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回应监管,腾讯整顿公告是真是假

据报道,有消息称,腾讯于1月31日紧急下线了“腾讯信用”平台,原因有可能是遭遇监管喊停。根据消息方透露,本次腾讯接到相关通知的产品包括其旗下的微粒贷、微分乐、即有分期、招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3-04 22:53:12

据报道,有消息称,腾讯于1月31日紧急下线了“腾讯信用”平台,原因有可能是遭遇监管喊停。根据消息方透露,本次腾讯接到相关通知的产品包括其旗下的微粒贷、微分乐、即有分期、招联金融等产品,同时所有腾讯征信的合作机构都均全部下线,腾讯方面已将腾讯信用查询功能关闭,个人查询腾讯征信的功能也已关闭。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此前一天(1月30日),腾讯信用分刚刚正式向全国范围开放公测。公开资料显示,用户可以在微信搜索“腾讯信用”公众号,输入自己的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接收到验证码开通后,可看到自己目前的信用分,或者登录手机QQ,在“左上角头像”—“QQ钱包”—”账户”账户内点击“查看我的分数”。

与阿里巴巴集团蚂蚁金服旗下的芝麻信用相比,腾讯征信实际从时间上看晚了三年。虽然也有媒体向腾讯方面求证本次下线原因,截至目前尚无对于此事件的具体回复。

腾讯等13家头部网络金融平台被监管约谈,原因究竟是什么?

因为这些平台都涉及到了一定的金融问题,换而言之,目前的互联网金融将会走向更为良性的运作方向。

以前我们在提到互联网金融的时候,总会和野蛮生长这个词联系到一起。事实也确实如此,特别是在互联网金融高速发展的2015~2018年期间,很多互联网企业开始了互联网金融业务,但之前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并不健康。

我先谈一下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情况。

先不说这一次互联网金融公司被约谈的事情,因为互联网公司有着庞大的用户基础,所以他们在开展互联网金融业务的时候非常方便,我们可以把这种业务理解为线上金融业务,也可以把它简单理解为线上放贷业务。在互联网金融业务发展的这么多年里,这个行业一直处在野蛮生长的状态,并且存在很多问题,很多人对互联网金融持负面看法。

这一次的约谈是为了保证互联网金融业务的良性运作。

也正是因为我上面所说的那个原因,目前这一次的约谈主要是为了保证整体行业的良性运作。因为这些互联网业务的公司都是大型互联网公司,他们在发展业务的时候会有野蛮扩张的可能性,这并不利于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如果不对这些公司进行约束的话,很难保证互联网金融处在公平竞争的秩序之下,更难保证用户的合法权益。

互联网金融涉及到的资金规模非常大。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要集体约谈互联网企业的重要原因,因为当互联网金融业务发展到一定规模的时候,他们所涉及到的资金规模非常庞大,甚至有赶超银行的趋势。如果这些公司在发展业务的时候出现违规动作,我相信监管部门一定会对这些行为进行严惩。

腾讯再次吃大罚单,投资者惊出一身冷汗,平台经济何去何从?

腾讯再次吃大罚单,投资者惊出一身冷汗,平台经济何去何从?


文/金立成


最近,市场监管总局根据《垄断法》再次给国内的平台经济开出了反垄断的大额罚单,其中腾讯因12起案件被市场监管总局开出了顶额惩罚单,每个案件将被给予50万元的罚款,一共被罚600万元。


区区600万元的罚款对数万亿市值的腾讯来说,可以说是九牛一毛,甚至连一毛都算不上。不过这次罚款,套用流行的网络术语来说, “伤害性不大,但侮辱性极强。”


所谓伤害性不大,也就是罚款的确少,短期不会损害股东的利益;所谓侮辱性极强,也就是公司的基本面很可能因此而改变,长期大概率会伤害股东利益。


“春江水冷鸭先知”,上个月腾讯的大股东南非报业集团才被爆出要减持股份,而且减持数量不确定,这直接伤害了二级市场的投资者们,尤其是那些“长期持有”的价投们。


笔者有理由相信,大股东看到这样的大额罚单公告时,内心并不会感到惊奇,不会有太大波澜,这是因为它作为一个腾讯的战略投资者,陪跑了20年以上,肯定对公司的基本面了如指掌,并比很多指责它的小股东们掌握更多的内幕消息。


如果一家公司的股份被大股东减持,尤其是大比例减持时,这大概率并不是什么利好消息。如果投资者刚好有持仓,一定要在这个时候重新评估自己的投资决策,千万不要用“屁股”来替代“脑袋”来思考。


腾讯被大股东减持,又被市场监管总局顶额处罚,叠加新《反垄断法》将于今年8月1日正式生效,一连串的信息叠加在一起,足以引起投资者的重视了。


虽然这次腾讯被罚款总金额不高,但足以说明了监管层的态度:对当前国内垄断型互联网平台的无限扩张进行打压,这无疑会影响投资者对企业基本面的重估。笔者认为, 不少平台经济常年积累的护城河开始变浅,逐步走向崩塌和瓦解。


很多人都说,投资就是买垄断,此话没错。可是,一家企业的市场垄断地位能保持永恒不变吗?投资者和企业管理层可以完全做到无视政策风险了吗?显然不能。


做投资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很难保持静态不变,事物总是在不断运动、发展和变化中的,这个世界上没有、也不存在一劳永逸的投资。盲目“长期持有”就能投资成功绝对是一句骗人的假话!及时止盈止损,根据市场的变化做出动态调整,才是理性的投资行为。


那些自认为可以靠着投资“垄断性”企业,就能让自己躺赚一辈子的投资者,应该醒醒了!忽略时代的变迁、企业的经营周期和生命周期、政策的变化,就 把阶段性的“垄断”当成永恒式的“躺赚” ,应该起来好好照照镜子,问问自己,凭什么这样的好机会就轮到自己了?难道其他人都是傻子吗?


投资并不是静态的,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 路径依赖式的“垄断”还有意义和价值吗?固步自封式的“垄断”还有未来吗?自我陶醉式的“垄断”还能持续吗?


对不少人来说,做投资要做到诚实面对自己、诚实面对现实,这是非常难的。大多数人都有屁股决定脑袋的思维,只要是自己买进了的标的或是空仓了的标的,这时候往往就很难做出合理、客观、理性的判断。这样下去,总有一次会栽上大跟头。


回头看看吧,曾经在商界大获成功的企业家,如今10几年过去了,估计有不少人已经破产或走在破产的路上。财富并没有固定的主人,如果对一点都没有清晰的认知,就不要来做投资了。


作为一名投资者,笔者认为,做投资要永远战战兢兢,永远如履薄冰,保守一点总是对的,在大多数时候,做投资的风险比做企业的风险还要大。一个人在没有退出投资这项 游戏 之前,永远都不要说自己是成功的。毕竟,在这个领域,能够真正做到善终的寥寥无几。


经过辗转反侧的一夜,投资者突然成长了,平台经济也终于睡醒了

#众说 财经 #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