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年代史「一个80后的手机编年史」

1998年:警校上学的时候家里给买的人生中第一部手机-摩托罗拉328C,也是曾经风靡一时的掌中宝,这个手机只能用大手机卡,就是整张手机卡塞进手机背面,遇到信号不好的地方,还要把天线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3-08 18:39:34

1998年:警校上学的时候家里给买的人生中第一部手机-摩托罗拉328C,也是曾经风靡一时的掌中宝,这个手机只能用大手机卡,就是整张手机卡塞进手机背面,遇到信号不好的地方,还要把天线拔出来。

摩托罗拉328c

1999年:警校第三年在巡警支队实习,自己攒了几个月工资奖金,买了第二部手机摩托罗拉的V998,真正的掌中宝手机,应该算是当时最小的手机,而且还可以插小卡,信号也比328C好多了,记得那个年代有钱人特别流行都彭的腰带、珍珠鱼的手机壳。

摩托罗拉v998

2000年:从老家来北京当兵的第一年,那时候部队管得严,新兵不让用手机,自带的手机需要上交连队保管,每个月可以用自己的手机给家里打5分钟的电话再收回保管,所以这一年基本没有用过手机。

2001年:入伍第二年终于混成老兵了,而且调到了机关车队,负责领导专职司机,因为工作便于联络,终于可以配备自己的手机(普通连队是不允许使用手机的)。老家带来的手机因为长期不用,导致电池不行了,恰好当时特别流行带64和弦铃声的手机,把V998卖给单位战友,买了一部夏新A6和弦手机,其实更多的是为了和弦铃声买了一部手机。

夏新A6

2002年初:当时市面上已经开始流行彩屏手机,特别是三星手机,从朋友店里买了一部三星的T208,可以自动翻盖的彩屏手机,这是第一次接触彩屏和弦的手机,当时我姐用的是诺基亚的7650。

三星T208

2002年中:T208年玩了4个月左右,又从朋友店里买了一款更小的彩屏手机T408,入手的那一刻,被屏幕分辨率、机身的材质惊艳到了,主要是够小巧,屏幕够清晰,还自带游戏,没事的时候就会拿出来打游戏,虽然现在看来比较傻帽。

三星T408

2003年:三星在2000年之后的发展是其它手机品牌无法比拟的,无论是手机外观、屏幕、铃声、拍照都是天花板级别,这一年三星推出了一款可以旋转摄像头的V208,对于我这种手机爱好者来说,必须不能放过,旧的T408又低价处理给单位的战友了,当然这也是我第一款带照相功能的手机。

三星V208

2003年底:其实V208在当时来说已经是高端手机了,没想到三星又推出了升级版P408,当时广告语称呼为旋影,屏幕可以旋转的拍照手机,忍不住天天脑子里面惦记,又碎碎念的换了它,P408拿在手里绝对有份量,这也是与它的铝合金材质有关,沉甸甸的手感,人多的时候故意把手机屏幕翻转过来拍照,哈哈,我又忍不住虚荣了。

三星P408

2004年初:我那时候一直用的中国移动神州行的手机号,可能有人会记得那时候的手机话费很贵,接打每分钟6毛钱,每次打电话都是卡着分秒接打电话,每个月的话费都不低于300块钱。这一年普天东芝联合中国联通推出一款T618x手机,而且联通的话费套餐低于移动神州行,于是就在我们单位附近的联通营业厅买了一个133开头AABB的手机号,又入了这个T618x手机,先说优点,第一次用日本的手机,手机翻盖的时候会咔的一声,很像松下那款GD88的感觉,屏幕比三星的细腻一些,据说是低温多晶硅的屏幕材质,那时候咱也不懂,缺点就是太长太厚了,而且电池极度不耐用,兜里经常揣着一块备用电池,时刻准备着换电池。

东芝T618

2004年上旬:由于东芝待机时间短,用了两个月就卖掉了,这一年三星联合中国联通推出全球一款双模世界风的W109手机,也是三星W手机系列的鼻祖了。先说优点,手机比较方正,黑色银色搭配商务风十足,缺点就是太厚了,时刻提醒我必须手握持机,关键时刻可以当小板砖防身,说句题外话,那时候很多商务成功人士都用这款世界风手机。

三星W109

2004年下旬:说实话每个月两个手机号的话费是真的承受不起了,何况W109是又大又沉,用了几个月就卖了,弃用移动卡,又换了新款的X619,买这款手机除了自带朴树的那首Colorful Days铃声,手机顶部两侧还有两个外置喇叭,外放音质略微高一些。

三星X619

2004年底:我承认这时期的我已经是个手机狂热爱好者了,只要三星出新手机,必须第一时间买到手,于是X699成为我这一年中买的最后一个手机。X699就是升级版的旋影,屏幕支持旋转,很像当时的DV摄像机,100万像素摄像头,支持MPEG4格式摄像/回放,还可以插内存卡播放MP3音乐,音质在当时来说绝对是天花板级别。

三星X699

2005年:这一年由于领导的职务调整,我随领导一同调入武装部工作。武装部属于军地双重管理,所以日常就像上下班一样。那时候每个月都会买各种手机杂志,有事没事就去联通营业厅转转,随着对手机的热爱,又发现三星新出的一款320W像素CCD传感器的手机,3倍光学变焦自动伸缩镜头,氙气闪光灯,它就是三星M339!

