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买来内存64G的手机,系统预装软件就已占用16G?不少人都曾被那些出厂自带,占用手机内存还删不掉的系统预装软件困扰过。
近日,工信部再次发文拟针对移动智能终端的应用软件预置
新买来内存64G的手机,系统预装软件就已占用16G?不少人都曾被那些出厂自带,占用手机内存还删不掉的系统预装软件困扰过。
近日,工信部再次发文拟针对移动智能终端的应用软件预置行为进行规范。《关于进一步规范移动智能终端应用软件预置行为的通告(征求意见稿)》(下称“《征求意见稿》”)中明确要求,移动智能终端生产企业应确保除基本功能软件外的预置应用软件均可卸载,并提供安全便捷的卸载方式供用户选择。同时,实现同一基本功能的预置应用软件至多有一个可设置为不可卸载。
何为基本功能软件?《征求意见稿》划定了以下范围:
(一)操作系统基本组件:系统设置、文件管理;
(二)保证智能终端硬件正常运行的应用:多媒体摄录;
(三)基本通信应用:接打电话、收发短信、通信录、浏览器;
(四)应用软件下载通道:应用商店。
实测:有安卓系统手机品牌预装软件多达56个
在目前市面上使用较多的两种手机系统(iOS系统、安卓系统)及华为的HarmonyOS系统中,哪个系统预装软件占用内存较大?各手机品牌在预装软件上有怎样的表现?南都记者走访了线下门店,测试了苹果、小米、华为、OPPO、vivo、荣耀等主流品牌的手机。
综合来看,在使用安卓系统的手机品牌中,系统占用内存均在16G左右,而iOS及HarmonyOS系统占用内存均为7G左右。在系统占用内存较大的安卓系统中,各手机品牌预装应用(包括基本功能类及第三方应用)的数量在10-50个以上不等,有品牌甚至有多达56个预装应用。
一位手机行业内人士告诉南都记者,真正的基本功能类软件实际上占用的空间不会很大,比如短信一般只占几百k,多的如浏览器也只有一百多兆。
这些软件缘何不能删除?业内人士称“比如手机本身的相机功能,它是要在系统开发阶段就深度适配调校的,每一个型号的机器都要单独做一套系统,如果把它去掉了再去装第三方相机,可能会有不稳定的情况。但是除了这种跟底层系统开发相关的应用,天气、日历、计算器、指南针、手机管家等都属于预装的第三方软件,应可删除。”
多数手机预装有实现同一基本功能的应用软件
值得注意的是,南都记者在测试中看到,每一部安卓系统的手机中都预装有“游戏中心”和“应用商店”两款应用,它们实则属于实现同一基本功能的预置应用软件。记者测试看到,随机选择“游戏中心”中任几款游戏,都能够在“应用商店”里搜到并下载。
“游戏中心”点开就能看到琳琅满目的手游应用,它的独立存在,一定程度上成了诱导未成年人沉迷游戏的“定时炸弹”。此前,深圳市民陈先生就向南都记者爆料,自己11岁的孩子在用姥姥的手机上网课时无意中看到“游戏中心”后被吸引,在里面下载了一款游戏并偷偷消费了近两千元。
这款“游戏中心”现在能否卸载?南都记者看到,在测试的小米、华为、OPPO、vivo、荣耀、三星等品牌的手机中,大多数品牌的手机预装的“游戏中心”目前已经可以自行卸载,不过仍有少数品牌的手机尚不能卸载。
此外,还有一些预装的音乐及视频等APP,部分品牌的手机也不能卸载。南都记者看到,某品牌手机仅预装的音乐APP(不包括已产生的数据)就占去了488M的空间。前述手机业内人士告诉南都记者,“如果有些品牌自带的音乐APP等不能删除,应该是出于他们签过的商务条款的考虑,里面绑定了一些伙伴的合约。”
测试过程中,记者还看到,部分手机品牌并未清晰标注系统本身占据的空间,仅标注了用户可使用的剩余空间或数据所占空间。
游戏中心里琳琅满目的游戏应用。
卸载预装软件动了手机厂商的蛋糕?
