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后的西安,万物复苏。
春风徐徐吹来,赶走了冬季的严寒,却没有带走软新业主的焦虑。
前几天,西安主城连接西咸的五大通道开工,这本是交通建设的新升级,但软新业主们却因此吃不好
立春后的西安,万物复苏。
春风徐徐吹来,赶走了冬季的严寒,却没有带走软新业主的焦虑。
前几天,西安主城连接西咸的五大通道开工,这本是交通建设的新升级,但软新业主们却因此吃不好,睡不着。
这是软件新城业主过于敏感?
还是真的这个规划欠考虑呢?
01
业主在纠结什么?
事情是这样的:去年,“软件新城”升级为“丝路软件城”,同时天谷四路被定为“一级快速路”,但当时并没有确定会以哪种形式建设(高架或者穿越隧道)。
于是天谷雅舍的业主们询问了相关部门,得到的回复也是“须通过专家论证后方可决定”。
就在上个月,“西咸新区快速路开工仪式”突如其来,天谷四路成了全线高架路的规划更让天谷雅舍的业主们猝不及防。
之后业主们询问高新地产,地产却表示“我们也不知道”。
,时长00:44
但不得不说这说辞确实有点不走心。
因为高新地产距离高架桥施工的路桩处仅30米左右,在自家门口将道路绿化改为施工状态,这工程也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做完的吧。
难不成这儿的人都是“睁眼瞎”吗?几十米的距离看不见在干什么吗?
除此之外,天谷雅舍临近高架桥的是18#、19#、20#,我们观察其中18#2单元的售房表发现,5层与6层的价格比3层和4层的还要低,而7层与8层的价格也是比3层和4层低,熟悉楼层定价的朋友都知道,楼层价格是两头低中间高,基本都是由低至高的定价,这其中透露了什么消息?也许早都为高架做准备了!
而且在2月27日,有刚成交的业主说自己买房的时候,置业顾问什么都没有说,根本没有提到门口有高架桥的事情,自己看到其他业主在讨论,才知道门口有高架桥。
这难道不是明晃晃的刻意隐瞒吗?
下图是小猩在去年拿到的内部资料,能看得出来,天谷四路有可能就是一条高架线路,高新地产怎么会什么都不知道呢?
要想富,先修路,家门口修路理应是一件拍手叫好的事情,天谷业主们这么一闹,旁观者都觉得是他们矫情。
其实未必,业主委屈的是这是一次毫无心理防备的规划,如果购房前知道的话,内心多少会掂量一下自己是否适合这个项目。
本是冲着西北第一“被动房”,结果这次是真“被动”了。
这对天谷雅舍的业主们来说,就是刻意隐瞒!是知情不报!
很明显,大家权益已经受到了侵害。
因此,近日出现了一则名为《高架盖在雅舍旁,高新“请”你来买房》的文章,我们也了解到了天谷雅舍业主们发自内心的声音。
,时长00:52
业主无奈,也只能用这种博人眼球的方法引起大家的关注,以此保护自己的权益。
02
利大于弊?
说到底,这件事件的矛盾点就在于天谷四路成为了全线高架路。
那这条高架路线的存在,对这个板块是利大于弊吗?
我们从整个板块来看,陈之路至科技二路的高架桥是穿过了软件新城,从城内一路直通昆明池。
关于这个高架官方给出的理由为:“采用科技路、科技二路、科技六路等快速路向西连通昆明池,充分发挥区域优势,为辖区内居民出行游玩提供通畅的道路条件。”
出行游玩是生活中的一部分,而日常的上下班“通勤”才是大家可能最刚需的一个顶级需求,但是这座桥硬生生的把软件新城北向的居住区向南向产业区转移的过程中阻断了,这个才是核心问题!
这对在软新板块的上班族来说,根本没有解决交通堵塞的问题,甚至上班还有可能需要绕路。
去过重庆的朋友应该能理解这种感觉,我和你只隔了十米,但你在上面,我在下面,我们要想碰个头,还得绕一大圈。
当然,官方也提到这条道路的建成后,可以让住的更远的人在这儿上班更方便,能够缓解核心区的堵车问题,也对以后人才引入、产业发展有更大的推力。
类似的案例还有昆明路,昆明路的高架桥与附近的住宅挨得非常近,它实际上给周围居民产生大量的噪音等影响,而附近居民因为这个桥的跨度设计,导致昆明路周围居民并不能很好的上桥通行。
如果说过去昆明路高架是因为资金投入捉襟见肘,又或是过去规划欠考虑,那对于现在软件新城而言,高新的GDP为西安各区域最高,而软件新城聚集了陕西、西安 90% 以上的软件研发企业,云汇谷(西安软件新城研发基地二期)等为代表的自主创新产业集群。
在这样的一个区域,并且周围的居民也是承担了相当高的房价,都2022了,难道不应该考虑一下如何去完善,如今的规划还按照过去方式,未免有些过于简单粗暴了!
03
是打通不是切割
道路的升级是好事,但也不应该牺牲老百姓的舒适度。
对于打通沣东与西三环以东的交通来说,是利好!但是,目前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是不是对的我们需要辩证来看。
据了解,高架桥的起桥点或许在图中的①或者②处。
如果起桥点在①的话,那么从起点出发就可以通过西三环之后,可以直上绕城高速,但这样直接将丝路软件城进行了南北切割,区域之间的联系或许没有那么紧密,再加上云轨会路过天谷四路和云水一路附近,所以要是高架桥起点在①,那必然整个高架桥会架得更高,未来开车经过此处,想必会有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吧。
也有可能为了避开云轨,会将起桥点放在②处。
而起桥点在③(云水四路和科技二路交汇处)相对来说更加合理,出于对软件新城北面居住区到南边工业便利,和软件新城的城市界面,以及一个基于密集居住区的考量,所以,我们认为起桥点放在③是最为合理的方案,它既解决了沣东到高新的出行便利性问题,也同时兼顾了我们上述所提到的问题。
如果从③起桥,唯一的遗憾可能是中间的部分通行能力下降,会带来交通压力。
而想要解决困局,最好的办法是——“隧道”。
如果将高架桥改为走地下的话,那以上情况都会迎刃而解。
很好的平衡了噪音对周围居民的影响,还有城市界面也会整洁很多。
但是采用“隧道”方法的话,据小猩了解成本会有一定上升,不过还是那句话,我们认为在这样的一个企业云集的区域,以及昆明池于整个西安的意义,还有打通西咸对于西安的意义而言,我们认为这个多出来的成本是合理的。
【写在最后】高新区作为西安的新起之秀,如今承受了太多,这里聚集着西安最多的产业,聚集着西安的高技术人才,也聚集着西安的高价房群。
高新是西安乃至陕西经济的经济引擎,这几年的建设成果有目共睹,它为西安产业转型、产业升级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也给西安这个古城注入了无限的活力。
我们期待它变得更好,我们期待这里聚集更多的人才,也期待它能够为西安的蜕变以及稳住新一线城市定位提供更大的支持!
同时也期待决策者在做出判断的时候,可以更多的考虑附近居民的“声音”,相信高新区有实力拿出一个让所有人都满意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