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看出,作为经典IP,哈利·波特的翻新无疑是成功的。无论是最初的出版物,到后来的电影、话剧,还是现在的手游、主题影城与各大联名产品,都充实了哈利·波特商业宇宙的版图。那么
可以看出,作为经典IP,哈利·波特的翻新无疑是成功的。无论是最初的出版物,到后来的电影、话剧,还是现在的手游、主题影城与各大联名产品,都充实了哈利·波特商业宇宙的版图。那么,哈利·波特这一IP,为何能够几十年如一日,持续不断的创造商业价值呢?
首先是哈利·波特本身的影响力。系列小说的第一部《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在1997年出版,至2007年最后一本《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出版,哈利·波特系列共计出版了7本小说,完整地描绘了主人公哈利·波特是如何在霍格沃茨魔法学校学习、成长和冒险战斗的故事。
JK·罗琳在架构庞大世界观的同时,也赋予了魔法世界细致的血肉,一切都是那么真实有趣,让广大读者心神往之。有超过200多个国家出版了该系列小说,各个版本销售量达到了5亿。加上华纳兄弟制作的系列电影的推波助澜,哈利·波特的受众面变得更加广阔,这是早期哈利·波特系列故事得以家喻户晓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次,是哈利·波特对“真实感”的建设,使IP的生命力大大提升。哈利·波特如果仅仅止步于小说和电影,此IP的生命力不会如此顽强。哈利·波特官方魔法网站Pottermore.com,是为广大哈迷们设定的网站,在这一网站里,访问者可以像故事的角色一样,进行分院测试,挑选魔杖以及测试自己的守护神。
一些在小说、电影里“戏份”不多的人物,在网站中会有详细的生平与相关信息介绍,为大众全面了解魔法世界及其人物提供帮助。除了线上体验,线下体验也十分重要,日本大阪、美国奥兰多、加州好莱坞多地的环球影城以及最近新开设的北京环球影城,都包含哈利·波特的主题园区。在园区内,游客可以进行一系列沉浸式体验,比如坐上过山车体验“禁忌之旅”,与魔杖进行互动,或是进入霍格莫德村游玩。
相关的周边商品也应有尽有,玩具、道具、食品或是服装,都能购买到。
最后,是哈利·波特与时俱进的营销方式。虽说哈利·波特伴随着青年群体长大,是无数人的童年回忆,但是如果只依靠贩卖情怀原地踏步,哈利·波特IP的商业版图拓展,可能会遭遇困难。哈利·波特IP的营销及时把握住了新时代的特点,借助短视频平台以及游戏平台进行哈利·波特文化的输出。
在B站发送哈利·波特学院名,可以获得特殊的弹幕效果。在9月9日上午8点开服的《哈利波特:魔法觉醒》手游,也迅速刷爆朋友圈,受到了年轻群体的欢迎。
这些因素共同缔造了哈利·波特庞大的商业帝国。相比之下,中国能与之匹敌的文化大IP似乎欠缺了不少。中国其实不乏像哈利·波特一般优秀的艺术作品,《西游记》《水浒传》《封神演绎》《山海经》等作品,在中国都有着极大的知名度,但是像哈利·波特一样,能够延续IP活力的,却是少之又少。《西游记》衍生的动画、电影数不胜数,但是真正叫好又叫座的,着实稀少,反而是“魔改”的批评之声不绝于耳。
《哈利波特:魔法觉醒》这一手游的火热,展现的是哈利·波特IP历久弥新的生命力。事实上,哈利·波特作为经典IP,它的成功绝非偶然。通过在出版、电影、主题乐园、联名产品与手游等领域的多方面运作,哈利·波特打造出了属于自己的IP宇宙。其自身的影响力、对“真实感”的建设以及与时俱进的营销方式,是其成功的重要因素。希望有朝一日,中国能够跟上国际步伐,创造出能与哈利·波特匹敌的大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