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人在各个科研领域的长足发展,诺贝奖已经很难忽略来自中国的科研成果。屠呦呦拿了诺贝尔医学奖,莫言拿到了诺贝尔文学奖,下一个得奖的会是什么学科?摘得诺贝尔桂冠的幸运儿
随着国人在各个科研领域的长足发展,诺贝奖已经很难忽略来自中国的科研成果。屠呦呦拿了诺贝尔医学奖,莫言拿到了诺贝尔文学奖,下一个得奖的会是什么学科?摘得诺贝尔桂冠的幸运儿又会是谁?
如果不出意外,最有可能拿到诺贝尔物理奖的中国人将会是这个96年的中国小伙子曹原,他不仅解决了一个世界物理史上的一个大难题,而且他的科研成果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将会应用在许多技术领域。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人们已经越来越离不开手机了。但是现在的电池最多只能够让智能手机在高强度使用状态下坚持1天。手机充满电的时间,即使是快充也至少要1个小时。而如果用超导体,也就是电阻为0的导体,电池就可以循环使用很长时间。
目前最早的超导材料是1911年荷兰物理学家开默林-昂内斯发现的,他发现汞在-269°时,电阻为零。他也因此项成果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此后百年,科学家一直在不断地试图发现更简单易用的超导体材料。但始终没有找到简单易得的超导替代材料。
最近96年出生的四川小伙子发现了常规材料石墨烯通过叠加后扭转1.1°角就可以实现超导。
年仅24岁的曹原在大名鼎鼎的《Nature》上刊登了4篇以他为第一作者的学术论文,他凭此成为了《Nature》2018年年度十大人物。
这个四川小伙究竟有什么本事,年纪轻轻就发表了这么多让科研工作者趋之若鹜的《Nature》论文呢?
毋庸置疑,曹原是个天才,初中三年,他把初中预备班到高三的课一口气全学完了。初三就参加了高考,拿到了669分的好成绩,考入了中科大少年班。
曹原也是个令老师头疼的学生。他对物理学极为痴迷,总是跟老师为了物理问题争辩,甚至争执。他还把教室里的课桌、黑板、投影仪这些玩意拆了个遍。当然,最后他又装了回来。
他也是个令爸妈头疼的孩子。有一次曹原需要硝酸银来做实验,偏偏到处找不到这种材料,他尽然偷了家里的银镯子,融掉拿来做试验。父母没有怪他,只是暗暗叹气,培养天才儿子太不容易了。
14岁考进中科大的“严济慈物理英才班”后,他才真正地感受到什么是如鱼得水。中科大的丁泽军教授,是天才班里出了名的严师,无数智商骄人的少年天才都被他虐哭。只有曹原一点也不怕他。
有次丁教授给曹原布置了一个几乎可以肯定,依靠个人力量没法完成的课题。恰好曹原很喜欢这个课题,简直撞到他枪口上,曹原没日没夜地查资料,做试验,最后竟然仅凭一己之力就完成了这个课题,让丁教授也大为惊讶。
在中科大读书的时候,曹原还去了密歇根大学和牛津大学交流学习,目前他在美国麻省理工大学读博士。
纵观曹原的学习经历,他几乎全凭兴趣驱动。凭着一腔对科学的热爱,他走到了旁人所不能及的高度。
他的另一个优点是不畏挫折。有一次他在实验室发现了一组数据十分有趣,于是一口气花了6个月来研究这个实验。后来他发现这个数据是因为实验装置的缘故导致的巧合。对于一般人来说,半年光阴虚度是一项很大的打击。但他却并不气馁,而是耸耸肩开始研究别的了。
曹原的成就也许给我们培养科技人才指了一条明路,让才华横溢的少年不受限制地尽情钻研他们感兴趣的内容,也许某一天,就能得到激动人心的科研成果。
目前曹原仍在美国做研究,相信终有一天,他会回到祖国继续他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