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给大家介绍一位中药,中药的名字叫做寒食散,又叫五石散,寒食散又称五石散,鲁迅先生谈到了寒食散,淘宝寒食散比作鸦片,说还是散是一种毒药,但是有趣的事,寒食散有剧毒,为何名士
今天我们给大家介绍一位中药,中药的名字叫做寒食散,又叫五石散,寒食散又称五石散,鲁迅先生谈到了寒食散,淘宝寒食散比作鸦片,说还是散是一种毒药,但是有趣的事,寒食散有剧毒,为何名士竞相服用?下面就这个奇怪的现象,我们给大家具体分析一下吧!
寒食散毒性为何如此猛烈?这主要是因为里面加入了紫石英。寒食散的药方有很多种,其中流传最广的,是张仲景的方子,其中有紫石英、白石英、赤石脂、钟乳、栝篓根、防风、桔梗、文蛤、鬼臼、太一余粮、干姜、附子、桂枝。“右十三味,杵为散,酒服方寸七。”
紫石英并不好找,非常稀缺。据《隋书》记载,梁彦光“七岁时,父遇笃疾,医云饵五石可愈。时求紫石英不得,彦光忧悴不知所为,忽于园中见一物,彦光所不识,怪而持归,即紫石英也。”
吴普说紫石英“生太山或会稽,欲令如削,紫色头如樗蒲者。”陶弘景说“今第一用太山石,色重澈,下有根。次出雹零山,亦好。又有南城石,无根。又有青绵石,色亦重黑,不明澈。又有林邑石,腹裹必有一物如眼。吴兴石四面才有紫色,无光泽。会稽诸暨石,形色如石榴子。先时并杂用,今丸散家采择,惟太山最胜。”
历代本草对于紫石英疗效的记载都是一致的。《神农本草经》和《千金翼方》都说紫石英“主治心腹欬逆邪气,补不足,女子风寒在子宫,绝孕十年无子。久服温中、轻身、延年。”现代药物学研究发现萤石确实“有兴奋中枢神经和卵巢分 泌功能的作用”,能延长生物体的寿命,而紫水晶是没有这种功效的。说明紫石英大约是指萤石。萤石又称氟石,化学成分为氟化钙,长期服用可能会死于氟中毒或急性肠胃疾病。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寒食散有毒,为什么在魏晋乃至唐朝都风行一时,文人雅士竞相服用呢?归结起来,原因有两点。
一,它确实有效。寒食散最初是被用于治疗中风和伤寒的良药。除了用于治疗中风和伤寒,它还有以下两个方面的作用:祛病强身和增强人体性功能。
皇甫谧在论述寒食散流行的原因时说,尚书何晏“始服此药,心加开朗,体力转强,京师翕然,传以相授,历岁之困,皆不终朝而愈。”孙思邈在《千金翼方》中说寒食散治“五劳七伤,虚羸著床,医不能治,服此无不愈,惟久病者服之”,“能久服,则气力强壮,延年益寿”。
可见最初服用寒食散时,它的功效的确非常神奇,增长精神、增强体力,还能使一些无药可愈的疾病自行康复,所以医生是很喜欢给患疑难杂症的病人开这种药的。在医家看来,寒食散可以作为滋补药来使用。
关于寒食散治病救人的例子,文献上记载不少。晋嵇含之子体弱多病,有一次接连呕吐数日,命悬一线,嵇含“决意与寒食散,未至三旬,几于平复”。嵇含为此作《寒食散赋》,称寒食散“伟斯药之入神,建殊功于今世。起孩孺于重困,还精爽于既继。”
《周书·僧垣传》说僧垣医术高超,善于使用寒食散。金州刺史尹娄穆有腿疾,僧垣为之诊脉,先用汤剂,症状有改善,“更为合散一剂”,“及至九月,遂能起行。”大将军襄乐公贺兰隆“先有气疾,加以水肿,喘息奔急,坐卧不安”,有人劝他服寒食散,他和家人犹豫不决,后向僧垣求救,僧垣当机立断“即为处方,劝使急服。便即气通。更服一剂,诸患悉愈。”
这种疗效,或许是因为寒食散补充了某些人体缺乏的必需微量元素。受饮食和环境影响,古代微量元素缺乏是一种常态,尤其是饮食相对单一的魏晋时代。微量元素不能由人体组织合成,必须由外界摄入体内。寒食散中的矿物药含有人体所需的十多种必需微量元素,人体内必需微量元素含量最多的前三位是硅、铁和氟,而寒食散中的白石英、禹粮石、紫石英正好主含这三种微量元素。
