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很多关于为什么不用黄金做盔甲,为什么古代盗墓贼遇到金缕玉衣只抽金丝不拿玉衣的知识,也有很多人为大家解答关于为什么不用黄金做盔甲的问题,看百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这
网上有很多关于为什么不用黄金做盔甲,为什么古代盗墓贼遇到金缕玉衣只抽金丝不拿玉衣的知识,也有很多人为大家解答关于为什么不用黄金做盔甲的问题,看百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这方面的知识,让我们一起来看下吧!
1、为什么不用黄金做盔甲
金缕玉衣是并不是服装,而是入殓的葬具,是死后“组装”在尸体上的。玉衣,也叫玉匣、玉柙,可以理解为一种棺。从考古发现看,只存在于汉代。这种葬具等级非常高,并非一般贵族可以使用,原则上都是皇帝赐予的。西汉制度还不健全,诸侯王一级也可以穿金缕玉衣,东汉规定很严格,只有皇帝皇后才用金缕玉衣。最低级的铜缕玉衣也要列候级别的。金缕玉衣的制作方法是,首先像量体裁衣一样测量人体的数据,然后切割、打磨出数量不等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弧形以及其他特殊形状的小玉片,再在这些小玉片上钻孔,如长方形的玉片要在四个角上钻孔,最后用极细的金丝将小玉片逐个串连成形,这样一套金缕玉衣就制作完成了。最早出土的两件完整金缕玉衣,是1968年河北满城汉墓,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和王后的两件。尸骨已经腐烂,玉衣摊在地上。这是非常珍贵的最原始状态的发现。
据《西京杂志》记载,汉代帝王下葬都用“珠襦玉匣”,形如铠甲,用金丝连接。这种玉匣就是人们日常说的金缕玉衣。当时人们十分迷信玉能够保持尸骨不朽, 更把玉作为一种高贵的礼器和身份的象征。曾经有媒体报道过“埃及惊现1000具穿金缕玉衣黄金木乃伊”,但那些黄金木乃伊也就是在身上镀了一层金而已,并没有玉的成分,称不上真正的“金缕玉衣”。玉雕技艺是我国独有,汉朝也是玉雕装饰盛行的时期,原湖南省博物馆馆长熊传薪介绍说,从长沙出土的金缕玉衣残片来看,它不仅只是简单磨成玉片而已,上面还雕有花纹。据说考古学家刚打开中山靖王墓的时候,发现里面一片狼藉,明显已被盗墓者捷足先登了,本以为没有希望了,却在打扫古墓时发现了许多规整的玉片,表面光滑圆润,整合到一起,凭凑成了现在看到的金缕玉衣。那为什么盗墓者们将金银珠宝甚至铜铁制品都拿走了,唯独留下这件价值也不菲的金缕玉衣呢?第一点活人玉养人,死人玉养魂一直以来是古代对玉的认识。《说文解字》中这样描述玉器,“玉, 石之美, 有五德: 润泽以温, 仁之方也; 理自外, 可以知中, 义之方也; 其声舒扬, 专以远闻, 智之方也;不挠而折, 勇之方也; 锐廉而不忮, 洁之方也。”死人玉聚集着阴气,盗墓人自然不敢乱动。
能用金镂玉衣的贵族必定身份显赫,墓穴中的随葬品奢华至极,黄金、白银都可以熔炼,重新流入市场。但是玉器不能,摸金校尉都不会去动玉器。因为玉石雕刻带有贵族的标志,是身份的象征。在古代,有严苛的身份等级制度,私自使用不符合规定的物件就是违制,被发现的后果非常严重。金线就不一样。金的可以很软,只要经过加工制作,很容易做成金银首饰之类,再拿到市场销售,根本没人认出。另外拿走玉片很容易需要脱下金缕玉衣,这是对死者的不敬,也怕招惹不干净的东西,所以盗墓贼也不敢随便懂它。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利益。在唐宋时期,玉器开始普及,商人和平民百姓都能使用,宋代后的记载也出现了玉器被盗的记录。到了近代,特别是到了军阀混战的时代,没有什么是不敢收的,自然也不存在什么收藏玉器犯法了。但是这里我们就要考虑到玉衣的体积的问题了,盗墓贼大多都是打盗洞盗取文物,要想将玉衣整个拿出来几乎是不可能的。
以上就是关于为什么不用黄金做盔甲,为什么古代盗墓贼遇到金缕玉衣只抽金丝不拿玉衣的知识,后面我们会继续为大家整理关于为什么不用黄金做盔甲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