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黄金为什么更黄,西汉王朝黄金为何那么多

网上有很多关于汉代黄金为什么更黄,西汉王朝黄金为何那么多的知识,也有很多人为大家解答关于汉代黄金为什么更黄的问题,看百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这方面的知识,让我们一起来看下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4-21 19:01:26

网上有很多关于汉代黄金为什么更黄,西汉王朝黄金为何那么多的知识,也有很多人为大家解答关于汉代黄金为什么更黄的问题,看百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这方面的知识,让我们一起来看下吧!

本文目录一览:

1、汉代黄金为什么更黄

汉代黄金为什么更黄

在中国历史上,再没有一个像西汉那样金光灿灿的朝代。那时候,金子论斤赏赐,买卖用金子交易,甚至交罚款用的都是黄金。黄金为何在西汉时那么丰富?

公元前205年的冬天很冷,大雪已经连续下了快一个月,楚、汉双方的军队也像这冰冷的空气一样,在河南荥阳这个地方僵持着。

楚霸王项羽早已坐卧不安,他想要尽快地打赢这场战争,于是,想方设法断绝汉军运粮的甬道。不断被楚军攻击粮道的汉军确实有些支撑不住了,刘邦也不想在这个鬼天气里再无止境地等待下去,必须有所行动了!

12月的一天深夜,一行车马从汉军大营悄悄驶出,直奔楚军而去。领军的人叫陈平,他神情严肃而复杂,因为他身后的车队上装有4万斤黄金。他受刘邦之命,用这些黄金去离间楚军将帅,尤其是离间项羽与钟离昧、范增之间的关系。

陈平的黄金送去没几天,谣言果然传开了,士兵们纷纷说:“劳苦功高的钟离昧开始不满项王不给他分土地称王了,会与汉军联合灭掉项氏,到时好瓜分楚国土地,各自称王。”谣言传到项羽的耳朵里,他对钟离昧产生了猜忌,逐渐疏远了他。

这4万斤黄金的效力远没有结束。第二年四月,陈平用这些黄金买了牛羊猪三牲,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酒席,悠闲地在营帐中等候项羽派来的使者。待使者一到,他便命人将丰盛的酒席端去使者住所,一进门便假装惊诧道:“我还以为来的是亚父范增的使者呢!”旋即再使人端上粗劣的饭食。使者回去之后,将自己遇到的情形描述给项王听,项王自此对范增也心存疑心。范增知道后请求告老还乡,结果病死在返乡途中。

失去了左膀右臂的项王,两年后便在乌江边自刎而亡。这4万斤黄金,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开创了西汉。这也像是一个征兆,预示着西汉将是一个“多金”的王朝。

西汉的“多金”,是历代史学家的定论。且不说上述那“开国”的4万斤黄金已足以让人惊诧,单看看西汉的黄金库存,其数额之巨,也可以说为历朝之最。

据《魏晋南北朝史》载:“西汉初期,黄金的应用总数量在百万斤以上。”按照《中国历代度量衡考》中考据的西汉时1斤折合今日248克来计算,西汉的百万斤即今日的248吨。而2003年中国的黄金储备为600吨,也就是说,西汉时期的黄金储备已经达到我国2003年黄金储备的41.3%。

此外,翻开《汉书》会发现,西汉帝王赏赐黄金的例子数不胜数,数目动辄千斤万斤。比如:刘邦的长子刘盈,即位后便大肆用黄金打赏为父亲刘邦办理丧事的人员,尤其是亲自参与挖墓穴的人,将军一级的给40斤黄金,年俸2000石的官员给20斤黄金,年俸600石的给6斤,600石以下的给2斤。

汉文帝刘恒即位后,因众大臣杀吕后的亲属有功,又赐周勃5000斤黄金,赐陈平、灌婴各2000斤黄金,赐刘章、刘揭各千金。汉武帝刘彻仅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赏赐连年击败胡军的大将军卫青就花费了20余万斤黄金……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巨量的黄金出现在西汉王朝呢?

首先,西汉的黄金之巨,得益于前朝的积累:春秋以前,黄金已成为人们普遍珍藏的东西;到战国时各诸侯都视金为宝,无不尽力搜罗。当时秦楚两国势力最大,财富最多。秦统一天下之后,各国的黄金都聚在秦王朝的宝库里。而这些历代积累的黄金最后又都被转移到了西汉。

同时,铁器时代的到来,也带动了西汉采矿业的迅速发展,更多的黄金被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也充实着原本就藏金颇多的西汉国库。西汉人通过不断的实践,除了继承前代的方法外,又发现了按矿脉分布关系寻找新矿和察看金光寻找黄金矿的方法,使得黄金产量大大增加。

