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为什么叫黄金时代,观众为什么不爱看

网上有很多关于电影为什么叫黄金时代,观众为什么不爱看的知识,也有很多人为大家解答关于电影为什么叫黄金时代的问题,看百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这方面的知识,让我们一起来看下吧!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3-01 09:36:12

网上有很多关于电影为什么叫黄金时代,观众为什么不爱看的知识,也有很多人为大家解答关于电影为什么叫黄金时代的问题,看百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这方面的知识,让我们一起来看下吧!

本文目录一览:

1、电影为什么叫黄金时代

电影为什么叫黄金时代

首先,我想讲一讲我自己看《黄金时代》的经历。因为影片将近三个小时的时长,要看此片,必须拿出一块完整的时间。我是在十一长假回来之后,去看的《黄金时代》。去的那个影院是在一个vip小厅里放映的,全场就坐了十几个人。整个放映的过程,没见到有网上说的开场多少时间就走掉几个人的情况,将近三个小时,这十几个人都十分安静的在观看电影,甚至没有电话铃声响起过(这个可能因为影厅里信号不太好,也可能因为大家都是有素质的人,都调了静音)。最让我惊奇的是,电影放映结束,开始滚字幕,灯也逐渐亮起来,我周围的人,竟大多都没有迅速起身,似乎依然沉浸在电影的氛围里。

我常常讲,评价一个好电影,关键要看电影结束后它给观者留下了什么,那留下的才是值得去评说的东西。我相信看过《黄金时代》的人,有很多都想在电影结束后,去看一看有关萧红的东西,去看一看《呼兰河传》,至少我在看完这个电影后,确实是这么想的,甚至在走出影厅时,还有些失魂落魄,还一直沉浸在萧红的世界里不可自拔,也许这就是属于文艺片的魅力之一。说到这,想提一嘴《心花路放》,看完这个电影,我脑子里就留下果汁这个小杂狗了……

《黄金时代》上映前,我结合《归来》和《白日焰火》的票房,预估的是两亿左右的票房,当时看百度大数据分析,综合《黄金时代》上映前的搜索量和热度,也是预估的两亿多的票房,可如今票房惨成这个样子,铺天盖地的分析便袭来了,各方面的原因都有,宣发,档期,影片时长,内容冷门,说的都已经不爱说了。我觉得,不管从哪方面来说,电影市场的主体是观众,电影院的主体是观众,电影拍出来还不是给观众看的。观众不接受,才是最根本最直接的原因。电影对于观众来说,一个是要尊重观众,一个是要取悦观众。很多烂片没有做到尊重观众,而《黄金时代》则是没有取悦观众。

首先,不可避免的要提到其将近三个小时的片长,这是很多观众望而却步的主要原因。关于这一点,我没什么好说的,这明显是导演不想因为单纯取悦观众而放弃自己的艺术底线,这是两相矛盾的事,我是站在导演这一边的。

其次,主题遇冷。现在中国观众喜闻乐见的电影主题,去查一查票房排行榜就可以了。以萧红为主题的电影,普通观众还是对其知之甚少。

第三,电影上映前百度搜索量和热度都很高,豆瓣上标注为想看的人也非常多,为什么票房就这么点,那些关注《黄金时代》的人都去哪儿了?我认为,他们确实去看了,现在报收四千多万的票房都是他们贡献的,他们就是《黄金时代》的粉丝。只有粉丝才会在电影上映之前亟不可待的表示想看,才会去搜索相关信息,才会去关注相关新闻,《黄金时代》不啻为一次单纯的粉丝经济。这也第一次说明,互联网上的热度和搜索量,实际转化成实打实的电影票,是根本撑不起票房的。有着传统观影习惯的普通观众,才是票房生力军。(所以即使像《小时代》《后会无期》这种所谓的粉丝电影,纯靠粉丝的票房也只是很小一部分,大多数买票的观众都不是谁的粉丝。)单靠互联网营销就想席卷电影市场?短期内基本没可能。《黄金时代》把它的潜在受众演变成了所谓粉丝(也就是一大批文艺青年),走的确实是一个小众的路线,从主题内容上看就没有取悦大多数观众的因素,而一直被诟病的叙事方式也并非问题所在,观众并非接受不了这个叙事,观众是对这个故事本身没有太大的兴趣。

身为一个文艺青年(呵呵),我还是想对《黄金时代》表达一下赞美,即使有人说《黄金时代》是披着商业片外衣的文艺片,说它定位不清晰,我却是觉得既然文艺了,就大胆的文艺下去吧。既然许鞍华导演坚守住了自己的艺术底线,又有一群合作伙伴愿意冒这个风险为她制作这样一部电影,只能说如今看到了这部电影的我们,与有荣焉。

本文为作者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107cine.com/stream/55455/

以上就是关于电影为什么叫黄金时代,观众为什么不爱看的知识,后面我们会继续为大家整理关于电影为什么叫黄金时代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