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小米集团公布2022年第一季度业绩。集团总收入人民币734亿元,同比下降4.6%;经调整净利润人民币29亿元,同比去年同期的60.69亿元暴跌52.9%。
其中,作为小米营收的第一大支
5月19日,小米集团公布2022年第一季度业绩。集团总收入人民币734亿元,同比下降4.6%;经调整净利润人民币29亿元,同比去年同期的60.69亿元暴跌52.9%。
其中,作为小米营收的第一大支柱,智能手机业务营收同比(515亿元)减少11.1%,至458亿元;出货量方面,由2021年第一季度的4949万部减少22.1%,至3850万部。对此,小米解释称,这是核心零部件持续短缺,疫情反复及全球宏观经济环境不佳等原因导致。
不仅是小米,据此前Canalys发布的报告数据,2022年第一季度全球整体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同比下滑10.5%。另据统计,今年市场份额Top5的手机厂商中,除荣耀外,小米、OPPO、vivo等其余四家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出货量下滑,手机开始“卖不动”了。
受此影响,有媒体曝光,小米已经下调了2022年全年的销售目标,从2亿降至1.6-1.8亿;OPPO和vivo则在降低供货量的同时加紧库存产品的清理,压缩供应链和销售链的库存成本。
而就在去年8月,小米创始人雷军还曾放话要在未来三年内,做到全球手机第一。
唯一的好消息是,在手机出货量下滑的情况下,小米的手机平均售价(ASP)有所上升,达到人民币1189元,同比增长14%。但要实现“高端化”,这样的增幅仍然不够。
有专家表示,手机市场持续萎靡,一方面是消费者的消费欲望减弱,用户的手机更换周期不断延长,由12个月逐渐延长至25个月,甚至30个月以上;另一方面是目前手机行业缺乏颠覆式创新,无论是5G还是折叠方案,都没能在用户群体中引起太多水花。
然而,与小米等安卓手机的境遇不同,苹果近日频频传出“增产”“加单”消息。有供应链传出消息,第二季度苹果计划增产1000万部iPhone 13系列手机。苹果最新财报也显示,今年一季度iPhone销售额达505.7亿美元,同比增长5.5%。
这也就表明,iPhone在全球智能终端持续不景气的大背景下,市场竞争力反而在增强。这对于小米、荣耀、OPPO、vivo等渴望冲击国内及全球高端市场的品牌而言,不是好消息。如何快速降低库存压力、提振手机消费市场,是安卓厂商们急需思考的问题。
【记者】许隽
【作者】 许隽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