除此之外,罗马史学家的抱怨也值得一提。他们对西汉时期罗马与中国的外贸交易耿耿于怀,认为罗马花费了数量巨大的黄金来购买中国的丝绸及其他货物。据罗马史学家普林尼统计:西汉时,罗马帝国每年至少有一万万赛斯脱奇(注:古罗马计量单位)的黄金流入中国(还包括印度和阿拉伯),这个数字是惊人的,折合成现在的计量单位超过5吨。

而且,这些由中间商安息人(注:古代伊朗高原上的国家)经由敦煌、新疆到小亚细亚以及叙利亚、埃及的丝绸之路带回来的大量黄金,不仅来自有着充实国库的罗马,还包括沿途的叙利亚和埃及等国。由于它们经济相对落后,对黄金的需求量很有限,因此也愿意用黄金来换取中国的货物。

另一方面,西汉时的中国是世界上少有的经济和文化都很发达的国家,商品输入相对较少,因此黄金几乎不外流。

但是,如此大量的黄金,除了皇帝赏赐大臣之用外,还能做什么?我们不妨先来看以下几则故事。

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刘彻十分不高兴。此前,他很赞赏齐国国相卜式攻打南越的请求,但对他鼓励性的嘉奖其他诸侯却没什么反应。一天,他正在宫殿内踱步,主管皇室财政的少府有人来报,说是今年各诸侯王送来的祭祀用“酎金”已到。刘彻略一思考,便叮嘱来人严加审核诸侯们上交的金子。最终,有106名侯爵因为金子成色不足而丢失了爵位,连同丞相赵周,因没有及时检举揭发,也被判处死刑。

汉武帝的妹妹隆虑公主多年不育,年纪很大时才有了独子昭平君。隆虑公主对昭平君宠爱之极,但她深知被自己惯坏的儿子终有一天会惹出祸端,于是,在自己临死前留下了黄金千斤、钱千万,为昭平君预赎死罪。当时,汉武帝答应了她。

据西汉时期有关作品记载:由于政府垄断了食盐的生产,禁止民间煮盐,所以盐价一下子增长了十倍。有人将盐运到不产盐的梁、赵、宋、卫、濮阳去卖,得到了黄金一万一千余斤。

从这些故事看来,西汉的黄金用处不少:可以用于交政府的酎金、替人赎罪,以及在商品贸易中买卖,等等。而且“计值用金、祭祀用金、交易用金、赏赐用金等,几无不用金。”如此一来,数量巨大的黄金,在汉代成为了一种称量货币。

对此,《史记·平准书》也有记载:西汉“货币分为两种:黄金,以镒(注:古代计量单位,合20两)为单位,是上币;铜钱,则是下币。而珠玉龟贝银锡之类,属于器饰宝藏,不是货币”。

何为上币?有人认为是专供上层社会使用的货币,而铜钱多为下层社会使用,所以被称为下币。不过,有专家认为,“上币”的“上”字解释为“崇尚使用”可能更为妥当。

黄金“上币”在汉代是以何种面目出现的?是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金元宝?或者类似国外圆形的金币?

据考古发现,西汉的黄金以金饼的形式出现居多。有学者分析指出,汉代黄金的含金量大部分在97%一99%之间,成色较好。1999年,在西安东北郊潭家乡北十里铺村出土了219枚西汉金饼,这是目前出土最多的一次。它们形状如扁的半球形,正面微微隆起,背面内凹,凹面大都有文字、戳记和符号,其直径在56—65毫米之间,重量在247克左右,最重的达254.4克。

不过,金饼这种朴素的黄金形式后来却被汉武帝的一次奇遇改变了。太始二年(公元前95年)三月,汉武帝去郊外朝拜上天,他登上了陇山,结果意外获得一头周身纯白的麒麟。无独有偶,此时敦煌渥洼水出了一匹天马,泰山出现了黄金。汉武帝大喜,认为这都是难得的祥瑞,立刻将年号改为元狩,并将黄金改铸为麒麟脚趾的形状和马蹄的形状,这两种形式的黄金因此被称为麟趾金和马蹄金。

奇怪的是,东汉以后,人们再也看不到帝王将相挥金如土的记载,相反却看到一个个惜金如命的守财奴形象:南齐东昏侯萧宝卷,尤其吝啬金钱,不肯赏赐,有一日,他的宠臣茹法珍叩头请赏,他反问道:你这贼子,为何唯独要找我要钱?

武陵王萧纪藏有很多黄金饼,每次打仗便悬金以示将士,但最终却不兑现承诺,看到战事吃紧,宁州刺史陈知祖向萧纪请求散金银募勇士,萧纪不听,陈知祖痛哭而去,此后再也没有人愿意为萧纪卖命。

也许,东汉黄金逐渐散落民间是黄金看似减少的原因。

以上就是关于汉代黄金为什么更黄,西汉王朝黄金为何那么多的知识,后面我们会继续为大家整理关于汉代黄金为什么更黄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