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很多关于为什么黄金是最大的,汉武帝光是赏赐大臣就用了200吨黄金的知识,也有很多人为大家解答关于为什么黄金是最大的的问题,看百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这方面的知识,让我们
网上有很多关于为什么黄金是最大的,汉武帝光是赏赐大臣就用了200吨黄金的知识,也有很多人为大家解答关于为什么黄金是最大的的问题,看百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这方面的知识,让我们一起来看下吧!
1、为什么黄金是最大的
中国历史上充当主流货币的基本都是铜钱,这与西方国家使用金币、银币存在着很大的不同,也与那句“货币天然不是金银,金银天然是货币”不相匹配,这是为什么呢?
一个主流的说法:中国是缺金少银的国家。因为直到今天,中国的黄金储备也才仅有1900多吨,排在世界第六,远远低于美国的8000多吨,比第五名的俄罗斯2242吨也有差距。真相真的如此吗?
人人都喜欢的黄金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么个印象,那就是在西汉之前的史书中,动不动就有“皇帝赐金几百斤”或者是“用黄金千斤去贿赂某个大臣”的记载。如此看来,中国那个时候应该不缺金啊?
为了让大家直观了解,我们就以《汉书》记载为依据,统计一下西汉皇帝到底一共赐给臣子多少黄金。
汉高祖:在位12年(自称汉王起),赐金42550斤。
汉惠帝:在位8年,赐金约1000斤。(《汉书·惠帝纪》:赐给丧事者,二千石钱二万……将军四十金,二千石二十金,六百石以上六金,五百石以下至佐史二金。具体赐给了多少人,没有详细记载,只能猜个约数。)
吕 后:在位9年,赐金11000多斤。(《汉书·高后纪》:高后遗诏赐诸侯王各千金。也是无法确定赐了几个人,只能保守计算。下文同。)
汉文帝:在位23年,赐金12000斤。
汉景帝:在位17年,赐金1100多斤。
汉武帝:在位55年,赐金80万7000多斤。
汉昭帝:在位14年,赐金2420斤。
汉宣帝:在位26年,赐金18370斤。
汉元帝:在位16年,赐金540斤。
汉成帝:在位27年,赐金3660斤。
汉哀帝:在位7年,赐金680斤。
汉平帝:在位6年,赐金200斤。
连吕后算上,一共12位皇帝合计赐金900520斤以上。
海昏侯墓出土的黄金
海昏侯刘贺墓出土有6枚青铜砝码。重量从3.5克到245.8克不等,约合汉制五铢、一两、二两、四两、半斤、一斤。该套砝码中最大者,刻有“大刘一斤”四字。
我们就按西汉时的一斤等于245.8克计算,西汉的皇帝们一共赏赐出去的黄金大约有220吨,光是汉武帝一个人就赏出去200吨。
皇帝赏赐了这么多黄金,国库里还剩下多少呢?
按《汉书·王莽传》记载:“时省中黄金万斤者为一匮,尚有六十匮,黄门、钩盾、臧府、中尚方处各有数匮。长乐御府、中御府及都内、平准帑藏钱、帛、珠玉财物甚众,莽愈爱之,赐九虎士人四千钱。”
王莽
根据这个记载,王莽篡汉时,国库里的黄金起码还得有70匮左右,也就是70万斤,换算下来得有170多吨。
也就是说在西汉的时候,国家黄金储备量大约为500吨,而那时的人口巅峰期也仅有5000万左右,生产力又极其低下,能有如此规模的黄金储量,绝对是傲视全球的存在。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根据《近代资本主义》一书的考证,同时期西方最强大的罗马帝国的金银储备量价值约100亿金马克,如果按照罗马帝国存储的金银比例各一半计算的话,当时罗马帝国的黄金储备量大约为150吨左右。
罗马金币
所以,从西汉的黄金数量来说,中国即便不是多金的国家,起码也不是缺金的那个。
可能有人会说,史书里面的金并不都是指的黄金,有时指的是铜。
这个说法观棋不敢苟同,在先秦时代,史书中确实是金和铜不分的,但是到了汉朝已经不是这个情况了。《汉书》里,金和钱明显是两个概念,金就是指的黄金,钱才是指的铜。
例如上文提到的《汉书·王莽传》:“时省中黄金万斤者为一匮……平准帑藏钱、帛、珠玉财物甚众,……赐九虎士人四千钱。”这里金、钱、帛、珠玉都是分别写的,并不是混为一谈。
《汉书·王莽传》还有记载:“有司奏:故事聘皇后,黄金二万斤,为钱二万万。莽深辞让,受四千万,而以其三千三百万予十一媵家群臣。”这里明确说明了,黄金2万斤=钱2亿,兑换比例是1比10000。
《汉书·昭帝纪》记载:“(元风)五年春正月,广陵王来朝,益国万一千户,赐钱二千万,黄金二百斤。”赐钱和赐金明显是两码事。
可是到了东汉,情况立马就不一样了。
东汉和西汉的时间跨度差不多,也是大约200年,历经13位皇帝,但是一共才赏赐黄金21740斤。
中国历史博物馆藏汉光和大司农铜权,铸于光和二年闰二月二十三日(公元179年),是东汉时期的十二斤权,实测为2996克,一斤为249.7克,约等于250克。
铜权-铜砝码
按照这个比例来换算的话,东汉皇帝赐金也就是5吨多一点儿,仅仅相当于西汉时期的百分之二左右。
整个西汉时期,皇帝赐金大约有一百次,赐钱大约有五十次;可到了东汉,皇帝赐金只有九次,赐钱却有六十四次。
有人说了,这也说明不了什么问题啊。万一是东汉的皇帝不喜欢赐金呢?人家把黄金都放在国库里面存着呢?
