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很多关于狗头金为什么叫黄金,有种金叫的知识,也有很多人为大家解答关于狗头金为什么叫黄金的问题,看百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这方面的知识,让我们一起来看下吧!本文目录一览
网上有很多关于狗头金为什么叫黄金,有种金叫的知识,也有很多人为大家解答关于狗头金为什么叫黄金的问题,看百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这方面的知识,让我们一起来看下吧!
1、狗头金为什么叫黄金
2、黄金的种类?
报告!
你的2017余额已不足5天…
这说明大家心心念念的春节、年假已经不远了
加油!前方战友挺住!再忙一阵子就可以过年啦~
说起过年,免不了又是三姑六婆的口水大战、别人家小孩的攀比、还有给晚辈们一个又一个的红包,想想不禁觉得钱包一紧。
正是体客户之忧,我们送金子停不下来,一波接着一波儿~
加薪无忧 快乐“金”延续
过年红包没新意,要送就送压岁金
最重要的是:白拿!白拿!白拿!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我们可爱的客户们还给它起了个666的名字“狗头金”
哈哈,这脑洞我服!
造吗?这“狗头金”来头可不小
它是建行狗年新春限量发行的定制版压岁金,颇有纪念意义和收藏价值。
主题是“爱与陪伴”
长辈送晚辈“压祟”黄金压岁金,心意满满,祝小朋友“岁岁健康岁岁旺”。
如果正好是本命年或者家里添了个狗年宝宝,送压岁金是再合适不过了。
要知道,钱是会贬值,用了也就用了,而金子可是保值又可能是会增值的东西。
不过,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当然还是上面印的四只萌萌哒的小狗,它们是由环球影业官方授权的《爱宠大机密》动画电影的角色,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当然亮点不仅仅于此
采用镭射彩印、日光变色和夜光变色等国际流行的前沿工艺,压岁金上烟花绚烂,五彩斑斓;白天阳光一照,小狗的衣服会变色,夜晚还能发现隐藏的小狗和灯笼。
包装上还采用猫眼工艺,门镜式效果让小朋友们可以探索压岁金上的秘密
智能创新让每张压岁金上都有独立的二维码,下载APP扫描二维码,就可以录制新年祝福视频,小朋友们扫码直接观看。
它曾经出现在这里
这里
还有这里
现在估计要出现在你的手上了
按中国传统习惯分类,黄金的种类大体分为以下两大种、五小类:
生金:
凡由矿山或江河里开采出来,未经熔化提炼加工的都可以称之为生金。生金又分为砂金与岩金两种类型。
1.砂金:
产于冲积层地质带,露出地表的含金矿石,经风雨侵蚀与洪水冲刷,含金岩屑与土砂顺水流动,因为金的比重大,沉积于土砂之下。经若干年后,在江河之底或砂砾之下形成含金层,即为砂金矿床,采掘淘沙后得砂金。
天然砂金颗粒有大小,有的形如瓜子,重至四五钱甚至三五两者,故又称“瓜子金”,成色约在85—88%之间。其体积较大,不需用水银收集,成色较高,熔耗略低,约3%左右,熔化后的成色在90%左右。另有一种大型砂金块,人称“狗头金”。狗头金往往出现在地表或接近地表的砂层或土层中。由于埋藏较浅,常可从土中掘出,亦有偶于河谷或荒野拾到者。在中国山东、湖南、陕西、安徽、青海、吉林和黑龙江等省相继发现狗头金,总量达数十公斤。
狗头金的形成,并非偶然。地壳中高度分散的金之所以能形成重达几公斤甚至几十公斤的狗头金,是由于黄金不仅有明显的化学隋性,处于一定化学条件下,黄金也可以表现出相当大的活动性。在强烈氧化作用下,黄金可形成两种离子形式,当水溶液呈一定化学组分时,呈氧化状态的黄金可与这些组分形成溶解度大、活动能力强的络合物。在富含有机质的环境中,它们又可以形成可溶的有机化合物与螯合物。此外,一些极细微、极件.散的金可以呈胶体或悬浮体在水中迁移,表现出很大的活动性。然而当这种相对稳定的条件遭到破坏时,含金络合物也因此迅速解体,导致金的沉淀。由于氧化一还原条件及酸碱条件的变化,使金的溶解——迁移——沉淀——传中,频繁交替,反复进行,使原来细小分散的金在地表氧化带及砂层中像滚雪球一样地不断变大,直至形成大小不等的狗头金。
过于细小的砂金因体形太小,犹如土砂,不易收集。民间一般采用混汞法收集黄金:即将水银投入盛有含金乌砂的淘金盆内,进行混汞。因黄金具有吸附水银的特点,水堤自然将细金颗粒吸附混合成汞膏,用细布将汞膏包起,大部分水银被挤出,布中留下金汞混合的软固体,用木炭火烘烤,余下的水银变成气体挥发,成为砂金团。
