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小米集团(01810.HK)发布2021年年报及2021年第四季度财报。
财报显示,2021年,小米集团总收入达到人民币3283亿元,同比增长33.5%;毛利582.6亿元,同比增长58.5%;年内利润由去年同期的203.1亿元跌至192.8亿元,同比下滑5.1%;经调整净利润220.4亿元,同比增长69.5%。
2021年第四季度,小米集团收入855.8亿元,同比增长21.4%;毛利146.6亿元,同比增长29.4%;经营利润由去年同期的96亿元下滑54%至44.2亿元;期内利润由去年同期的88亿元下跌72.2%至24.4亿元;经调整利润为44.7亿元,同比增长39.6%。
相较以往,此次小米集团调整前后利润差异显著。对此,财报电话会上,小米集团CFO林世伟解释称,过去小米集团投资了多家公司,包括上市公司与非上市公司,小米集团业绩每个季度都会根据被投公司的估值与市值进行调整,过去一两个季度资本市场有很多变化,很多上市公司也有很多调整,造成了估值或市值的波动。如果看小米全年投资项目收益的话,2021年一二季度小米投资收益处于较为理想的水平,三四季度处于较低水平。但2021年小米集团整体公允价值处于正向状态,投资状态是赚钱的。
小米集团总裁王翔补充称,近期由于股市波动形成价值波动,造成了财务数据波动,但真正与小米业绩相关的是经调整后的业绩。截至2021年12月31日,小米共投资超过390家公司,总账面价值603亿元,同比增长25.7%。
财报显示,小米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之投资公允价值变动由去年度的收益132亿元减少38.3%至报告期的收益81亿元,主要是由于上市普通股投资之公允价值收益减少。分占按权益法入账的投资净利润由去年的净利润13.89亿元变为报告期的净利润2.75亿元,主要由于2020年小米若干被投资公司的摊薄收益较高,如北京金山云网络技术有限公司(金山云)首次公开发售产生的摊薄收益。公司拥有人应占利润约193.39亿元,同比减少约4.99%,基本每股盈利0.78元。
具体业务方面,尽管受到核心零部件全球供应短缺的影响,2021年全年,小米智能手机收入达到2089亿元,同比增长37.2%,占总收入的63.6%,较去年提升1.7%;全年智能手机出货量为1.9亿台,同比增长30.0%;毛利率由去年的8.7%升至报告期的11.9%,主要反映产品组合的改善。
2021年第四季度,小米智能手机收入达到505亿元,同比增长18.4%;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0.44亿台,同比增长4.4%;毛利率由2020年第四季度的10.5%略减至2021年第四季度的10.1%,由于在2021年第四季度的主要购物节(尤其是中国大陆)增强了促销力度。
2021年,小米IoT与生活消费产品业务收入达850亿元,同比增长26.1%,在总收入占比由去年同期的27.4%跌至25.9%,第四季度该部分收入达251亿元,同比增长19.1%。2021年全年,互联网服务收入达到282亿元,同比增长18.8%,在总收入占比由去年的9.7%降至8.6%,第四季度该部分收入达到73亿元,同比增长17.7%;
谈及2022年的布局,王翔表示,2021年经历了非常复杂的形势,包括供货问题与地缘政治影响等,2022年该形势会持续,地缘政治风险与国际政治的不确定性将继续存在,但供应的根本改善将会发生在今年下半年,未来小米会持续不断加大技术投入。
至于外界持续关注的造车问题,财报显示,截至目前,小米汽车业务研发团队规模已超过1000人,未来将继续在自动驾驶、智能座舱等核心领域拓展研发,预计在2024年上半年正式量产。
小米公司2021年所得税为何徒增
原因是小米投资的企业,大多数为港股和中概股。“近年来市值大幅回调,严重影响了公允价值,进而降低小米的利润。”截至2021年底,小米共投资超过390家公司,总账面价值人民币高达603亿元,同比增长25.7%。同时,投资税后净收益达到人民币33亿元。3月22日晚间,小米集团公布了2021年财报。财报显示,小米总收入达到3283亿元,同比增长33.5%;年度利润同比下滑5.1%,为192.8亿元,经调整净利润达到220亿元,同比增长69.5%。在投资方面,截至2021年底,小米共投资超过390家公司,总账面价值人民币高达603亿元,同比增长25.7%。同时,投资税后净收益达到人民币33亿元。2021年对外投资企业增80家,公允价值仍下滑,尽管小米2021年经调整的净利润达到220亿元,同比增长69.5%,但《科创板日报》记者看到,报告期内,小米集团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之投资公允价值变动为81.32亿元人民币,相比2020年的132亿元减少了38.3%,即50亿元。财经博主、金融领域教师罗攀在接受《科创板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减少的50亿元公允价值变动,其实影响了小米的利润。“这反映在财报上,经调整的净利润,代表的是主营业务,为增长状态;但包含公允价值变动的年度利润,则被拖累,进而下滑。”在罗攀看来,所得税费用的上升,也影响了小米的利润。数据显示,2020年小米所得税费用为13亿元,而2021年这一数据上升为51.3亿元。此外,从小米对外投资家数上看,近三年小米一直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财报显示,截至2021年底,小米对外投资390家,而2020年和2019年分别是310家和290家。2021年,同比增长了80家。