可问题是,皇帝赏赐少了,你国库里的储备也少了啊。
据《后汉书·董卓传》记载:“坞中珍藏,有金二三万斤,银八九万斤。”
看到了吗?这国库存金也就是五六吨的样子,也是不到西汉时期的百分之三,跟皇帝赐金的占比相差无几。
而且不光是东汉,打那以后,中国就一直处于缺金状态,哪怕是到了明清,白银正式充当了货币,黄金仍是相当弱势的存在。
为什么西汉过后,中国的黄金数量骤减?
这是一个历史之谜,到今天也没有定论,就连宋朝皇帝也都在纳闷这件事。宋太宗赵光义曾问手下大臣:“西汉的时候,皇帝赏赐大臣都用黄金,而到了最近的几代,黄金却成了很难得的东西,这是为什么呢?”(《宋史·杜镐列传》记载:“太宗………又问西汉赐与,悉用黄金,而近代为难得之货,何也?”)
当时杜镐给出的答案是“当是时佛事未兴,故金价甚贱。”就是说因为佛教盛行,黄金后来都被用于给塑像描金了。这个说法,今天很多“专家”也赞同,因为这是史书里的答案嘛。
但观棋窃以为,这个解释根本就难以自圆其说。
我们都知道,佛教传入中国是在东汉永平十一年,真正兴盛起来得等到南北朝时期。杜牧不就有诗:“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南北朝佛教盛行
从西汉末到佛教盛行的南北朝,这中间相差四百多年,根本没法解释为什么东汉就开始缺金。
另一方面,寺庙塑像也只是描一层金,又能用掉多少黄金?不至于黄金的储量一下子就下降了百分之九十八。
还有最关键的一点:黄金不是损耗品,即便是用到了寺庙塑像上,这黄金也不会平白消失啊,怎么会后面历朝历代都缺金呢?
所以,更为合理的解释是黄金外流了。
又得说一件我们大家都知道而且引以为豪的事情: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就是始于西汉。这是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首都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
丝绸之路
提起丝绸之路,我们下意识的想到它的作用是运输中国出产的丝绸到西方国家。
这个确实没错,因为西方国家对中国的丝绸超级迷恋,据说在当时的罗马市场是“一两黄金一两丝”,就连对中国的称呼也都是“赛里斯”(Seres拉丁文),即“丝绸之国”的意思。
可是,丝绸之路仅仅是输出中国的丝绸吗?
显然不可能。它同时也向中国输入各种西方的产品,而且以奢侈品为主,比如明珠、琉璃、香料等等,当然了也有马匹等西汉所需的战略物资。
在这种输出和输入的过程中,以物易物的交易模式当然存在,可是肯定不都是以物易物,一般等价物肯定是存在的,而黄金就是最好的一般等价物。
需要指出的是:严格来说,黄金在中国历史上从来都不是货币,虽然它在很多时候具备了货币的很多属性,但是最根本的流通属性并不具备,甚至大部分时间连支付属性也不具备。
即便是在多金的西汉时期,黄金依然不是货币。它可以用来赏赐、用来交税、用来赎罪、用来贿赂,但是它并不流通。
换句话说,黄金在西汉时,更多的属性是一种商品。而同时期的中亚、西亚以及欧洲国家,却是使用黄金作为货币的。
所以,汉武帝想跟大宛买汗血宝马,拿铜钱去买,人家不收,你得给黄金。就是买马鞍,人家也是只收黄金。(《西京杂记》:武帝时,身毒国献连环羁……一马之饰直百金。)
汗血宝马
匈奴人来投降,你要赏赐也得赏赐黄金,赏赐铜钱人家也不要。(《汉书·食货志》:浑邪王率数万众来降,于是汉发车三万两迎之。既至受赏赐及有功之士,是岁费凡百余巨万。)
这就更不用说买欧洲国家的那些奢侈品了。而且当时的西汉人认为用黄金去购买外国的奢侈品是明智之举。(《盐铁论·力耕篇》:汝汉之金,纤微之贡,所以诱外国而钓羌胡之宝也。)
可以看的出来,丝绸之路在向外输出丝绸的同时,也导致了西汉黄金的大量外流。据《史记·大宛传》记载:从汉朝流入大宛和安息一带的黄金和白银都多到不当钱用了。(得汉黄白金,辄以为器,不用为币。)
#头条创作挑战赛#\x02
以上就是关于为什么黄金是最大的,汉武帝光是赏赐大臣就用了200吨黄金的知识,后面我们会继续为大家整理关于为什么黄金是最大的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