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很多关于黄金为什么不是碳元素,它究竟有什么魅力的知识,也有很多人为大家解答关于黄金为什么不是碳元素的问题,看百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这方面的知识,让我们一起来看下吧!
网上有很多关于黄金为什么不是碳元素,它究竟有什么魅力的知识,也有很多人为大家解答关于黄金为什么不是碳元素的问题,看百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这方面的知识,让我们一起来看下吧!
1、黄金为什么不是碳元素
2、黄金炭是载体炭吗
有这样一种材料,比岩石更坚硬,比发丝更强韧,是日本的无上珍宝,同时也是中国长年的心病,它就是材料界的”黑色黄金”——碳纤维。
这种材料的含碳量在90%以上,不仅能够抵抗上千度高温,还能经受酸碱长年的腐蚀,它的强度是钢的五倍,但同样的体积下,重量却不到钢的一半,从混凝土到航空航天,都能看到它的存在。
咱们媒体经常提到的”碳纤维”,其实说的都是碳纤维的加工产物,它的全称叫”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这样的复合材料,既具备碳材料的特性,同时又有着纤维的柔软度,最开始被拿去造火箭、装飞机,后来流入到了民间,自行车、球拍、鱼竿等,都能见到它的身影。
虽然碳纤维看起来哪儿都好,但是它有一个致命的缺点:贵。
这种贵主要体现在材料和工艺上。
碳纤维的原材料基本都被美日两个大厂商垄断,中国要想买,就得吃高价亏。
而在工艺上,要完成碳纤维复合材料,首先得让碳丝变成碳布,这就需要把一条一条的碳纤维,按照一定方向排列整齐,就像咱们编花篮、织凉席那样,制造难度其实比冶炼金属要高上不少。
在织好了布之后,才能够根据应用领域,选择复合材料的制作工艺。
比如手糊成型工艺,就是将布片压在模具上,然后用环氧树脂不断填充模具,最后再加热,将它固定成型,引擎盖之类的产品就是用这种方法制作的。
还有一种真空成型工艺,它的过程有点像手机贴膜,通过施加压力让布料和模具贴在一起,然后再加热成型,如果没压好,就会形成气泡,影响成品的强度。
碳纤维优点很多,但是缺点也很明显,它的可塑性非常低,使用它制作的零部件只要破一点,就无法修复,必须整体换新,不像一些铁制部件,焊接一下还能继续用,一来二去,成本一下子就高了不少。
拿航天用的碳纤维举例,这种碳纤维每公斤花费就高达135美元,其中还有3成多会在制作中报废,实际算下来,成本接近200美元,而每公斤不锈钢的成本只有3美元,价格和碳纤维比起来,差了60多倍。
碳纤维的成品缺陷也很多,由于生产流程过长,从原丝到制件,每一步要做到完美并不容易,常见的后天问题有分层、裂纹、存在杂质等等,这些缺陷降低了材料的压缩强度以及结构的完整性,甚至还可能导致成品报废。
虽然高昂的价格和严苛的工艺,劝退了很多跃跃欲试的商人,但是这些并不能阻止碳纤维的发展,比起传统金属,它在很多领域都处于金字塔的顶端,比如老美引以为豪的第四代战斗机F-22,碳纤维使用比例就超过30%。
而在追求极致性能的赛车领域,碳纤维同样大受欢迎,使用它制作的配件,能够在保证强度的基础上,大幅降低赛车的重量,完胜钢和铝钛合金。
1980年,迈凯伦车队首当其冲,成为第一批在赛车上使用碳纤维的车队,这之后,碳纤维就再也没有离开过F1赛车场,变速箱外壳、悬架、底盘等等,基本都拿这种材料制作,碳纤维的轻量化和高强度,让车辆即使发生失控碰撞,也能完美保护驾驶员的安全。
其实碳纤维也不算是新材料了,它最早在1860年出现,英国人斯旺就用弧光灯的元件,制作出第一根碳丝,当他兴高采烈地把它做成灯丝时,发现使用时间实在是太短,于是只能放弃研究。
一年后,爱迪生解决了灯泡的真空问题,还顺手改良了斯旺的碳丝,灯泡已经能够亮四十多个小时了,虽然拿到现在肯定会被当成残次品退货,但在当时,可是标志着人类正式进入电灯时代。
在碳纤维灯丝垄断市场40多年后,钨丝出现并成功上位,碳丝没有其他的用途,只能暂时退出历史舞台,在冷宫忍受寂寞,直到美国和苏联大搞太空竞赛,才又把碳丝重新请回实验室,还重新给它取名为:碳纤维。