五石散,顾名思义就是由五种矿物原料所组成的药物 ,其中就韩勇大量的“汞”。服用“五石散”后身体往往会出现燥热不安的现象,为了缓解这种症状,故常以寒衣、寒饮、寒食、寒卧、极寒益善” ,以减轻中毒身热的烦躁反应, 故又叫“寒食散”。
这种药物可以让人身体发热治疗寒症,服用过后能使人获得短暂的精力旺盛,而后认为增加男性体质,被人俗称壮阳药,所以获得很多男士追捧。 汉桓帝以及汉灵帝时期政局动荡频繁爆发的疫病,在这种情况之下,“医圣”张仲景开始寻找治疗这种伤寒症的方法,经过十余年的努力发现了“五石散”的功效 ,研制出五石散当作一种治疗伤寒的药,五石散治疗伤寒确实有一定的效用 。
五石散一下子就成为了魏晋时期士大夫津津乐道的时尚消费 ,成为祸国殃民之物源于曹操的养子何宴。曹操的养子何宴,因为性格遭人不喜。在曹操死后遭到了曹丕以及曹叡的疏远,仕途上的不顺心让他终日沉溺于酒色之中,而“五石散”就是在这种情况之下进入了何晏的视线,服用了“五石散”之后的何宴从那个病痨鬼一下子变得神采奕奕,当知道是“五石散”的功效之后,一下子趋之若鹜,由此“五石散”开始风靡于整个魏晋时期。 何宴将五石散完成了药品到毒品的最终转换 。
在人服用五石散过后,副作用必须通过运动来散热,否则会爆血管暴毙身亡,当然这不重要。服食“五石散”之后一定程度上会出现那种亢奋的症状,服食者会带来精神上的“飘然”状态,令人产生飘然若仙的感觉,某种程度上符合道家思想中的“隐逸”,故而这也是“五石散”风靡于魏晋时期的一个重要因素。能使人获得短暂的精力旺盛。那些宽袖长袍,飘飘欲仙的名士们,多半服用了毒品才使自己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创作灵感。名仕的追捧, 自上而下的这种风气的形成,百姓和粉丝都开始效仿他们的这种行为。飘飘欲仙的感觉还真认为自己得道成仙了,真是可笑可悲。
五石散在古代时期被视为一种神药,传说它首先是由西汉著名的炼丹师、淮南王刘安炼制出来的一种服用之后可以长生不老的药。他在机缘巧合之下,从仙人的手中得到了这个丹药的秘方,这个秘方是由白矾、雄黄、丹砂物质成分组成的。
直到三国时期,由于玄学家何晏的缘故,让五石散在上流社会流行了起来。因为服用了五石散之后人的脸色会变得非常的白,如同刷了白粉一般,世人看到何晏如此之白,也心向往之,知晓他是服用五石散才造成这样的结果的,而且他向人们诉说,吃了五石散之后,整个人也会觉得起来神清气爽,飘飘欲仙一般。所以人们便争先相仿,一时之间,五石散便在上流社会火热了起来。
魏晋以来,魏晋名士的爱美之风更是不在话下,所以五石散必然会受到他们的追捧,服用了五石散之后会让他们看起来更加的白,让他们更有翩翩公子的风范。不知道心思细腻的朋友有没有发现,魏晋南北朝的名士们都穿着宽大的衣袍,这是因为服用五石散今后造成的结果,五石散其实也是一种毒药,他们穿起宽大的衣袍只是为了方便散毒散热。
石散也有着另外一个名字,即寒食散,正如其名一样,是有五种物质组成:雄黄、白矾、曾青、磁石、丹砂。但是根据不同时期的名医所说,不同时期的五石散的配方也是各不相同的,然而它们的要行都是非常相似的,服用之后人体会发热,人会陷入一种慢性中毒的迹象。
在中国古代,有很多人都是因为长期服用五石散中毒而亡的,所以这根本不是一种长生不老的神药,反而一种慢性的催人命的毒药,所以唐代的名医孙思邈先生呼吁世人要将此药方毁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