2,岩金:
即原生金矿。矿床类型有多金属硫化矿含金石英脉;黄铁矿含金石英脉;含黄铁矿的细晶岩与花岗岩中的金矿床;含于矽卞岩中的金矿。以上都属岩金矿,矿金常与石英石相混杂,矿层薄厚不同,有的数十米,有的仅数厘米。金矿经开采;选矿后,提炼出合质金,也有的用氰化法和混汞法,初步提炼出合质金。
二、熟金
生金经熔炼后成为熟金,制成条、锭、叶、币、饰、器等等。各种熟金可分为高色金、赤金、色金等,但都不是纯金。俗话说“金无足赤”,即百分之百的纯金是不存在的,即使是经过电解法提纯,其纯度也仅能达到99.999%而它。1955年,中国人民银行总行规定:99%成色以上的黄金,称为赤金,不足这一成色的黄金,统称杂色金。熟金根据其所含金属不同可分为清色金、混色金与K金等。
(一)清色金
黄金中只含白银成分,不论成色高低,都称为清色金。特点:质地柔软,以含银多少呈现不同颜色。成色在95%左右的为赤黄色;80%左右的为正黄色;70%左右的为青黄色。即所谓“七青、八黄、九五赤”。成色50%的颜色为黄白略带灰色。清色金常见的有条、锭、叶金、首饰金。各地条、锭都有自己的特征。如华北东北地区金条一般面上均敲出圆弧形水纹。
(二)混色金黄金中除含白银外,还含有铜或其他金属的称混色金。通常是含银、铜者居多,含铅和其他金属者少。混色金根据所含金属成份不同,又分为小混金和大混金。
1.小混金:黄金内除含有白银之外,还含有少量红铜的叫小混金;一般含红铜0.01%至0.1%左右,因红铜色与金色相近,如黄金内掺入少量红铜,即可加“深”黄金色泽,即所谓“一气抬三色”。如在97%成色的清金中掺入0.1%的红铜,就可以加深黄金色泽0.3%,很容易看成97.3%。小混金的特点是:颜色比清色金微红,体质稍硬,金条金锭面上有麻涩小点,不光润,敲打有长韵。
2.大混金:大混金比小混金含铜量较大,或含其他金属。常见的大混金一般含红(紫)铜较多,还有的含青铜,含铅,分为红铜大混金、青铜大混金、含铅大混金三种。
红铜大混金——比小混金含铜量大,磨在试金石上,金道呈明显的紫红色,有浮光。特征是:表面呈紫红色,经火烧后,呈黑色,成色越低黑色越重。成色在90%以下者,剪断或錾口,茬口处有无数星点,微有光泽,质地坚硬发脆,敲击之有长韵。
青铜大混金——金掺青铜称青铜大混金,有天然金矿和人为掺杂两种。这种混金,磨在试金石上为青黄色,有宝光,磨后比色时,易误看高成色。其特征:因矿体含金量不同,特征也不一样,有的表皮发皱,有的不发皱;有的光润,有的无光润;但都是质地轻,敲时发铜音,往试金石上磨时发硬发滑。
含铅大混金——是未经提炼的矿金熔化后铸成的条、块、锭。这种混金内含铅的成份不是有意掺入的。其特征:成色高的呈灰红色,低的呈灰黄色,无光泽,质地发脆,敲时易断,并落下小渣,錾口呈灰色。
(三)K金
K金是国际上通用的合金金属称谓。K是英文Karat的缩写,通常称“K金”或“开金”。主要用于生产饰品及纪念性金币,其特点是色泽鲜艳,坚硬耐磨,常见的K金制品有镶嵌戒指、表壳、项链、耳环、金币、笔尖等。K金以“K”或“开”字作为黄金制品纯度的计量单位,每K含金量4.1666%但有些旧饰品是以4.15%作为1K含金量的。一般以24K为最高纯度(含金量99.69%)。常见的K金制品有22K、20K、18K、14K,最低为12K。
世界各国生产的K金各有不同,如中国流行22K金、18K金;日本人喜爱22K、18K、14K;美国人喜爱18K、14K、10K;英国人喜爱22K、18K、14K,法国人喜爱22K、18K;德国人喜爱18K、14K、8K;意大利喜爱18K;瑞士人喜爱18K、14K、8K,澳大利亚人喜爱18K、14K;而南非人喜爱18K、14K、10K等。
有必要指出的是目前市场上有一些非K金饰品打着有K字样的标记,例如印有KP、KF等字样,P是英文Plating之缩写,意即镀金,F是英文Filling之缩写,表示仿金。如果非金饰品上打有14KP字样,意即表示此饰品表面镀有14K金,如果饰品上标有14KF,即表示此饰品表面镀层相当于14K金色泽,而不应将之当作K金标记。K金除含黄金外,其余部分是银和铜,一般比例为银二铜八,也有银三铜七,或完全掺铜者。K金饰品往往镌有K数,计算其含金量,可以K数乘以4.16866%即可
以上就是关于狗头金为什么叫黄金,有种金叫的知识,后面我们会继续为大家整理关于狗头金为什么叫黄金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