三星M339

说个特别牛的事情,05年国庆节我开车去我们基地送文件,在基地门口有个剧组正在准备拍摄,正好遇见正在准备拍戏的牛莉、高亚麟、周晓斌,因为我开的是军牌,又在我们基地门口,所以我跟高亚麟说能不能跟你们一起拍个合影,回复没问题,毕竟他们都是空政的演员,虽然那个年代已经是明星了,但是一点架子都没有。言归正传,当我用M339拍完合影,又用它接了一个电话,当时牛莉、高亚麟就愣住了,她以为我用数码相机拍的合影,没想到这是个手机。照片就是当时手机拍摄的,细节还是比较清晰,整体效果偏暖,但是那个年代拍照手机来说,已经是无人可敌了。

牛莉

周晓斌

高亚麟

2006年初:M339是我到目前为止用过时间最久的一部手机,因为在M509上市之前,已经没有任何可以与之抗衡的手机了。没办法,为了体验新机的快乐,继续败家吧。从手机正面看M509比M339要高端一些,摄像头也升级到500W像素,但是不支持光学变焦,取消了氙气闪光灯,而且刚拿到手就测试了拍照效果,虽然是500万像素,实际效果不如320万像素的M339,画质比较模糊。但是手机正反面的握持感要好于M339,向上推动滑盖的阻尼感也不错,特别是银色的质感比较奢华。

三星M509

2006年底:小伙伴们还记得那时候用手机上网是多么的奢侈吗,所以在年底的时候,朋友帮我搞了一张上海移动的上网卡,每个月不限流量,只能上网不能接打电话,当然仅限2G网络。为了能够上网聊天,又入手了诺基亚的N95,其实早在杂志上就已经种草了,超大的液晶屏幕、双向滑盖设计、500万蔡司镜头、自带3.5mm耳机接口、塞班系统、可以玩Ngage游戏。后期又为了听歌效果好,购买了一副索尼的EX90耳机,从此听歌开始动次打次。

诺基亚N95

2007年:此时的手机行业已经不是三星一家独大,特别是N95的问世,这一年诺基亚又推出了N95-8G版本,这么说吧,我是单纯为了N95-8G全黑色外观才换的新手机。那一年探亲休假回家,家里同学聚会的时候,很多人都没见过新款的N95-8G。我们部队也给我起了一个外号叫手机潮流引领者。

诺基亚N95-8G

2008年:这一年经历了各种事情,参与奥运会的安检保障,又是我军旅生涯的最后一年。突然发现自己对手机的热爱程度没有那么强烈了,陪伴我离开军营的最后一部手机竟然是三星的I8510,这里就会有人问了,之前的N95-8G哪儿去了,哈哈,我承认我又移情别恋了,卖了N95-8G,买了三星的笔记本电脑R26,正是因为这台笔记本电脑,让我见识了陈冠希与他女朋友们的故事。

三星R26

2009年:这里要重新说一下去年入手的三星I8510,为什么又重新选择三星,因为这款是支持塞班系统的手机,机身颜色、材质要高于诺基亚的塑料材质,同时诺基亚N95也用了两年时间,喜新厌旧了。这一年也是我正式入职外资公司工作的一年,这款手机也会显得比较商务一些。

三星I8510

2010年初:在外企工作了一年,也是因为刚从部队到地方,很多都不是特别适应,所以辞职下海创业。既然自己单干了,玩手机的心态又开始了,当时下手了谷歌第一部安卓系统手机G1,其实主要是为了体验谷歌开放式的系统,G1除了系统比较好玩,电池续航短、拍照质量不高,滑盖键盘有点占面积之外,当时来说也算是可以了。

谷歌G1

2010年中:说实话,谷歌的系统还是种草了,但G1的外观根本入不了我的法眼,G2又没什么太大变化,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入了G3,据说G3当年还获得了什么设计大奖,轨迹球一直是我认为比较容易上手的控制键。

谷歌G3

2010年底:这一年又是败家的一年,玩够了谷歌系统,又开始喜欢苹果的3GS了,主要源于在北京车展上看见有个长腿妹妹拿着苹果手机拍照,硕大的屏幕,独立的操作系统,一咬牙一跺脚,买了吧。

Apple 3GS

2011年至今:iphone12pro max始终坚持每年吃一个苹果的习惯,现在因为年龄大了,每年吃苹果的机会少了,也没有那么大的心气去追逐数码产品了。

码了一下午的字,边写边回忆起当年的情景,弹指一挥间,我们已不再年轻!