实际上,早在2016年12月16日,工信部就印发《移动智能终端应用软件预置和分发管理暂行规定》,要求生产企业和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应确保除基本功能软件外的移动智能终端应用软件可卸载,且在不影响移动智能终端安全使用的情况下,附属于该软件的资源文件、配置文件和用户数据文件等也应能够被方便卸载。
但即便如此,许多预装软件及产生的数据仍无法卸载及删除。还有手机用户表示,虽然有的软件有“卸载”选项,但是却在操作时显示“系统问题导致卸载失败”。
为何预装软件难卸载,要求卸载是否动了手机厂商的“蛋糕”?某手机厂商告诉南都记者,预装带来的收入实际上已经不是目前的主要盈利模式了,目前手机企业主要靠长期的互联网收入,一般可分为三类:电商,游戏(如充值,买装备等)和增值服务(如会员,云服务等)。
不过,业内人士称,类似“游戏中心”等APP被要求可以卸载后,可能会损失一部分来源于游戏中心的收入。而对于第三方应用软件企业而言,缺失了预装软件带来的盈利,后续可能会转向其他广告渠道营销。
采写:南都记者 严兆鑫
手机预装软件数量多、占空间、难卸载,长期受消费者诟病。而背后,是手机厂商庞大的预装软件收入利益链。有老牌手机大厂相关负责人向南都记者透露,有手机大厂来自预装软件的收入实际每季度就高达上亿元。
南都于3月2日发起关于手机使用体验的问卷调查,截止3月12日,共收到678份问卷,其中,62.21%的受访者均反映手机预装软件数量多且占用内存,自己日常很少使用,会删除其中绝大部分;在软件类型上,XX社区XX商城、皮肤功能类及系统自带的音乐、视频类APP都是多数受访者认为非必要预装的软件。
从综合结果看,部分预装软件并不讨喜,一定程度上给用户的使用体验带来了影响。有专家表示,部分预装软件还有自启动、自唤醒等特点,不仅影响手机的流畅度,还会影响手机的使用寿命。
为此,南都记者在中国手机市场占有率排名靠前、使用安卓系统的手机品牌中,随机抽取了部分在2021年底发布,价位相近的手机进行了实测,测试手机品牌包括华为、荣耀、小米、OPPO、vivo。测试看到,各品牌手机预装软件至少50+,且普遍存在数量“臃肿”,功能重叠的情况。
实测
OPPO、vivo、红米预装软件数量均超50 +
OPPO手机预装软件数量高达56个
南都记者对华为nova9、荣耀60、OPPO A93s、红米Note11pro和vivoT1x五款手机的预装软件进行了实测和数据整理。其中,OPPO、红米和vivo在测试时将手机恢复出厂设置,测试结果为重新激活后展示的系统预装软件及第三方APP;华为nova9、荣耀60数据来自官网预置软件信息公示。
记者测试看到,目前市面上多数手机的预装软件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官方内置应用,如应用商店、视频、音乐等,另一类是第三方内置应用,如手机淘宝、抖音等,目前除了影响系统运行的基础软件,绝大多数APP都可自行卸载。
但综合来看,各品牌预装软件的数量“臃肿“,至少50+似乎成了各厂商心照不宣的默契:测试看到,OPPO、vivo和红米的预置软件数量分别为56、54、52个(未计算各类提供系统组件的底层应用)。(注:华为及荣耀官网信息公示含各类提供基础组件的应用,因此未计算总数。
OPPO、vivo两款手机无法在桌面直接卸载
记者测试看到,预装软件看似“臃肿”,实则官方内置应用与第三方内置应用普遍存在功能重叠。如OPPO、红米都已有系统自带的浏览器,但同时又预装了QQ浏览器、UC浏览器;OPPO、vivo都有自带商城,但仍预装了拼多多、京东、手机淘宝和淘宝特价版,红米除了自家的小米商城,也同时预装了淘特、手机淘宝和拼多多。
此外,在各手机厂商自主开发的系统软件中,多个应用之间功能互补,同一种类型下的预装软件总是“分身”出多个软件。例如,在 游戏 相关的软件中,OPPO手机同时自带 游戏 中心、 游戏 空间、小 游戏 三个APP,红米手机也同时有小米有品、小米商城和米家三个电商APP。
此类情况很难不受消费者诟病。此前,有消费者在知乎提问,小米有品、小米商城和米家三个小米的电商APP“感觉都差不多,该以哪个为主?已经快晕了。”对此,小米有品官方账号回复称,之所以会出现三个电商APP,是为了满足更多用户的消费需求。然而,网友对小米的回应并不买账,评论中仍充斥着对三款APP的投诉。
在卸载便捷度上,记者还看到,虽然“ 游戏 中心”、“商城”、“社区”这类每款手机都会预装的软件基本都已可卸载,但在OPPO、vivo这两款手机中,并不能在桌面直接卸载,还需要多点击一个“应用信息”的界面才能找到。
此外,在第三方内置应用中,华为和荣耀的第三方内置应用数量最多,分别为21个和26个;其次是OPPO,有18个第三方内置应用;vivo和红米相对较少,共15个。
起底
预装软件难“瘦身”: 大厂商每季收入可达上亿
老牌手机厂商负责人:预装贡献了相当一部分收入
显然,就软件种类和功能而言,许多手机的预装软件在很大程度上都可以“瘦身”。此前,也有手机厂商进行过尝试,但最终却以失败告终。
