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为什么不买黄金,民营企业家的信心为何提不起来

网上有很多关于企业家为什么不买黄金,民营企业家的信心为何提不起来的知识,也有很多人为大家解答关于企业家为什么不买黄金的问题,看百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这方面的知识,让我们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2-28 09:37:20

网上有很多关于企业家为什么不买黄金,民营企业家的信心为何提不起来的知识,也有很多人为大家解答关于企业家为什么不买黄金的问题,看百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这方面的知识,让我们一起来看下吧!

本文目录一览:

1、企业家为什么不买黄金

企业家为什么不买黄金

最近一段时间,“民营企业家的信心”成为人们热议的一个话题。有人说,只有恢复企业家的信心,发展壮大民营企业的发展,才能推动经济的恢复。

这话说的没错,信心是黄金,只有信心恢复了,一切才有可能。

问题是这个课题真难做。因为民营企业家有没有信心,因何没有信心,如何才能恢复信心,这是民营企业家自己的价值判断,他们长期身处一线,在市场经济战场上摸爬滚打,比其他人对市场经济有更深的认识。互联网上有许多人都在做这个课题,他们是否真的了解民营企业家,是否真的洞悉民营企业家的信心判断,就需要下真功夫。这远不是耍嘴皮子,坐而论道就能解决的事。

某虽不才,从2010年开始就与一些小微企业的小老板们有过接触,了解他们的一些内心想法,到现在也不曾中断接触。笔者认为,不是现在,远在2017年左右,有些企业主对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前景已经感到信心不足。还在2019年前后,即新冠疫情爆发前,国家己经着手扶持民营企业。可想而知,民营企业家对于市场经济的发展信心远远不是单受新冠疫情影响,而是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笔者对这个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一、民营企业家的信心来源于增加消费内需,但民营企业家自身是不可能主动为增加内需做贡献的

民营企业家的信心来源于产品销售。如果他能够长期不懈地把自已生产的产品卖出去,销售收入成倍增长,利润翻番,他对市场经济发展的信心一定膨爆。要做到这一点,市场客户需求一定要旺盛,市场购买力一定要充沛,这样,企业家才能从客户手中挣回钱。而客户购买力充沛的前提是工薪劳动者收入增长,钱包充实,有充分的财力消费购物。这是民营企业家信心恢复的前提条件。

笔者这样讲,是有充分依据的。最近,国家不是出台了一项经济政策:《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扩大内需就是扩大市场购买力,其中扩大消费需求处于关键位置。什么时候消费者有钱了,敢于消费了,那么民营企业家的信心就恢复了。

增加劳动者收入-扩大消费购买力-增加企业销售收入”三位一体,这是企业家恢复信心的核心来源。

问题是,增加劳动者收入的钱从哪来?总不能说从天上掉下来吧?最后还得由企业支出,即增加企业的劳动用工费用。

事情的诡异之处在于,民营企业家把劳动用工费用当作人工成本去处理,并把人工成本的降低作为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措施来抓。经济学家们总是吹嘘“比较优势理论”,认为中国人工成本低,这是吸引外来企业投资的优势所在。一方面,是企业不断降低人工成本以增强所谓的“企业竞争力”,另一方面又从客观上降低劳动者收入,致使百姓无钱消费,反过来又导致企业产品卖不出去。这样一来,企业家当然没有信心了。

我们大家看到没有,一方面,国家从宏观角度出发,出台“扩大内需战略”的政策,要求企业扩大就业门路,增加劳动者收入,以便扩大居民消费,救活企业;另一方面,企业从增强“竞争力”的角度出发,力求降低人工成本,降薪裁员,这样一来,社会上便不能扩大就业,增加劳动者收入了,国家自然也不能从宏观上“扩大内需”了。这两者谁对谁错?都没错,这叫做“政策打架”。

政策打架谁受害?老百姓与企业都受害。老百姓没钱消费,企业没有销售收入,当然就没有信心了。

二、企业不仅要把产品生产出来,还要把产品卖出去,在某种情况下,企业的收入是由客户决定的

笔者曾经写过一篇文章《企业营利=自主经营+社会协作》,

这篇文章告诉人们,企业或个人要想挣钱营利,不仅仅是单纯发挥自身的积极性,自主经营,努力工作就够了,还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协调配合才行。“自主经营"与“社会协作"两者缺一不可。

说白了,企业要想挣钱盈利,不仅仅是自己把产品生产出来就行,还得让客户把它买走才行,客户的手里的钱才是企业的收入。客户少付钱少购买,企业就得库存积压。

这是一个观念意识上的变化。如果这个观点不确立,企业埋头生产,就象房地产公司一样,发挥“基建狂魔”的优势,埋头造房,结果房子都堆积如山,还是不能把它卖出去,这样下去,部分开发商就得破产了。这充分证明一个问题,即房子不仅要造出来而且要卖出去,刚需手里的钱才是开发商的收入。

