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电商战绩「双十一电商战报去哪了」

#11月财经新势力#
定语足够长,人人都是冠军
文|杨立赟 辛晓彤 熊彦莎
编辑|余乐
2022年11月11日凌晨2点,柯佟(化名)清空了在淘宝、京东、拼多多的购物车,回到微信朋友圈,想看一看朋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3-21 17:06:30

#11月财经新势力#

定语足够长,人人都是冠军

文|杨立赟 辛晓彤 熊彦莎

编辑|余乐

2022年11月11日凌晨2点,柯佟(化名)清空了在淘宝、京东、拼多多的购物车,回到微信朋友圈,想看一看朋友们都买了什么,“抄一抄作业,查漏补缺”。未料,朋友圈里几乎没有人在讨论双十一,“安静得诡异”。

双十一的另一保留节目——战报大比拼,也在各家电商平台的默契之下变得悄无声息。

过去,一过11月11日零点,平台们就开始竞相放出战报——销售额1分36秒突破100亿元,1小时后突破1000亿元……第一个快递仅用7分钟送到家……这些数据的意义不在于总结,而在于掀起一波又一波的小高潮,刺激消费者的购物欲望,制造出“大家都在买,不买就亏了”的情绪。到12日凌晨公布的总金额,更像是一个对外宣传的总成绩单。

而今年,大多数电商平台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低调。截至发稿时的下午6点左右,尚无一家公布11日当天的战报,而只是各自“择优”公布了11日之前部分时间段或部分品类的销售情况,且基本都是增长率,而不是绝对值。而且,每家公布的统计时间段都不一样,无法作出横向的精准对比。

这些年,双十一的战线越拉越长,头部平台均从10月下旬就开始进入“双十一”阶段,而计算“正日子”的时间又从11日零点往前移了4个小时——从10日晚8点开始正式开赛。

京东把10日晚8点到12日0点这段时间称为“巅峰28小时”。京东只公布了这个时间段前10分钟的数据,而且也远不是全部数据:若干品牌和门店成交额同比显著增长;九个细分品类最低增长85%,最高增长10倍。不过,这些品类包括高端牛奶、油粘米、冷冻榴莲、头皮护理精华、主食冻干等,多数是小众、蓝海市场的商品。

天猫公布的则是10月31日20点至11月10日零点的数据,同样也只是部分数据:泸州老窖、杏花村、新华书店等44家中华老字号成交额破千万元,有148个品类的成交额增长超100%。其中最突出的也是蓝海市场的品类,比如角膜塑形镜成交额增长近100倍,面膜冷热仪增长超55倍,地毯清洗机增长超30倍,内衣洗衣机增长超20倍。

至于11日当天的数据,截至发稿时,京东和天猫都还没有做任何发布。这与往年的火热局面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抖音早前公布了从10月31日至11月6日的部分数据,着重突出家电类产品的成绩。家电在抖音商城的日均销售额是去年同期的11.9倍。

快手则刻意弱化了双十一的概念,提出自己的“11·6大促”,公布了部分垂直品类的情况。从10月20日至11月6日,节能空调GMV同比增长超过10倍,农产品订单量同比增长接近140%。

在10月下旬火线加入天猫的罗永浩和“交个朋友”直播间,也选择性地公布了成绩。“交个朋友”直播间方面对《财经十一人》表示,“交个朋友”在天猫首场直播间累计观看人数高达2600万,罗永浩淘宝账号也在20多天内涨粉至1000多万人,创造了淘宝直播最快涨粉记录。

双十一结束后,平台们还会公布总战报吗?这场数字游戏要进行到何时?这是一个疑问。

回顾过往的双十一“成绩单”,京东从2017开始公布双十一的GMV(商品交易总额),2020年和2021年与天猫整体相差2000亿元左右;快手从2020年开始公布GMV,已经连续公布两年,数据上看仅仅是天猫和京东的一个零头;抖音则在2020年公布过一次,此后退出“成绩单”上的竞争。

制图:熊彦莎

“每年最大的战报都要在12日零点以后放,至于放不放,是公司高层要到最后一刻才决定。”一名头部电商从业者对《财经十一人》说:“是否公布GMV,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自家的销售情况,二是对手的给出的数据。”

放“成绩单”,主要目的是为了“秀肌肉”,如果没什么可秀的,或者明知对手的肌肉太发达,那不如不秀。

《财经十一人》了解到,即便在今年这种不公布总额和绝对值,只公布部分品类增长率的情况下,这些数据也可能是电商精心“设计”的结果。曾经一家跨境电商的高管们在11月11日深夜,反复纠结是否公布GMV,决定不公布绝对值后,又纠结公布“增长几倍”比较合适。在最终公布了“今年双十一增长4倍”后,对比对手和大盘更亮眼的数据,又懊悔“太谦虚”、“放少了”。

