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智能手机市场,华为卖得最好,苹果iPhone的销量也不错。
华为手机卖得好,有人说是“爱国营销”。
到底是不是“爱国营销”呢?为什么用户愿意买华为手机呢?01产品、品牌从产品
在国内智能手机市场,华为卖得最好,苹果iPhone的销量也不错。
华为手机卖得好,有人说是“爱国营销”。
到底是不是“爱国营销”呢?为什么用户愿意买华为手机呢?
01产品、品牌从产品角度来看,华为手机高端形象深入人心。
在以前,高端品牌的首选是苹果。
现在呢,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认可华为。
参考极光数据报告,苹果华为互相“挖墙脚”。
苹果流失掉的用户,第一选择是华为。
华为流失掉的用户,多数入手苹果手机。
最终的结果是,华为抢走的用户更多。
极光数据报告截图
一流企业打造标准,二流企业塑造品牌。
华为显然都做到了,在5G、拍照方面已经成为行业领头羊。
华为非常看重研发,用科技实力来打造品牌形象。
这一点我们从研发经费就能看出,华为每年都会把收入的10%投入到研发当中。近年来,这个数值接近15%。
作为对比,小米的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3.8%左右。2019年,苹果的研发投入是6%。
华为深耕5G领域长达13年,早在4G阶段,华为就启动了5G项目,首批投入资金为6亿美元。
目前,华为拥有的5G核心专利,占全球专利总数的15%,排名第一。
华为手机的海思麒麟芯片、定制相机传感器,都是自己的加分项。
当然,华为也有缺点,比如屏幕素质被吐槽最多。
不过,我们不要忘了,国产屏幕是需要扶持的。华为、小米都被三星卡过脖子。
从这个角度来看,华为使用素质一般的国产屏幕,颇有深意。
正是以上这些原因,华为手机深入人心。
02用户情感从情感角度来说,华为作为中国的一家高科技民营企业,是国内高科技水平的代表(尤其是5G方面)。
华为在海外遭受“挫折”,作为普通人,力所能及的事情就是买华为的产品,手机似乎成了首选。
这是爱国吗?笔者认为,如果你把它升华一下,勉强可以沾点边。
但是,从普通消费者角度出发,这种感情很朴实,很单纯,就是简单的支持一下,希望华为在面对“不公平待遇”的时候,能够多撑几天,仅此而已。
笔者发现,身边的长辈,老板,或是公司的中高层,几乎清一色是华为手机。
这些用户有一定的消费能力,在这种朴素情怀的加持下,自然会选择华为手机。
此情此景,因为买华为手机,被扣上“爱国的帽子”,不应该。
笔者认为,消费者用自己的行动来支持华为,是值得肯定的,但是要理性,我们没有理由无脑的买入华为的设备。
拿笔者来举例,我会根据自己的消费能力和需求,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华为产品。
华为P40系列确实比较贵,荣耀旗舰则相对亲民一些。
华为的电子设备,也有不完善的地方,该批判要批判。
03别有用心曾几何时,买华为手机和“爱国”联系在了一起。
“不买华为不爱国”!
那些买华为手机的用户,则被扣上“爱国的帽子”。
笔者认为,购买华为手机,这是一个简单的消费行为,没有必要过度拔高。
华为公司包括华为高层,并不支持“爱国营销”。
从华为的业务方向来看,手机一开始只是华为的副业。
参考华为公开的数据,2013年,华为消费者业务(包含手机)营收占比很低,几乎可以忽略。
一直到2018年,消费者业务营收占比首次超过50%。
华为手机妥妥的“副业”。
外部环境变差,伴随着战略调整,华为发力消费者业务,可以增强抗风险能力。
华为并不愿意走“爱国营销”,任正非强调:“购买华为手机不等于爱国,使用苹果手机并不是不爱国,自己也在用苹果电子设备”。
在任正非的理念当中,对抗不值得提倡,统一的技术标准,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效率,为人类造福。
笔者认为,那些把国产产品和“爱国营销”绑在一起的奇葩言论,“既坏又蠢”,非常影响国内企业的品牌形象。
我们知道,华为(芯片断供、5G受阻)、小米(被起诉)和字节跳动(海外版抖音Tik Tok被禁)都在海外市场遭遇了挫折。
这些国内的企业,一方面要面对“莫须有”的法律法规审判。
而这些奇葩言论,更像是刽子手的舆论武器,也会给企业带来无形的伤害。
这种“别有用心”的言论需要提防。
各位小伙伴,你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