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化别称鹤城,自古以来就有“黔滇门户”、“全楚咽喉”之称,是通往大西南的“桥头堡”,地理位置相当重要,这座城市是历史见证者,在这曾有红军通道转兵的传奇,抗日受降纪念馆也建立
怀化不是一个十分著名的地方,特别在古代这里少数民族众多,治理难度很大,宋朝统治者为了“怀柔归化”这些“叛服无常”的西南群蛮,才有“怀化”之说。
由于在古代经济比较落后,文明程度比较低,怀化历史上名人不是很多,直到近现代才出现一些历史名人,著名的有粟裕、滕代远、谭永华、向警予、向仲华、张秋潭、夏达。
粟裕无疑是最为著名和耀眼的一个。
新中国的开国将帅中,不乏能征善战个的军事天才,十大元帅中的朱德、彭德怀、徐向前、林彪、刘伯承都是杰出的军事家;十大大将中的徐海东、陈赓也都是杰出名将;上将中也是猛将如云。但若论起军事天赋和指挥水平,粟裕敢跟任何一个人扳手腕。
粟裕是湖南怀化人,他家有30亩薄地,经济条件不错,所以才能供养粟裕一直读书到湖南省立第二师范,不过粟裕在学习里对文化课并不十分感兴趣,他接受了先进的革命思想。
从参加革命到新中国成立,粟裕一直没有读过军校,没有系统学习过军事理论,但打仗这东西不但需要理论学习,更需要军事天赋和实践锻炼。
粟裕是一个喜欢安静的人,他善于思考,又胆大心思,天生的名将苗子。
20岁时,粟裕参加了南昌起义时,见证了这个光荣伟大的时刻,当时担任警卫队班长,后来粟裕加入了中央红军,追随毛主席和朱德总司令,他善于学习,成长很快,担任了红十二军六十五师师长,虽然比不上同时期的林彪,但也是我军独当一面的青年骨干。
粟裕没有参加红军长征,他留在南方,与陈毅一起领导游击战争。艰苦的战争岁月没有消磨粟裕的革命热情,反而磨砺了他的革命意志,锻炼了他的才干。
抗日战争爆发后,粟裕和陈毅搭档,领导新四军在正面战场抗日。粟裕充分发挥自己的军事天赋和指挥才能,先后发起车桥战役、南坎战役、讨陈战役、高邮战役等,歼灭日伪军近万人,还指挥了著名的黄桥决战,粉碎了国民党顽固派的进攻,跻身我军优秀指战员之列。
解放战争是粟裕充分展现军事天赋的舞台。
解放战争初期,敌强我弱,敌功我守,中央原本决定太行、山东、华中3支大军同时出击外线。
但粟裕审时度势,提出内线作战方针,在得到中央和毛主席肯定后,粟裕指挥华中野战军在苏中解放区连续作战七次,“七战七捷”,歼灭国民党军5.3万人,不但打击了国民党军的嚣张气焰,而且在全军最早实现由游击兵团向正规军、由游击战向运动战的战略转变。
毛主席对粟裕的指挥才能十分欣赏,他在《华中野战军的作战经验》一电中明确指出:“粟裕指挥正确,既灵活,又勇敢,故能取得伟大胜利”,号召全军向粟裕学习。
粟裕担任华东野战军副司令员,继续和陈毅搭档。
全面内战爆发后,粟裕更是一发不可收拾,先后策划指挥了宿北战役、鲁南战役、莱芜战役、泰蒙战役、孟良崮战役等一系列战役,实现了战略防御向战略反攻的转变,特别是孟良崮战役全歼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编74师,击毙师长张灵甫,一战震惊中外!
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后,粟裕再接再厉,指挥华东野战军,先后组织发动豫东战役、兖州战役、济南战役,歼灭敌人大量有生力量,扭转了敌我实力对比,为战略决战奠定基础。
战略决战阶段,粟裕更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他担纲指挥的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上海战役,个个都是震惊中外的大决战,彻底消灭了国民党反动派,为全国解放做出重大贡献,特别是淮海战役,堪称粟裕军事指挥生涯的巅峰之作,也是世界战争史上少见的辉煌篇章。
粟裕不愧是怀化人民的骄傲,湖南人民的骄傲,永远缅怀老一代革命家!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