另一名短视频电商从业者表示,平台不再公布“总成绩”,一方面是因为涨势不明显了,另一方面,电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GMV不能完整反应一些成熟平台发展的质量。每家平台的侧重点不同,现在战报倾向于体现各个平台还能够挖掘的增长空间。

除了电商平台,品牌方们也更加谨慎。

往年,部分品牌会在11月12日公布销售战报,今年则偏向保守。“发不发不一定了。”安踏方面告诉《财经十一人》,“今年各品牌整体都很低调。”

特步等其他的受访品牌大多抱着模棱两可的态度,以观望为主,在发与不发之间更偏向于后者。

“现阶段消费信心不足,大肆宣传销售业绩,不太符合‘理性消费’的观念。”品牌营销人士侯东晓对《财经十一人》表示,“但我认为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在于,消费者已经厌倦了‘数字游戏’。”

“曾经的双十一战报真的只有少数几家品牌发布,含金量比较高。后来越来越多的品牌加入进来,在各个限定领域里都是’第一’,很多数据的来源没法追溯,计算方式也花样百出。”侯东晓表示。

今年的“6·18”,各家已经打退堂鼓了。除了京东公布了3793亿元累计下单金额,包括天猫在内的平台均没有公布GMV。

“6·18”过后,联想中国区手机业务部总经理陈劲发布微博,称摩托罗拉不会发布6·18战报,“国内手机的容量在下行通道,大家还要各种粉饰销售战报,不容易”。

陈劲在微博中还写到:“不是说定语足够,人人都是冠军嘛。”

作者为《财经》记者和实习生

走向衰退的双12,各大电商平台都不敢发战报 | 玺承电商资讯

双11还是那个双11,双12却早已不是那个双12了。

不论是平台宣传上,还是商家、买家参与度来说,双12 远没有双11受欢迎。

“双十二”的诞生,是淘宝“双十一”购物节成功的延续。自2009年天猫首创“双十一”购物节以来,双十一已演变成名副其实的全民购物盛宴,成为我国电子商务行业的年度盛事,并逐渐影响到国际电子商务行业。

2020年双十一,天猫以4982亿元稳居第一,京东以2715亿元紧随其后,而拼多多、网易严选虽说战绩不详,但大涨的股价不言自明。

相较于双十一,各大平台大张旗鼓发战报;双十二,大家都不约而同选择藏着掖着了。

对阿里来说,淘宝虽然是阿里的起家平台,但总有一种不被重视的感觉。 双十二活动,也不过是阿里为了安抚淘宝中小商家对双十一截流不满的流量策略。

“双十一”主打天猫商家,“双十二”主打则是淘宝C店商家。 前者主打优惠折扣,且在优惠力度和宣传上下足功夫。每年的天猫“双十一”造势活动,高规格的明星晚会,线上线下铺天盖地的宣传,都给消费者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反观淘宝“双十二”,无论在线上还是线下都很难见到相关的造势推广,宣传活动也是静悄悄的。

也难怪商家吐槽:没流量,没激情。

千百滋向军平

“往年不管平台什么活动都去报,亏的要吐血,今年双十二所有店铺一个活动都没报,就这样佛系运营可能还能赚点散碎银两。”

小驫哥哥

“什么双十二?现在是三天。如果不是看到‘销量计入搜索’估计都没人报,一点流量都没有。12月13日又无缝衔接暖冬季,可怜的消费者被搜刮得一干二净,有种浙江老板跑路前的疯狂!”

电商猫

“基本上是赔本瞎吆喝,还没从双11的亏本中恢复过来,双十二又要大亏了。铝材从11000一吨涨到21000一吨,但产品还是原价,太难了!没有做更大的投入,原先的免费流量全部掉光。本来说预售有权重,到最后,那个品类的免费流量全掉光!反正很坑,今年踩过的坑可以说是以前的好几倍了。”

荣昌盛

“阿里现在把小卖家全部挤兑得无法生存了,只有一些有资本、有经验的老油条还在继续做淘宝,小卖家已经没有市场了。只有稳住小卖家,淘宝天猫才是最好的宣传。”

不止商家,消费者对于双十二的热情也大大减退。

覔亖甴

“我双十二前一个多礼拜,看了一样东西,价格是148;准备双十二去买,价格158。我就截图问商家,为啥活动价格比平时贵?人家告诉我,活动一直都是这个价,收货了五星好评返红包,我问返多少,她说这个看情况。你说,我参与个鬼的双十二呀??”

