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音乐 周杰伦,腾讯音乐会周杰伦

“后版权”时代,腾讯音乐还能否靠“老关系”闯出一片“新天地”?
文丨BT财经 毓言‍
2022年的“520”,一场九年前的演唱会在众多内容中突出重围,霸占各大社交媒体热榜,而操盘者正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4-22 03:54:34

“后版权”时代,腾讯音乐还能否靠“老关系”闯出一片“新天地”?

文丨BT财经 毓言‍

2022年的“520”,一场九年前的演唱会在众多内容中突出重围,霸占各大社交媒体热榜,而操盘者正是腾讯音乐(TEM.US)2020年推出的TME live全景音乐现场演出品牌。

周杰伦《魔天伦2013演唱会》在微信视频号、腾讯音乐、QQ音乐等腾讯平台开启线上重映,开播仅1小时,腾讯音乐和TME live两个入口的观看量突破1300万。当晚,这场穿越时空的演唱会吸引了超过5000万人“围观”。

在几天之前,腾讯音乐刚刚发布了2022年一季报,在线音乐服务和社交娱乐大业务板块创收能力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

有媒体称,这场演唱会或许是腾讯音乐失去版权“护城河”之后,为突破同质化的无奈之举。

事实真是如此吗?

秀场直播变成“疲惫现金牛”

5月16日,腾讯音乐披露2022年第一季度未经审计财务报告。

数据显示,腾讯音乐总营收66.4亿元,同比下降15.1%。其中,两大业务板块创收能力均呈持续下滑态势,在线音乐服务收入26.16亿元,同比下降4.84%;社交娱乐服务收入40.28亿元,同比下降20.63%,社交娱乐服务业绩的下滑对营业收入的影响最为显著。

从两项业务的占比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腾讯音乐在线音乐服务收入占总营业收入比重为39.40%,社交娱乐服务收入占总营业收入比重为60.6%。也就是说,腾讯音乐的的业绩支柱并不是音乐,而是直播、K歌等业务场景。

在其他泛娱平台的挤压下,秀场直播不仅要在同赛道内打好抢占用户时长的战役,还要抵御短视频平台优质内容对用户的吸引。

数据显示,2022年第一季度,腾讯音乐社交月活跃用户人数(MAU)为1.62亿,同比下降27.68%,已连续下降8个季度,达到近五年最低点。社交娱乐付费用户缩减至830万元,同比下降26.5%,也已连续7个季度同比下降。表明曾多年支撑腾讯音乐业绩和现金流的社交娱乐业务正在持续衰退。

除泛娱行业冲击的因素之外,2020年以来持续加码的直播监管也是导致腾讯音乐社交娱乐业绩下滑的原因之一。

2022年5月7日,中央文明办、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关于规范网络直播打赏 加强未成年人保护的意见》,政策要求网站平台应在本意见发布1个月内全部取消打赏榜单,禁止以打赏额度为唯一依据对网络主播排名、引流、推荐,禁止以打赏额度为标准对用户进行排名,禁止未成年人参与直播打赏,对连麦PK玩法也增加限制。

重重规定下,“榜一大哥”将从此退出直播界,流量红利也在政策落地后逐渐褪去。腾讯似乎也已认识到这点,开始寻找新的“现金牛”,探索线上演出的新道路。

根据艾瑞咨询2022年3月发布的《2021年中国线上现场音乐演出产业研究报告》显示,2021年抖音、网易云音乐、摩登天空举办的线上演唱会次数分别为0、3、4次,腾讯音乐则是56次。

知名财经评论员李金分析认为,重启九年前周杰伦的演唱会,腾讯音乐的“新道路”的试水看似前卫,到底是不是可以令其转危为安甚至重回巅峰,还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比如,线上演唱会宣发是否到位;如果缺少了“旧情怀”的滤镜加持,消费者还会不会为此买单;疫情过后,线上演唱会是否还具备发展条件尚不明朗。

付费率增长背后的“困境”

自2021年开始,腾讯音乐就明确了音乐付费订阅的增长指引,虽然2022年第一季度的营收情况并不优异,但在付费情况方面完成增长目标,表现可圈可点。

报告期内,在线音乐订阅收入为19.9亿元,同比增长17.8%。达到8020万,同比增长31.7%。在线音乐付费用户数量环比增长400万。支付率为13.3%,高于 2021年第四季度和第一季度的12.4%和9.9%,实现了用户规模和付费率双增。

但“双增”的代价同样惨痛,将数据拆解来看,2022年第一季度在线音乐每付费用户平均收入(ARPPU)已从同期的9.3元/人跌至8.3元/人,同比下降10.8%,这意味着付费人数的增长是以牺牲利润为前提的,增长的付费用户多半属于价格敏感性消费者,想维护这些用户持续付费,成本将非常昂贵。这一点在毛利中也有体现,2022 年第一季度毛利润为18.6 亿元,同比下降24.6%,下降幅度大于营业收入的下降幅度。