小米业绩增长背后:抓住2021窗口期,但还有更艰难的2022
3月22日,小米集团发布2021年Q4及全年业绩。
2021年第四季度,小米集团实现收入856亿元,同比增长21.4%;毛利润147亿元,同比增长29.4%;经调整后净利润45亿元,同比增长39.6%。2021年全年,小米集团总收入达人民币3283亿元,同比增长33.5%;经调整净利润达人民币220亿元,同比增长69.5%。
2021年全球范围下的智能手机产业链供应承压,小米希望强调的是,在这一困境中,小米依旧保持了 健康 的增长态势。
“再一次证明了,小米是一家非常有韧性的公司。”小米集团总裁王翔在财报后电话会议上表示。
2021年,华为从小米的主要对手阵营中淡出,取而代之的是荣耀。在智能手机业务上,2021年称得上小米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创造新高的窗口期——这个机会,小米抓住了。
2021年,小米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30%,达到1亿9030万台。
在全球和全国范围内,小米都拿下了第三的位置,仅次于三星和苹果。据Canalys数据,2021年小米智能手机出货量排名全球第三,市占率为14.1%;2021年小米在中国大陆智能手机出货量排名第三,市占率从2020年的12.1%上升至15.2%。
小米2021年度出货量及市场份额均创 历史 新高,在全球前五大智能手机厂商中出货量同比增速也是最快的。
另外,小米的高端之路又见成效。据王翔介绍,小米在2021年全球高端手机的出货量超过2400万台,在出货量中占比13%;2020年则为1000万台,出货量占比7%,
这在公司眼中是“非常大”的增长,但放置于小米的整个智能手机业务中,它的力量仍然有限。
小米实行高端化战略已有两年,能够直接说明消费者对其接受度的维度之一是ASP(平均每台手机售价)。这个数字在2021年为1097.5元,同比2020年的1039.8元增长幅度为5.5%;2020年相较2019年的979.9元则上升6.1%。而在尚未实行高端战略的2019年和2018年,小米智能手机ASP分别同比增长2.2%和8.8%。
要知道,在2018年至2021年,小米智能手机业务部门的收入同比增速都远超ASP的增速。这意味着,小米这几年手机业务收入保持良好增长,更大程度上还是依靠销量而非价格。
不过,雷军及小米一众高层对于高端化战略依旧信心满满。
就在一个多月前的2月8日,雷军在个人微博发布全员信,称小米已举行了高端化战略研讨会,明确今后将坚定不移执行高端化战略。
与此同时,雷军宣布小米正式组建高端化战略工作组,将在产品和体验上全面对标iPhone,并确立了“三年内拿下国产手机高端市场份额第一”的具体目标。
2021年,互联网服务部门成为小米财报中一个被更加重视和强调的角色:其毛利率由61.6%跃升至74.1%——自小米披露数据以来,这是其首次突破70%。
再看具体业务线,2021年小米智能手机业务收入2089亿元,同比增长32.4%;IoT与生活消费产品收入850亿元,同比增长25.7%;互联网服务收入282亿元,同比增长18.8%;其他收入62亿元。
毛利润方面,根据财报,小米2021年实现毛利583亿元,其中,智能手机业务毛利为249亿元,占比42.7%;IoT与生活服务消费品毛利为111亿元,占比19.0%;互联网服务毛利润为209亿元,占比35.8%。
手机做规模、互联网做利润,时至今日这仍是小米业绩的核心之一。其智能手机业务有近64%的收入占比,互联网服务收入占比则仅为8.6%,但两者在毛利润的数额和占比上仅相差40亿元和约7%。
还需指出的是,在互联网服务282亿元收入中,中国大陆互联网服务收入232亿元,同比增长10.3%;境外互联网服务收入50亿元,同比增长84.3%——这也是除手机业务以外,王翔在财报会议上唯一强调过境外市场表现的业务部门。
互联网服务部门将是小米维持 健康 业绩的“良药”。自去年4月公布造车决定之后,小米的成本结构面临一场严峻挑战。造车需要重金投入,而从研发到量产到交付,时间线可能拉长到三年。作为一家港股上市公司,小米在这期间不可能对更加沉重的成本负担视若无睹。优化成本只是一方面,小米还需要用互联网服务的高毛利特性来维持在利润上的良好表现。
小米需要警惕的是,2021年是艰难的一年,但也可能是最轻松的一年了。
尽管小米此次年报中经调整净利润同比大增69.5%,但拆解到各个季度会发现,这主要来自于小米在2020年的业绩受疫情严重影响。
据小米财报,2021年Q1至Q4,小米经调整净利润同比增长分别为163.8%、87.4%、25.4%、39.6%。而在2020年,小米在Q1的相应增速跌至10.6%,Q2增速甚至为负数,全年经调整净利润同比增速仅为12.8%,为历年来最低。
这意味着2022年的业绩表现要想再如此亮眼,难度又上了一个台阶。
此外,荣耀的手机销量在去年三季度和四季度实现了强势增长,如果其继续保持品牌优势和产品质量,小米能否守住现有地位要打上一个问号。在内部,小米对于 汽车 部门的投入也将逐步体现在财报数字上。
好消息是,王翔表示,全球供应链的困境或将在今年二季度得到较大幅度改善。
对于外界最关心的造车,近日有媒体报道,小米或在今年三季度公布工程样车。对此,王翔并未在财报电话会议上有过多回应,“找到合适的时间再跟大家讲详情,很多东西现在不方便透露。”他说。
小米目前唯一能表明的是,智能电动 汽车 业务进展超预期, 汽车 业务研发团队规模已超过1000人,未来将继续在自动驾驶、智能座舱等核心领域拓展研发,预计在2024年上半年正式量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