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京晚报
非要家长下载,是什么操作?
“各位家长,请按通知下载APP,成功下载后请回复。”在部分幼儿园和学校的微信群,家长不时会收到类似口吻的通知。随后,微信群里便是一连串
来源:北京晚报
非要家长下载,是什么操作?
“各位家长,请按通知下载APP,成功下载后请回复。”在部分幼儿园和学校的微信群,家长不时会收到类似口吻的通知。随后,微信群里便是一连串的“收到,已下载”,消息提示音不绝于耳。
虽然响应得十分迅速积极,但也有家长心里在暗暗打鼓:“这个APP有什么用?我非下载不可吗?”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有的APP不但在功能上有“画蛇添足”之嫌,家长还会因为填写了个人信息而惴惴不安,生怕信息泄露。
家长
咱也不会用 咱也不敢问
幼儿园家长苏鹏在班级微信群里收到了一条要求下载某APP的信息。根据园方的说法,园方今后将通过这款APP发布通知,孩子上幼儿园的费用也将通过APP收取。
“收到消息之后,我和很多家长都一头雾水。”苏鹏表示,老师平时有通知都会在微信群里发布,长期以来没觉得有什么问题,为何突然就要改用APP呢?而在收费方面,幼儿园此前每个月都是直接从家长的银行卡中扣款,这次改用APP后,家长还得在APP中再绑定一遍银行卡,感觉多此一举。
更让苏鹏疑惑的是,虽然号称要通过APP发通知,但家长们下载安装后,园方后续的通知消息还是通过微信群发布,这款APP最终只被当成了收费工具。每月月初,园方都按照上个月孩子的请假缺勤天数退还一定的学费,相比起以前直接把钱打回银行卡里,用了APP后,钱只能退到APP账户,而APP居然没有提现功能,苏鹏总是看着账户里的一两百块钱干瞪眼。“直到现在我也没搞清楚为什么要用APP,我也不敢问,只能听幼儿园安排。”
遇到类似问题的,还有小学家长白晶。一个多月前,她收到了学校发来的通知,要求全体家长下载一款反诈APP,下载并注册之后,还需要向学校报告。“说是最近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高发,让家长必须下载。”
虽然知道学校是出于提醒家长的好意,但白晶不太理解的是,如果真的是要让家长加强防范,比起下载APP,明明通过开家长会的方式更为直接,但学校并没有这么做。而且在下载APP的通知发布之后,学校再没有针对这款APP有过任何的使用培训。APP里的功能很多很杂,白晶自己也不太能摸索清楚。“感觉像应付差事一样,光是下一个APP不知道怎么用,那有什么意义呢?”
校方
应用不好用 老师挺为难
对于家长的不解,长期负责学校行政事务的吴老师表示,出于各种原因,有时学校确实会要求家长下载某个APP。“一般来说,学校都会告知家长这个APP有什么作用,如果家长对功能不太清楚,也会有专门的老师负责解答。”
而为了更好地与家长沟通,学校也会尝试使用一些专用APP。吴老师表示,在微信群尚不普及时,他所在的学校就使用过一款信息类APP用于发布通知,但后来才发现,APP的家长端在使用时居然需要收费,接到家长反馈之后,没过多久就停用了。
“后来改用了微信群,学校跟家长的沟通比以前方便了不少,但还是会出现问题。”有班主任向吴老师反映,有时在微信群里发通知,会遭到家长的私下反对,“比如有一个比赛,班里有学生得奖了,本来是好事,老师在群里发一个结果通知,个别没得奖的孩子家长就会不乐意。”甚至有些时候,得到表扬的孩子家长也会给班主任发信息,表示不愿意让孩子在班里出风头,希望老师不要再公开表扬。
除此之外,老师在群里发通知时,家长们还得一个个地接龙回复,表示看到了信息。微信里一时“提示音四起”,老师和家长都倍感压力。“有时候通知比较重要,老师得时刻盯着群,看看是否每个孩子家长都回复了。有的家长看到消息了却没回,老师还得单独发信息或者打电话确认。”
去年,学校尝试使用了另一款家校沟通APP,之前遇到的问题有了一定缓解。新APP能够把通知单独发送给每一个家长,通过系统还能看到家长是否阅读了信息。虽然功能上方便了老师,但因为新APP并不如微信那般普及,有些家长在使用上还是有困难。“我们甚至把孩子都培训会了,但家长还是说不会用,最后老师又得在微信里发一遍,工作量也增加了。”
软件
广告藏其中 想用先授权
除了使用上不如微信简单,有些打着“家校沟通”旗号的APP和小程序甚至还暗藏着猫腻。记者点开了一款号称“专门为家校班级群打造”的接龙小程序,在操作教程页面,居然看见了一款保险广告。退出再点进去,页面中又变成了一款小游戏的广告。还有的小程序,每次点进去就会先看到广告,随后才是功能界面。
而另一款名为“××家校通”的APP,在安装页就要求使用者提供包括位置、相机、存储、设备信息在内的11项权限授权,如果拒绝则无法使用。注册成功之后,记者发现该APP除了有家校沟通功能,还另外搭载了网课服务,而且还会弹出收费网课的弹窗广告。
