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叭一叭那些短视频盛行的网络暗语
某宝指的是淘宝,为了避免有打广告的嫌疑,一般都说成某宝。
这种说法来源于主播。主播在抖音上赚·Q·,而抖音给他们提供平台,就像是他们的
今天叭一叭那些短视频盛行的网络暗语
某宝指的是淘宝,为了避免有打广告的嫌疑,一般都说成某宝。
这种说法来源于主播。主播在抖音上赚·Q·,而抖音给他们提供平台,就像是他们的衣食父母一样,所以抖音就被称为抖音爸爸。
随后又繁衍出“抖音爸爸别限流”、“抖音爸爸给流量”、“抖音爸爸给个热门”等说法。
如今每个短视频玩家都成为了解密高手,这是一个网络术语,因为平台管控,所以不能直接称钱为元或块,又因为money ( 钱 ) 的谐音,所以现在大部分直播平台称钱为“米”。
出于平台管控和避险需要,多数平台对人民币、元等金钱相关的信息审核比较严格,且很多平台害怕直接发a生金融类欺诈或者其他非法活动,是严谨主播在直播过程中提及相关关键词的。另外,特定行业对钱也有很多约定俗成的叫法,比如题主所说的米,还有美元美金被人叫成美刀或者刀等等。
那这种网络用语会对文化带来怎样的影响?听小编继续叭!
网络黑化是什么造就了这样的网络文化,某手、某宝、某信、抖爸爸、拼夕夕、地球号直接播播播间、米、赚米、10w。错别字正代替正确的文字,英文字母代替汉字,白字错字数不胜数,有的文章因为写赚q,被限流而赚米就可以推G,您看小编也正在用英文字母代替想要使用的汉字
抖Y有8亿的用户,短视频发酵式的热,对国人影响之大无可言表,虽然
即使这样,拿起抖音一刷,波波间、赚米等词语依旧横行
而这种错字现象的传播,是对我们汉字的传播,以及上下五千年文化的一种侵蚀
没有危言耸听、夸大其词。
暑假来临,不少孩子在家也开始使用手机,那更多的是看短视频
有网友说到,试想未来自己的孩子,在作文中出现:“我妈妈今天在抖爸爸的直接播那里赚了5个w米”
这样的事,做父母老师的何以解释这种对错,孩子们又该如何区分哪个是对的
少年强则国强,祖国的未来,十年二十年后这些错误的表达,会不会淹没传统的中华文化。中国强大了 ,那么多学习中国的外国人,又该如何理解这种错别字横行的现象呢?
这些用语是对文化的一种侵蚀和破坏,严重影响扭曲我们的下一代
希望各平台早日出相关规定,约束网络黑话,正确引导语言表达的正确性
还网络语言的一方净土,给孩子们一个纯净的语言环境
伴随着社会的视频化和视频的社会化,视频对国家、社会和个人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在相关部门和主流媒体的正确引导下,我们相信视频可以发挥巨大的文化传播能力,有力地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人民论坛网
小编在网上搜集的更多流行的网络术语解释:
因为敏感词。某个平台把该类词汇入了敏感词禁区。当然你可以不认同硬要输,他不会拦着你,只是你的输入不给显示而已。
多少人的三观,败给了网红的五官
最近,抖音上一个网红“温婉”的停车场尬跳视频火了。她的这段尬跳视频,以意想不到的速度走红于网络。
点赞破千万,涨粉千万,评论数十万条。已经超过了林允等明星的流量。
视频中的这个网红脸美女,只有17岁。被爆出了一系列黑历史。
高一就辍学,泡夜店,轮换富二代男朋友,让别人给她买奢侈品,频繁整容变脸。
一个17岁少女的生日会,充满了奢侈品和人民币的成熟味道。
看似别人的17岁,什么都有了。美貌,青春,奢侈品,流量,关注,却唯独没了最重要的东西,学历。
一个读到高一就辍学的姑娘,在生活里就是街头的小太妹,是被别人家的父母暗戳戳指着教育自家孩子的反面教材,可是因为抖音,一个视频封神,成了新晋女神,是许多十几岁甚至二十几岁年轻人羡慕得不行的对象。
如果身边那些十几岁的年轻人,从青春期就开始崇拜网红,想要赚钱整容坐豪车,混迹夜店,渴求各种奢侈品,再没有人崇拜学霸,羡慕那些靠自己努力考进清华北大哈佛耶鲁的人。这简直比卖茶叶蛋的看不起造原子弹的还要可怕。
多少人的三观,败给了网红的五官。
02
抖音是如何毁掉你的?
知乎上有个问题,有哪些年轻人千万不能碰的东西?