所以说,“客户购买力=企业的销售收入”;而“客户购买力=劳动者收入+其他收入”。

两个公式合并起来,可以这样理解:企业人工费用开支=企业销售收入。这就是告诉企业家们:你给员工发出多少钱将决定企业销售收入能拿回多少钱。

所以说,企业要营利,必须是“劳动者增收=客户购买力=企业营利",三者之间形成一个闭合的循环,让钱在三者之间顺畅的流通起来才行。

这里就需要企业家们改变一个思想观念:即企业营利=自主经营+社会协作。你不仅要考虑你的经营,而且还要考虑与社会的配合,与劳动者增收,消费者增购结合起来才行。

可是目前什么情况呢?没有几个人会想到自已与社会配合才能生存下去。每个人每个企业家只想到自己挣钱,从不考虑他人利益。有人还故意突出这样一个逻辑:社会经济发展要靠民营企业家,只要民企挣钱了,才有力量扩大就业,增加劳动者收入,拉动消费

话说的不错,而目前情况是百姓无钱消费,企业销售困难,本身就挣不了钱,开局就困难,如何破解这个难题?

可见,转变民企的思想观念,从单纯想着自己努力,自已挣钱,转变为“企业营利=自主经营+社会协作”,与劳动者、消费者结成经济发展的联盟,让钱流通起来,才有可能转变。这才是民企恢复信心的来源。(这是重点)

三、投资能够拉动需求购买吗?民营企业家没有信心乍敢投资项目?

有人将企业投资作为拉动需求的手段之一。与“居民消费、出口外贸”并列为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

毫无疑问,投资在某种情况下可以产生购买力,并可拉动其他企业销售与社会经济发展。但与消费拉动需求不同,企业家投资项目是有明确的回报预期的。没有回報预期的资金投入不能叫做“投资”,而只能叫做“慈善”或“学雷锋做好事”。而现实生活中,每个企业家都以追求利润为目标,没有预期收益的项目,企业家们会去做吗?即使国家开放某些重大项目,吸引企业家投资,企业家也会对项目进行综合评估,如果没有预期收益,或投资回收周期长,企业家们也不会冒然涉足。可见,民营企业家对将来的经济发展前景有无信心,同样影响他们的“投资行为”。

更何况,有不少企业家即使投资项目,因为手头资金紧张,他们也会选择银行贷款,还款期限与贷款利息也会成为一种投资压力,促使他们更得进一步研究投资项目的回报预期。假如他们投资项目没有预期回報,他们如何回收资金如何归还银行贷款?这不成了老赖吗?

前几年,社会上掀起了一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不少人欣然下海创业。虽然当时也起到了“投资拉动需求"的带动作用,但许多人还是没有挣了钱,他们成为创业失败的一群人,有些人因为借款不能及时归还,上了银行的老赖黑名单。这件事给人的教训是“创业真难”,千万不能冒然涉足投资领域。同样打击了民营企业家的信心。

有人如此看待投资的需求拉动作用,是因为他觉得只要企业家一投资,大把的资金投放市场必然会产生采购交易行为,带动其他行业发展。如基建投资对钢铁、水泥、机械等行业的带动作用。但你应看到,一旦项目回报不能达到投资者的预期,他们不会冒然下场,不会产生如某些人所想象的“投资拉动需求"的效应。不然的话,企业家们的智商就会出现问题。

所以说,依靠投资拉动需求,对民企来说,本身就是个伪命题。

至于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基建力度,带动各行各业有所发展,是国家作为投资主体,发挥了公共财政的功能,通过向社会公摊费用的方式筹集资金,加快了铁、公、基领域的建设步伐,从而带动了相关行业的发展。这本身就带有局部计划经济的特点,在项目建设中发挥了“系统规划”与“顶层设计”的作用。而与某些经济学家的观念是相反的。

至于有些人希望通过国家发钱给消费者,借以刺激经济。这种做法在短期内有效,长期做是无效果的。原因很简单,长期发钱会加重国家的财政负担,并最终带来通货膨胀,这对谁都是不利的。

笔者在网上看到,许多人给民企支招,说什么应尊重民营企业家的地位,加快法治社会进程,改善营商环境,加大国家对民营企业的补贴力度等等。这些做法国家一直在做,四十年了坚持不懈,力度还不够大吗?其他人不清楚,民营企业家自己不清楚吗?人家不比其他社会阶层掌握话语权吗?不知道为自己争取权利吗?既然争取了还信心不是,这只能说明一点,现在全球秉承的“美式市场经济发展逻辑”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自身发展了,市场经济发展理论需要重大突破。

以上就是关于企业家为什么不买黄金,民营企业家的信心为何提不起来的知识,后面我们会继续为大家整理关于企业家为什么不买黄金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