记者尝试下载了多款家校沟通APP,其中只有少部分可以直接使用,大部分APP都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授权,有的APP在使用时甚至还要填写学生的身份证信息。而在部分APP的用户评论区,也有家长反映APP存在更新难,频繁闪退等技术性问题。
事实上,工信部曾经发布过多次《关于侵害用户权益行为的APP通报》,其中就出现了部分教育类APP的名字。根据通报,这些APP涉及过度索取权限、私自搜集个人信息、超范围收集个人信息、不给权限不让用、私自把信息共享给第三方等问题。
在家长白晶看来,既然是学校要求安装的APP,应该不会涉及信息被运营方泄露给他人的问题。但即使不主动泄露,信息也有被人恶意盗取的风险。“作为家长,心里总归是不踏实。如果能不用这些APP最好,如果非要用,至少别要求家长在APP中填太多的个人信息。”
另一款家校沟通APP,除了沟通功能,APP里还在售卖网课。
正说
使用软件前应征询家长意见
在家校沟通方面,究竟应该使用微信群,还是使用专门的APP?在教育专家范佩芬看来,这要根据幼儿园、学校和家长的需求来具体分析。“如果家长普遍认为微信群已经够用,就没有必要再多下载一个APP增添负担。”
范佩芬认为,如果微信群不能满足沟通需要,必须要借助其他APP,最根本的原则是不能收费,否则很容易引起家长的反感。而在APP的功能上,幼儿园和学校也应该事先充分了解,到底它能做哪些事,比起微信有怎样的优势,“不能以创造新奇为目的去使用APP,也不能只站在为园方校方节约精力的角度。如果使用APP之后,反而会造成家长一方的不便,那还不如不用。”
事实上,针对教育APP的使用问题,教育部等八部门曾经印发了《关于引导规范教育移动互联网应用有序健康发展的意见》。其中提到,教育APP的选用应当充分尊重教职工、学生和家长的意见,并严格选用标准、控制数量、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负担。但有家长表示,学校发布通知要求家长下载APP时,并未事先征询家长的意见。
“事先征求家长意见,也是幼儿园和学校负责任的体现。”即使意见征集通过,到了实际使用阶段,幼儿园和学校仍然应该主动询问家长的意见,及时听取家长的反馈,“有些问题,是在实际使用当中才发现的。如果APP确实对家长造成了困扰,幼儿园和学校应该及时停用,回归家长更能接受的沟通模式。”本报记者 莫凡
来源:北京晚报
非要家长下载,是什么操作?
“各位家长,请按通知下载APP,成功下载后请回复。”在部分幼儿园和学校的微信群,家长不时会收到类似口吻的通知。随后,微信群里便是一连串的“收到,已下载”,消息提示音不绝于耳。
虽然响应得十分迅速积极,但也有家长心里在暗暗打鼓:“这个APP有什么用?我非下载不可吗?”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有的APP不但在功能上有“画蛇添足”之嫌,家长还会因为填写了个人信息而惴惴不安,生怕信息泄露。
家长
咱也不会用 咱也不敢问
幼儿园家长苏鹏在班级微信群里收到了一条要求下载某APP的信息。根据园方的说法,园方今后将通过这款APP发布通知,孩子上幼儿园的费用也将通过APP收取。
“收到消息之后,我和很多家长都一头雾水。”苏鹏表示,老师平时有通知都会在微信群里发布,长期以来没觉得有什么问题,为何突然就要改用APP呢?而在收费方面,幼儿园此前每个月都是直接从家长的银行卡中扣款,这次改用APP后,家长还得在APP中再绑定一遍银行卡,感觉多此一举。
更让苏鹏疑惑的是,虽然号称要通过APP发通知,但家长们下载安装后,园方后续的通知消息还是通过微信群发布,这款APP最终只被当成了收费工具。每月月初,园方都按照上个月孩子的请假缺勤天数退还一定的学费,相比起以前直接把钱打回银行卡里,用了APP后,钱只能退到APP账户,而APP居然没有提现功能,苏鹏总是看着账户里的一两百块钱干瞪眼。“直到现在我也没搞清楚为什么要用APP,我也不敢问,只能听幼儿园安排。”
遇到类似问题的,还有小学家长白晶。一个多月前,她收到了学校发来的通知,要求全体家长下载一款反诈APP,下载并注册之后,还需要向学校报告。“说是最近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高发,让家长必须下载。”
虽然知道学校是出于提醒家长的好意,但白晶不太理解的是,如果真的是要让家长加强防范,比起下载APP,明明通过开家长会的方式更为直接,但学校并没有这么做。而且在下载APP的通知发布之后,学校再没有针对这款APP有过任何的使用培训。APP里的功能很多很杂,白晶自己也不太能摸索清楚。“感觉像应付差事一样,光是下一个APP不知道怎么用,那有什么意义呢?”