有个高票的答案是这样的,“年轻人千万不要碰的东西之一,便是能获得短期快感的软件。它们会在不知不觉中偷走你的时间,消磨你的意志力,摧毁你向上的勇气。”
抖音的本质,就是以算法为内核的娱乐APP。你感兴趣的短视频,会以信息流的形式成百上千地推到你的面前。每次短短几十秒,你不停地刷,每一个都是你感兴趣的,缺乏自制力的人,一刷几个小时是常事。
朋友圈说的中了抖音的毒,一刷抖音三个小时,都是来源于此。当然,不止有抖音,还有今日头条、快手、火山小视频等等以精确的算法为核心的娱乐APP。
一个15s的视频,如何在最开始的几秒内吸引住你?刺激,搞笑,具备这几个关键词就足够。而为了吸引流量,能在15s内做出具备这些关键词的视频,除了能带给你1秒钟的快乐外,其他的所谓知识、触动、温暖,完全不可能有。
而可怕的是,在这些海量的视频刺激下,你的G点越来越高,生活中能带给你快乐和放松的方式越来越少,你就像是一个吸了精神鸦片的人,只恋上了那一款专为刺激你眼球而特别定制的,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味道。
刷了几个小时抖音后,你的反应和大多数人是一样的。空虚,无聊,什么都没得到,第二天,也许你会立一个flag,明天不刷抖音了,我要看书,健身,学习。
可是第二天,在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的博弈中,你仍然首选了短期利益。今天这么累,先刷个十分钟抖音再说,然后你一刷就是3个小时,直到抱着手机入睡。
这就是算法赋予这个时代的淘汰机制,原本就有一大批意志力不那么坚定的人,尚可以每天在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的博弈中摇摆,可是在算法的推动下,就彻底沦陷了。
别人获得的是流量和金钱,你获得的,只是日复一日的虚拟满足,和无尽的空虚。
03
可怕的碎片式信息正在吞噬你
更可怕的是,现在的年轻人,所有的时间都被这样碎片式的信息所吞噬。
睡前抖音熬半宿,早上头条看世界。
有钱淘宝快剁手,没钱鸡汤补励志。
情绪不错发自拍,心里不爽有咪蒙。
每条推送都震惊,每个消息都刚刚。
全家微信学养生,好友全在拼多多。
要发笑,要刺激,刷抖音;
要知识,去答题,去看诗词大会;
要奋斗,去看咪蒙和新世相的罐头鸡汤;
要解压,去打手游,看综艺;
要学习,去看公众号整理出的速成大法。
一天的时间,很容易在这种5分钟5分钟的碎片式信息里面消磨掉。
可是这种舒适很容易让人沉沦,不仅会消磨掉一个人的斗志,更在透支未来。
你有多久没有好好看一本纸质的书了?
你有多久没有去系统性地学习一样技能了?
你有多久没有好好看一部经典电影了?
当你一旦习惯了这种碎片化的舒适,你就很难再沉下去认真看一本书,甚至很难再静下心来看一部经典的老电影。你明明知道那是有益处的,但就是难以选择他们。因为暂时的快乐要好过那些远期才可以兑换的好处。
一个朋友说,之前每天回家刷刷朋友圈看看手机内的行业公众号,就觉得是学习了,可是所有的东西都停留在表面,其实肚子里什么都不知道。后来逼迫自己回家就放下手机,开始看和工作相关的书。虽然刚开始看一分钟就想去刷朋友圈,但和老公互相督促,终于沉下心看了下去,最后考出了一个含金量很高的证书,年薪涨了10万。
而另一个写公众号的朋友说,现在因为长期看不进去书,只有输出还没有输入,感觉已经枯竭了,做不出好的内容了。
04
别让娱乐至死,毁掉你的人生
其实,我们正活在一个娱乐至死的时代。
《娱乐至死》是美国媒体文化研究者、批判家尼尔·波兹曼于1985年出版的关于电视声像逐渐取代书写语言过程的著作。其中说到,在美国,上帝偏待的是那些拥有能够娱乐他人的才能和技巧的人,不管他是传教士、运动员、企业家、政治家、教师还是新闻记者。
在美国,最让人乏味的是那些专业的演员。
放到今天来看,这句话仍然适用。
现如今,每个人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房子车子,婚恋生活,无数个加班到崩溃的夜晚,娱乐对所有人而言不是选择,而是必需。
而其实,真正能让你成长的,绝对不是那些让你快乐轻松的东西,而都是那些让你痛苦到极致的东西。
比如每天苦读到凌晨的高考,比如连续加班一年换来的升职,比如坚持每天跑3000米换来的瘦十斤。
你是选择停留在舒适区,等着这些娱乐APP毁掉你的自律,还是选择短时的痛苦换来长期的成长?
或者说,你是选择顺从这个时代的淘汰机制,成为那一批因为自制力缺乏而被淘汰的人,还是及时惊醒,不要让娱乐至死毁掉你的人生?
—END—
英国留学之路诸多坎坷,相逢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