2021年,魅族18系列手机在宣传时打出“三零”旗号,即零广告、零推送、零预装,这是近年来首次有手机厂商公开正视这一问题,发布零预装的产品。但2021年9月,魅族 科技 有限公司官博@Flyme发布了《致魅族用户的一封信 》,表示由于市场竞争过于激烈,魅族还是决定保持和行业一致的运营策略,此后产品还是会预装应用以及推送广告。
对于手机厂商而言,预装软件为何如此难“瘦身”?有老牌手机厂商的相关负责人向南都记者透露,目前预装软件难减少主要有两方面原因。首先,应用预装确实贡献了厂商很重要的一部分互联网收入。“以某手机大厂2021年第三季度财报中互联网服务收入为73亿元为例,综合行业内情况看,来自预装软件的收入在其中至少应占10%以上,这仅是预装软件在一个季度中带来的收入。”
此外,特别是在当前硬件差异化越来越小,竞争进入红海的情况下,手机硬件的毛利率也越来越小,厂商会更加依赖互联网收入。“在未找到更好的盈利模式之前,说取消预装,完全抹掉这块的收入是难以接受的。”
其次,手机上的许多必备软件有较高的技术、资源、版权、资质等门槛,在这种情况下,手机厂商普遍认为没有必要去“重新发明轮子”。“像输入法,地图,音乐,视频,浏览器,新闻,支付等,第三方都已具备成熟方案。”
未来,预装软件该如何优化?前述厂商负责人表示,手机预装应用较为理想的情况是不占用任何系统空间,应用可以在用户需要的时候即点即用,这就是云手机、快应用、小程序等正在 探索 的前景目标。“现在许多手机厂商已经在操作系统云端化的方向加大了投入。相信未来手机都不需要有下载、安装应用的过程。”
相关部门多次整改效果有限
对于手机预装APP现象,相关部门已经多次出手规范,但效果十分有限。
2013 年,工信部发布的《关于加强移动智能终端进网管理的通知》明确,手机在申请移动智能终端进网许可时,应当申报预置应用软件基本配置信息。此举将手机预装APP纳入了管理范围,但是未明确该如何管。
2017年7月,工信部又印发了《移动智能终端应用软件预置和分发管理暂行规定》,其中规定,生产企业和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应确保除基本功能软件外的移动智能终端应用软件可卸载,但未明确基本功能软件的范围。
今年2月,工信部再次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移动智能终端应用软件预置行为的通告》,此次规范进一步明确了不可卸载的预装APP类型、范围、数量,并要求提供安全便捷的卸载方式供用户选择。
实际上,预装软件并非仅仅影响消费者的了使用体验。中国互联网协会法工委副秘书长、中消协律师胡钢表示,此类预置软件在消费者购买手机时,普遍未提前告知消费者详情,实则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对此,胡钢建议,在加强监管的同时,还应成立一个类似集体指控的组织,提高违法成本。
广东晟典律师事务所律师毛鹏认为,商家在手机销售时,强迫安装与手机正常使用毫无关系的软件,实际是一种变相捆绑销售。此外,对于消费者而言,假设购买一个128G的手机,但里面有部分空间是被与手机使用无关的软件占用,消费者实际可以使用的内存明显不足,也属于“货不对板”,可以提出投诉和维权。
毛鹏建议,要平衡各方利益,可以引导厂家将与正常使用无关的软件,不要直接预先下载在手机中,占用手机内存,而是可以考虑在手机中预留一个安装窗口,窗口里有手机厂家推荐用户下载的软件,让用户有机会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下载,将选择权还给用户。
策划:王莹
统筹:李颖
制图:何欣
技术:占华平 梁秀霞
实习生荣韵对此文亦有贡献
根据工信部的要求明天(7月1日)起,智能手机厂商预装的软件必须可卸载,而且未经用户同意不得擅自在终端中安装应用软件。
该项规定在去年年底发布,工信部要求从2017年7月1日起,手机厂商正式执行《移动智能终端应用软件预置办和分发管理暂行规定》。
该项《规定》主要要求生产企业和互联网信息提供者应确保除基本功能软件外的移动智能终端应用软件可卸载。对于已被卸载的预置软件在移动智能终端操作系统升级时不被强行恢复;而且未经用户同意不得擅自在移动智能终端中安装应用软件,并提示用户终端在销售渠道等环节被装入应用软件的可能性、风险和应对措施。
另外,未经明示且经用户同意,不得实施收集使用用户个人信息、开启应用软件、捆绑推广其他应用软件等侵害用户合法权益或危害网络安全的行为。
据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发布的2014年《中国安卓手机预装产业及用户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基本上75%的安卓手机都被安装了6款以上预装软件(不包括相册等手机基本功能软件),平均每部手机拥有8.2个预装软件。
手机预装软件已经形成一条完整产业链条,对于手机厂商来说已经成为了收入的一部分,而对于软件公司来说则是刷量的重要途径之一。工信部的此项规定对用户来说是一大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