器物手机编年史

在古代, “器物”一词原指尊彝,后也指金玉银锭之类。也就是供人玩赏,珍藏之物。是人们不离手的传家之宝。《水浒》中,豪吏梁中书为庆祝其丈人—东京太师的生辰,差人送去十车金银财宝器物,足可见“器物”一词的重量。
在现代,器物也变了妆容,没有太多人家会倾家荡产购进成箱的古董,凝脂的玉蕊蜕成了闪烁的铝合金,而璀璨的斑纹也成了retina屏里五彩的图画,手机早已代替了一切传统的檀木佛珠,成了人们掌上的新宠。

据统计,手机仍然是人们身上携带的最有科技含量和最昂贵的物品。IPhone 7的四核心A10 Fusion 芯片,虽薄如蝉翼(125平方毫米),轻若柳絮,但却含有33亿个晶体管。再如iPhone7亮黑色后盖采用“阳极氧化”处理,再利用“磁化超细金属粒子”锻造。此种架势,比古代冶铁名匠锻造干将莫邪般的宝剑,比雕刻匠人鎏金刺银更强几分。可此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就像所有的器物一样,它也经过了一个由玩物进化成器物的过程。
1973年4月,纽约,一位男子从兜中掏出了一块青白的两砖头大的奇幻物件,自言自语起来。然而,当你驻足细看,才发现这块所谓的砖上有通话口,长了一只触角长的天线。这就是世界第一台移动电话,由摩托罗拉公司(Motorola)的马丁·库帕(Martin Lawrence Cooper)发明的DynaTAC 8000X 。从此,蓝天下的两个人,相隔千山万水的声音也近似咫尺,纵使天涯也若比邻,一句歌词可证:
不过,摩托罗拉和他的DynaTAC并没有完全拉起新世界的大幕,仅掀起了一个小角。1985年,这种被称作“大哥大”的手机在香港上市,售价高达29000港元,相当于平均水平的港人一年的薪水,而今日最贵的iPhone 7 plus 只需南京平均一月薪水就能拿下。电话功能单一,通话质量低,时间短,都成了它载入史册的障碍。
时间进入二十一世纪,人们发现手机应该足够的便捷,能轻轻塞入口袋。由此,诺基亚走上了历史的舞台,诺基亚3310(2000年上市)恐怕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经典手机,它披一身暗灰圆角矩形外壳,镶一块黑白84*48屏幕,大小则可置于手心,令人称道是它的硬度被戏称为“核桃”,“用坦克碾也碾不碎”。它还自带一款无比经典的游戏:贪吃蛇2。诺基亚手机的屏幕是如此多彩和有趣,人们可以彻夜短信长谈,可以盯着一条直线蛇爬来爬去。诺基亚似乎展示出了手机“进化”的方向:更便捷,更实用,更耐用。

不过,一个真正的“美丽新世界”还远在天边,手机仍然只是“电话”,而不是“手机”;它仍然只是一个狭窄的屏幕,添一个丑陋而复杂的塑料键盘;它仍然是一个可有可无的玩物,而非一尊器物。这一切直到诺基亚3310上市后7年,世界才有一番变化。

2007年,1月,旧金山的海风吹拂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极客和开发者们,他们一行的目的地是Macworld大会会场,苹果公司正要举办一场盛会。此起彼伏的呐喊声中,一位身穿黑色高领毛衣的男子站了起来。

他就是史蒂夫·乔布斯,一位举世罕见,富有感染力的天才,在对其他产品进行一番概括性的介绍后,他放慢语速,回顾了互联网的发展历史,说:
接着,他又说:

接着,这三款产品图标合三为一,组成一件设备。
毫无疑问,这就是iPhone
iPhone 就是这三者的结合体,它披一身黑灰外衣,一个两百万像素后置摄像头,以及其他的智能奇幻的功能。最重要的是,它的一尊多点触控3.5寸屏幕(160ppi)和对手机的崭新定位:“一个真正的主宰人类生活的器物”彻底改变了人们对于手机的看法,从此,那种复杂而简陋的键盘将被扫入垃圾堆,那种杂乱无章的UI将被新的IPhone OS淘汰,那种毫无美感的塑料外壳再也抵不过光彩照人的金属,那种无聊的业余生活将充满五彩的斑斓。

这似乎成了一种哲学:极简主义,最简单明了的设计,和最优秀的功能。iPhone无论是联系人,浏览器,地图,通话的设计处处都充满了一种人性化的关照,而它的外观设计则更凸显出了一种美学。它对互联网和世界的深刻影响,以及它的思想的影响都将载入史册。

至此,手机才真正称得上一件“器物”
一个改变世界的时刻,一个崭新的时代,就这样拉开帷幕。

我们应感幸运可与这样的器物,这样的时代同行。作为艺术品,更是必需品的手机,会在未来的世界里,连接一切;会更虔诚地用便捷和快乐,润泽人类的生活。

小米手机编年史为何只到2011年,2012年收录的都很少

其实你说的对。只是小米不再是那个小米了,编年史已经扫进坟墓,接下来就该扫它自己了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