二十世纪60年代,日本、美国陆续开发出以PAN和沥青为原料制作的碳纤维,不久,日本东丽公司和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合作,生产了第一批T300碳纤维,这也让东丽成为了世界第一的碳纤维制造商,而日本的碳纤维产业也开始迅速发展,目前,全球四大碳纤维公司,东丽、东邦、三菱和台塑,只有台塑来自中国台湾,前面三家全都属于日本。
虽然中国也在1960年代开启了碳纤维的研制,但在海外进入高速发展时代时,中国还仍然处于研究的瓶颈,在经过多次海外交流之后,英国的RK公司终于同意出售相关生产设备和测试技术,中国碳纤维行业才得以继续发展。
1990年后,欧美对中国军事工业封锁加大,很多项目都没了资金支持,包括碳纤维在内的研究一下子陷入停滞,这一等,就是十多年。直到美国空袭中国驻南使馆之后,中国才慢慢恢复碳纤维研究项目。
但是这段时间,也有很多企业在不了解巨大的研发难度下盲目进行跟风,导致他们在研发阶段就已经无法支撑高额费用,陆续破产,而真正实现稳定化生产的公司,只剩以中复神鹰、光威复材、中简科技为代表的一小部分。
2000年,光威复材创造了第一条碳纤维量产生产线,打破了海外低端碳纤维垄断,十几年后,光威复材突破国产T800级碳纤维技术,并实现了工程化生产。
2019年10月底,中复神鹰抢先光复一步,攻克了T1000碳纤维量产技术,成立百吨生产线,同时,中国科学院也完成了同级别的高强度碳纤维开发,中国碳纤维产业赫然进入世界前列。
虽然大企业研发成果层出不穷,但仍然有很多中小型公司做不出好的碳纤维。目前中国的碳纤维市场,工艺、价格参差不齐,很多碳纤维在均匀性上都不如日本,而影响均匀性的要素就是原材料、制备工艺和设备质量,中小型企业们在这几个方面都比较薄弱。
除了技术硬伤以外,还有两个不好的社会现象,一个是夸大式宣传,把一些专业词汇混淆视听,迷惑媒体和不知情的群众;另一个是科研灌水,中国碳纤维论文有不少,“科学家”们也收获了不少资金,但是核心技术依然难以掌握,只能靠着所谓的“科学引文索引”数量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中国碳纤维研发成果很多,比如在2018年,中国就完成了M55J高强度碳纤维的自主研发,但很多项目都停留在实验室阶段,一到产业化,就会出现各种现实问题,这也是中国碳纤维发展的阻碍之一。
碳纤维制造是一个系统工程,难度要求很大,中国靠着几代科学家和工程师的努力,实现了T300、T800甚至T1000的量产化,已经非常不容易了,目前,中国碳纤维自给率只有30%,大部分高性能的纤维,仍然依赖日本、美国进口。
碳纤维的世界市场缺口是很大的,很多领域其实都适合碳纤维应用,但是都处在待开发阶段,尤其是中国国内,这些现象更加明显,比如工业、汽车等领域。
现在大部分的中国碳纤维企业,依然以T300这样的低端水平建设为主,而中高级的碳纤维基本都掌握在少数前沿国企上,所以总体来看,预估产能大,但是实际产量低。
碳纤维是非常烧钱的项目,有充裕的资金支持,才能促进技术的突破,如果人人都忠心于开展中国自主技术的研发,那么中国的碳纤维,一定会在不久,具有和日本东丽的一战之力。
黄金载体活性炭
黄金活性炭是一种多孔性的含炭物质, 它具有高度发达的孔隙构造, 是一种极优良的吸附剂, 每克活性炭的吸附面积更相当于八个网球埸之多. 而其吸附作用是藉由物理性吸附力与化学性吸附力达成. 其组成物质除了炭元素外,尚含有少量的氢、氮、氧及灰份,其结构则为炭形成六环物堆积而成。 由于六环炭的不规则排列,造成了活性炭多微孔体积及高表面积的特性。 黄金吸附活性炭可由许多种含炭物质制成,这些物质包括木材、锯屑、煤、焦炭、泥煤、木质素、果核、硬果壳、蔗糖浆粕、骨、褐煤、石油残渣等。
以上就是关于黄金为什么不是碳元素,它究竟有什么魅力的知识,后面我们会继续为大家整理关于黄金为什么不是碳元素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