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很多关于慈禧墓为什么要盗走黄金,幸亏一个哑巴为他指出了墓道口所在的知识,也有很多人为大家解答关于慈禧墓为什么要盗走黄金的问题,看百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这方面的知
网上有很多关于慈禧墓为什么要盗走黄金,幸亏一个哑巴为他指出了墓道口所在的知识,也有很多人为大家解答关于慈禧墓为什么要盗走黄金的问题,看百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这方面的知识,让我们一起来看下吧!
1、慈禧墓为什么要盗走黄金
中国古代的历史上,历代皇帝们十分看重两样东西:一是、生前的宫殿;二是、死后的陵寝。
因为,它们都象征着至高无上的皇权,生前在这里振长策而于宇内,死后,也要在这里庇护子孙享万代。所以,无论宫殿还是陵寝,气派自然是必不可少的,还要符合天时地利,否则,会影响龙脉。多数皇帝再生前就劳民伤财,挑选好自己的陵墓修建位置,然后,大兴土木。
不过,后妃们可就没那么幸运了,她们只能随着丈夫葬在妃陵里,甚至,皇后、太后也要随着自己的丈夫安葬。不过,事在人为,规矩是死的但人是活的。这不,历史上就有这样一个女人,她可以左右自己安葬的位置,并且,从选址到陪葬都极尽奢华。
在中国的很长一段历史中,她虽然没有皇帝之名,却有着皇帝之实。有一个传说,叶赫部首领布扬古,在其临死前就曾对天发誓:“我叶赫那拉氏部落就算只剩下最后一个女人,也要灭了建州女真。”这句传言似乎真的应验了,她就是慈禧太后,这个被人们骂了上百年的女人。
话说,慈禧生前选择葬在了河北唐山的定东陵,死后,她也如愿以偿的葬在了这里。
为了慈禧的陪葬品,大臣们可谓是费尽了心思,珠宝玉器、稀世珍品全数进贡。至于玩物器皿自然更是不必说,都是尽天下能工巧匠之极的东西。但是,有一样东西比这些东西都要紧,那就是——棺材。慈禧太后的玉体要长眠于此,所以,棺材自然不能大意。
当时选择的是金丝楠木,这东西不是什么稀罕物件,但却是皇家独有的。平常的王公大臣,若非享受殊荣,否则,谁家也不敢擅用。慈禧太后棺椁的制作,可是一顶一的大事,甚至有记载,慈禧太后的棺椁制作可是她的心腹大太监李莲英盯着完工的。
李莲英亲自去云南挑选楠木,在运输过程中小心谨慎唯恐出了半点差池。回宫之后,他更是盯着工匠一寸一寸地打造,还要在上面刻上“往生咒”,并且,用金子填充。就连棺材上的漆,都是从秦岭运来的百年漆树的老漆,结合了无数道工序,一层又一层地涂了四十九层。
甚至,用来描边的笔都是鼠毫,每一寸都要做到完美无瑕... ...
慈禧活着的时候爱花钱,死了也要烧银子。这口棺材花了十几万两的雪花银,出殡时候的花费更是高达百万两。有记载,慈禧出殡当天,7920人抬棺材,五天走了120公里才下葬。不过,如今慈禧的棺木上已经不是什么纯正的金色了,而是夹杂着红色的金。
这可是慈禧太后的棺材,那么,怎么可能存在“掉漆”这种“豆腐渣工程”呢?
其实,这也是有原因的。慈禧太后一生穷奢极欲,享尽了人间富贵,死后,更是带了无数奇珍异宝进棺材,这事天下皆知。既然有宝,就有盗宝人。话说,慈禧生前建造陵墓时,为了防止建筑工人泄露机密,所以,给她修建地宫的人都是哑巴。
我们都知道大名鼎鼎的孙殿英,他出名的最大原因,就是他挖掘了慈禧和乾隆的陵墓。当时,作为国民党的将军,孙殿英的军队就驻扎在清东陵附近。于是,他就动了别的心思,借着军事演习的借口,发掘了乾隆的裕陵和慈禧的定陵。
要说这孙殿英也真是够天诛地灭的,拿走慈禧陵墓的宝贝也就算了,连人家那条值钱的裤子都给顺走了。甚至,还为了拿走慈禧口中的夜明珠,划伤了慈禧的嘴巴。可以说,孙殿英盗宝可谓是极尽搜罗。但这事儿没过几天就被捅了出来,孙殿英盗窃宝物再也不是什么秘密了。
这一下,可气坏了当时虽没有皇帝之实却还背着皇帝之名的溥仪。但是,皇陵被孙殿英整成了这副光景,也要有人修缮啊。最终,修缮皇陵的任务就被溥仪交给了几位满清旧臣负责。
其实,当时大军阀孙殿英在盗挖慈禧陵墓时,刚开始是不知道地宫入口的,遍地开挖结果徒劳无益。根据《世载堂杂忆》中记载的内容,原来,在高大的明楼后面,有一个“哑巴院”,他找到了一位曾经在“哑巴院”建陵的老人。
最终,在孙殿英的逼迫之下,这个哑巴指出了地宫的墓道口,才使得孙殿英成功的挖开了陵墓。当打开慈禧棺材的那一刻大家都看的目瞪口呆,原来,因慈禧口含有一颗夜明珠,她的尸体在地下放了几十年都没有腐烂,容貌犹如生前一般。一柄九龙宝剑剑鞘面上嵌了九条龙,剑柄上嵌满了宝珠… …
这个根据清内务府的《孝钦后入殓,送衣版,赏遗念衣服》册和李成武的《爱月轩笔记》所载,可见,慈禧墓的随葬品之巨,价值之连城。
值钱的东西都被孙殿英搬得差不多了,就剩这口金丝楠木棺材被他蹭掉了漆。现在,满清遗老来修复皇陵,棺材怎么能就这么乱放着?
这样毕竟有损皇家的颜面,但是,这棺材已经是几十年前做的东西,要想再换一个几乎是不可能的了。因为,在这个时候,以前的工匠大多已经故去,而且,满清已经不是那个说一不二的主儿了,在哪里还能弄到这么多金丝楠木呀。
这上好的材料没地儿去找,更没有那么多银子打这个水漂。没办法,只能补补继续用,掉漆的地方就用红漆补补算了,只要不漏气就行。最后,为了弥补一下慈禧她老人家,他们还举办了一个简单而且极不走心的葬礼,这事儿也就这么过去了。
东陵盗案发生后,清遗族代表紧急赴东陵善后,当时,一位亲历者宝熙写下的《于役东陵日记》,其内容则详细的记载了重新安葬慈禧的情形。
其实,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呢?
穷奢极欲的统治者带走了价格不菲的陪葬品,却给自己招来了一群强盗,最后落得如此下场,确实让人扼腕。不过,更值得感叹的是,多少文死谏、武死战的赫赫功臣,却没有资格享受极尽哀荣。更有无数穷苦百姓,死后无处安葬,只能用一方芦席解决了自己的身后事。
一边连棺材都要镶金缀玉,一边却连薄薄的棺材板儿都买不起,真的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呀。
参考资料:
【《东陵大盗》、《爱月轩笔记》、《世载堂杂忆》、《于役东陵日记》】
以上就是关于慈禧墓为什么要盗走黄金,幸亏一个哑巴为他指出了墓道口所在的知识,后面我们会继续为大家整理关于慈禧墓为什么要盗走黄金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