停机德”有“可叹”二字在前,宝钗有乐羊子妻断绩的美德,宝玉却不像乐羊子一样能听得进劝告。
袭人曾说:“上回也是宝姑娘也说过一回,他也不管人脸上过的去过不去,他就咳了一声,拿起脚来走了。”宝玉根本反感宝钗的劝诫。
第二十一回回首批写道:“何今日之玉犹可箴,他日之玉已不可箴耶?”是说宝钗规劝不了宝玉,宝玉最后还是舍弃家族,悬崖撒手,出家了。
“金簪雪里埋”暗含了宝钗的名字和归着
金簪即宝钗,“雪”和“薛”同音,暗含了“薛宝钗”三字。判词的画上是“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即“雪里埋”。从字面和画面看,似乎宝钗最后冻死于雪天。不过没有别的论据来支持这个论点,只是推测而已。
黛玉
“堪怜咏絮才”和“玉带林中挂”指的是林黛玉。
咏絮才用的是谢道媪的典故。
“咏絮之才”出自南朝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在一个下雪天,谢安跟子侄辈讲解诗文。不一会儿,雪下大了,谢安问孩子们:“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侄子谢朗说:“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侄女谢道韫说:“还不如比作柳絮随风飞舞。”这个比喻更贴切,谢安很高兴。
谢道韫聪慧有才辩,被后人称之为绝代才女、奇女。这个典故是赞颂林黛玉的才华,堪比谢道媪。小说中林黛玉也做过咏絮词,但“咏絮才”并不是只指黛玉做柳絮词的才华,这是借代的修饰手法,意思是黛玉才华出众。
林黛玉当的起这个赞颂。她是大观园的多产诗人。在海棠社的诗会中,菊花诗夺魁。海棠诗虽然屈居第二,但妩媚风流也无人能比。赏雪联句,中秋联句,做《葬花吟》,《五美吟》,无不精彩绝伦。
只是“堪怜”二字反转了基调,一下子转悲。黛玉红颜薄命,早早离世,和宝玉的爱情不为俗世所容,一生堪怜。
玉带林中挂也是暗含了黛玉的名字和归着
“玉带林”倒过来即“林黛玉”。画的是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两株枯木即“林”,“玉带”即“黛玉”。“林中挂”是说黛玉最后可能在树林自缢。但依然是没有多余的论据,也不能下结论。
图片来自腾讯视频《小戏骨红楼梦》,如有侵权,立即删除。我是淡看云起,谢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