校方
应用不好用 老师挺为难
对于家长的不解,长期负责学校行政事务的吴老师表示,出于各种原因,有时学校确实会要求家长下载某个APP。“一般来说,学校都会告知家长这个APP有什么作用,如果家长对功能不太清楚,也会有专门的老师负责解答。”
而为了更好地与家长沟通,学校也会尝试使用一些专用APP。吴老师表示,在微信群尚不普及时,他所在的学校就使用过一款信息类APP用于发布通知,但后来才发现,APP的家长端在使用时居然需要收费,接到家长反馈之后,没过多久就停用了。
“后来改用了微信群,学校跟家长的沟通比以前方便了不少,但还是会出现问题。”有班主任向吴老师反映,有时在微信群里发通知,会遭到家长的私下反对,“比如有一个比赛,班里有学生得奖了,本来是好事,老师在群里发一个结果通知,个别没得奖的孩子家长就会不乐意。”甚至有些时候,得到表扬的孩子家长也会给班主任发信息,表示不愿意让孩子在班里出风头,希望老师不要再公开表扬。
除此之外,老师在群里发通知时,家长们还得一个个地接龙回复,表示看到了信息。微信里一时“提示音四起”,老师和家长都倍感压力。“有时候通知比较重要,老师得时刻盯着群,看看是否每个孩子家长都回复了。有的家长看到消息了却没回,老师还得单独发信息或者打电话确认。”
去年,学校尝试使用了另一款家校沟通APP,之前遇到的问题有了一定缓解。新APP能够把通知单独发送给每一个家长,通过系统还能看到家长是否阅读了信息。虽然功能上方便了老师,但因为新APP并不如微信那般普及,有些家长在使用上还是有困难。“我们甚至把孩子都培训会了,但家长还是说不会用,最后老师又得在微信里发一遍,工作量也增加了。”
软件
广告藏其中 想用先授权
事实上,工信部曾经发布过多次《关于侵害用户权益行为的APP通报》,其中就出现了部分教育类APP的名字。根据通报,这些APP涉及过度索取权限、私自搜集个人信息、超范围收集个人信息、不给权限不让用、私自把信息共享给第三方等问题。
在家长白晶看来,既然是学校要求安装的APP,应该不会涉及信息被运营方泄露给他人的问题。但即使不主动泄露,信息也有被人恶意盗取的风险。“作为家长,心里总归是不踏实。如果能不用这些APP最好,如果非要用,至少别要求家长在APP中填太多的个人信息。”
另一款家校沟通APP,除了沟通功能,APP里还在售卖网课。
正说
使用软件前应征询家长意见
在家校沟通方面,究竟应该使用微信群,还是使用专门的APP?在教育专家范佩芬看来,这要根据幼儿园、学校和家长的需求来具体分析。“如果家长普遍认为微信群已经够用,就没有必要再多下载一个APP增添负担。”
范佩芬认为,如果微信群不能满足沟通需要,必须要借助其他APP,最根本的原则是不能收费,否则很容易引起家长的反感。而在APP的功能上,幼儿园和学校也应该事先充分了解,到底它能做哪些事,比起微信有怎样的优势,“不能以创造新奇为目的去使用APP,也不能只站在为园方校方节约精力的角度。如果使用APP之后,反而会造成家长一方的不便,那还不如不用。”
事实上,针对教育APP的使用问题,教育部等八部门曾经印发了《关于引导规范教育移动互联网应用有序 健康 发展的意见》。其中提到,教育APP的选用应当充分尊重教职工、学生和家长的意见,并严格选用标准、控制数量、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负担。但有家长表示,学校发布通知要求家长下载APP时,并未事先征询家长的意见。
我觉得这个要求不合理。学校要求家长下载这个APP无非就是为了提高下载量和增加注册人数,从而扩大这个APP的影响力。我觉得不合理的原因在于:第一,学校的这个要求侵犯了家长的个人隐私,因为在现在的互联网时代,一旦注册了这个APP的账号,这个APP就会获取用户的个人信息。而且现在的账号都是实名制的,一旦信息泄漏,就会让诈骗分子有可乘之机。
第二,每个人想要下载什么样的的APP是个人的自由吧,也不是每一位家长都愿意下载的。要求别人下载就有点说不过去了吧。况且现在的政务办理很多都不需要APP了,只需要在微信小程序或者支付宝就能办理,而且还更加方便快捷,部分的政务APP还存在使用难的问题,有些家长使用起来极其不便,还不如支付宝和微信使用方便。虽然说现在是信息化的社会,几乎每个人都在使用智能手机,但是也不排除还有个别家长使用老人机,要求这一部分家长下载APP,这不是为难他(她)们吗?
第三,不管学校是出于什么原因要求家长们下载政务APP,我觉得他(她)们都没必要去做这个事情。因为这不是公民所要履行的义务,也不是什么道德上的要求,而且学校也没有这个权利要求家长们这样做。下载与不下载都是家长们的自由,学校无权干涉。
第四,这既然是一个政务APP,为什么还要要求别人下载来提高它的知名度呢。因为按道理来说的话,这种政务办事类的软件,应该是很多人下载才对的,毕竟每天要办理事务的人也不少。这是一个值得令人深思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