社畜阿win

“优惠活动越来越难懂,价格几乎没变化,让人感觉不到淘宝是在想搞优惠促销。”

清炖小螃蟹

“说双十二一年不去一年的,是真的。历年双十二,哥们怎么着不得花个千八百的,撸个几十个快递。今年呢,花了不到三百块,看似活动多多,其实福利真少。大多数店铺的大额优惠卷,都是在双十一前半个月左右派发,真正双十二的优惠其实没多少。”

众所周知,天猫双11大促,到现在成为线上线下全渠道的一个超级促销季。 大家形成的认知里这一天就是全年最低价的。 如若双12更便宜,不光是消费者不满,平台的权威性也会受到质疑,更别说商家是否愿意再次降价减少利润空间了。

如前文所说,双十二主要针对的是作为渠道方的淘宝小商家,这类卖家往往没有太大的利润空间,所以折扣肯定不如双十一。

不可否认,有一部分商家双11销售达不到预期,可能导致库存积压,急于资金周转,会降价清货。

然而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作为商家,不管是产品还是人力都是有成本的,不可能无底线降价,甚至亏本甩卖。在双11那么大的流量,全民购物意愿那么强烈的时候都卖不出去,还能指望双12逆风翻盘吗。

“以我们自己为例,今年是入驻天猫京东的第11个年头了,每年618、双11、双12、年货节,每个大促都会参加,优惠力度最大的肯定是双11,投入的推广费用也是最大的,这已经是一个全民参与价值几千亿的项目,这个时候还不把自己的全部优势展示出来促进销量,更待何时?”一名从业10年的电商人表示。

近两年,拼夕夕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极速野蛮生长, 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以低打高的战略,严重冲击淘宝在低价产品(包括在家居用品、水果、食品等大类)的市场份额, 并把淘宝的增量市场几乎全部截流,而且分化淘宝的存量市场。

达成GMV超千亿的目标,淘宝用了5年,京东用了10年,唯品会用了8年,而拼多多只用了2年。

其实,威胁淘宝的不止有平台,还有“小程序”。

根据阿拉丁发布的《2020年上半年小程序互联网发展白皮书》数据显示,微信小程序个数超320万,日活超4.1亿,使用人均使用时长达到1080秒,月活超7.3亿。

在用户访问人数这一维度下,超市类小程序同比增加115%,生鲜果蔬小程序同比增长168%,社区购物小程序增加83%。

报告还指出,新一、二线城市已经成为小程序覆盖度最高的城市,用户占比高达50.3%。而中年群体则是小程序使用率最高的群体,30岁以上用户占比高达68.5%。

以拼多多、京喜、京东购物、唯品会等头部电商小程序都存在“持续吸走淘宝平台中小卖家与流量”的可能性。

当前,我国电商行业的竞争环境将持续加剧,淘宝的处境可以说是四面楚歌。

而双十二渐渐走向衰退,也揭示了目前电商大环境整体下滑的事实。对于淘宝来说,多年来缺乏变革和玩法的升级,以及商业模式上缺乏新的 探索 ,加之其他平台的兴起,正在逐步侵蚀它的边界, 让中小商家活着,关乎淘宝的未来。

本文来源派代网张小芒

2021双十一销售额数据是什么?

双11成绩单出炉:天猫5403亿元,京东超3491亿元。

2021年11月12日零点,天猫双11总交易额定格在5403亿。数据显示,天猫双11开售第一小时,超过2600个品牌成交额超过去年首日全天;截至11月11日23时,698个中小品牌的成交额实现从百万级到千万级的跨越;78个去年双11成交额千万级的品牌,今年双11成交额突破了1亿元大关。

来自京东的数据则显示,截至11月11日23:59,京东累计下单金额超3491亿元,创造了新的纪录。其中,31个品牌销售破10亿,苹果破百亿;43276个商家成交额同比增长超200%,中小品牌新增数量同比增长超4倍。

中小企业占比超过65%。值得关注的是,中小企业是天猫、京东两大电商平台在这届双十一战报中共同的关键词。

今年天猫双11,截至11月11日23时,698个中小品牌的成交额实现从百万级到千万级的跨越;78个去年双11成交额千万级的品牌,今年双11成交额突破了1亿元大关。天猫方面透露,在参加今年天猫双11的29万商家中,65%是中小商家、产业带商家和新品牌,其中,有7万商家是首次参与双11。

今年天猫双11的重要标尺。今年以来,淘宝天猫陆续推出生意参谋等商家运营工具免费、贷记支付手续费降费等超过30项商家扶持举措,以降低门槛、降本增效、优化营商环境,至少为商家降低经营成本约150亿元。

以上内容参考:闽南网-2021年天猫、京东双十一成交额数据出炉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