2022年3月25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网络直播营利行为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意见》,《意见》计划针对网络主播的粉丝打赏收益设置每日1万元的上限,这也将进一步冲击腾讯音乐的收入。

目前,腾讯音乐最想要的并不是这些“表面”的付费用户增长,而是“新鲜血液”的注入,寻找新的、忠诚度高的用户。但在互联网早已普及的今天,寻找纯粹的新用户谈何容易。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1年12月,中国网民数量约为10.32亿,同比仅增长2.6%,TME在线音乐月活跃用户数已经超过6亿,占网民总量超过半数,基本覆盖中青年网民群体。

数字音乐行业研究员陆一鸣指出,监管政策层层加码严禁网络平台从青少年市场牟利,对整个互联网行业而言,用户规模见顶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腾讯音乐想单纯的靠“人海战术”获得业绩的大幅增长可能性微乎其微。

绝对性竞争优势破灭

从前,腾讯音乐通过多年的深耕积累和卓越的行业地位拿到很多优秀音乐人的独家版权。在众多“天王级”明星音乐版权的强大影响力的加持下,用户源源不断流向腾讯音乐,形成“用户量增长——营收增加——高价收购版权——行业影响力上升——用户量增加”的循环,持续拉高行业的版权采购成本,挤压其他平台的生存空间。

比如,网易云音乐和腾讯音乐曾经打的火热的“周杰伦版权之战”。网络资料显示,2015年网易云音乐为了获得周杰伦版权约花费870万元;2017年就飙升至1800万元;2018年网易云音乐所得版权到期后,腾讯音乐为了周杰伦的独家版权以5.7亿元高价买断。毕竟,在音乐软件领域,拿到顶流天王周杰伦的版权就可以轻松完成这15%的日活增幅指标,让网易和腾讯两大音乐巨头竞相争抢。

2021年7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对腾讯收购中国音乐集团的调查结果,因交易“应报未报”对腾讯处以50万元罚款,责令腾讯音乐解除其与上游版权方已达成的独家协议。

行业研究员陆一鸣分析认为,这样的调查结果宣告腾讯音乐多年建立的绝对性竞争优势破灭,对唱片公司来说,缺少了“独家”的溢价,“保底金 实际使用量分成”中,保底金补偿势必下降,主要增收点依靠实际使用量分成拉动。而不同平台基于自身调性和音乐人表现综合评估定价,与唱片公司洽谈合理的价格,将音乐定价市场化,让竞争回归音乐本身的价值,形成行业内良性竞争。

陆一鸣指出,当版权不再构成壁垒,由音乐人或音乐作品维系的“用户忠诚”不复存在,不仅给网易云音乐等同赛道音乐平台创造了机会,也为短视频平台进军音乐领域打开了缺口。

短视频才是未来?

QuestMobile发布的《2022中国移动互联网春季大报告》显示,2022年3月,移动视频月人均使用时长为63.4小时;移动社交月人均使用时长为45.8小时;新闻资讯月人均使用时长为20.6小时;而移动音乐的月人均使用时长仅为4.4小时。

虽然短视频平台催生的歌曲被许多专业音乐嘲讽是“口水歌”,经常陷入抄袭风波,但在第三届TMEA腾讯音乐娱乐盛典揭晓的“年度十大热歌”中,大部分都来自短视频平台。这些数据也证明了,短视频平台已拥有音乐人、原创音乐作品、广泛的用户群体等音乐平台必备要素,具备基本的运营能力。

近些年来,抖音在“去抖音化”自我博弈道路上不断尝试,对进军音乐领域展现出十分明确的态度。2021年1月,字节跳动打造了“Bytemusic”音乐中台;3月份正式成立音乐事业部,整合整个集团音乐资源;7月成立了音乐代理分发平台“银河方舟”主打一站上传歌曲和视频,还将音乐业务提升至与游戏、教育业务平级的P1优先级;2022年3月TikTok宣布推出音乐宣推和发行平台SoundOn,汽水音乐平台也宣布上线。

网易云和腾讯也都试图在短视频产品创新、扶持上发力,三方头部公司的博弈中,人才和歌曲将突破音乐平台和短视频平台的界限,平台机遇、创作者环境将成为音乐人和经纪公司选择的首要因素。

这条发展道路不是一蹴而就的,行业底层逻辑的重构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可能是急于弥补因失去独家版权而下滑的竞争力,腾讯音乐再次将周杰伦推到台前,企图通过展示与“巨星”的良好合作关系留住用户,但这并不是长久之计,未来的竞争高地,还是在平台运营本身。

就现在形式来看,腾讯音乐现金情况依然稳健,但如果始终以“粮多不愁”的稳健思路面对千变万化的市场,不能快速瞄准新的业绩增长点,公司的日子只会越来越难过。

#腾讯音乐##网易云#

欢迎关注【BT财经】,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周杰伦林俊杰也救不了,腾讯音乐四季度净亏8.76亿元

3月20日,腾讯音乐 娱乐 集团(NYSE:TME)发布了上市后的第一份财报,财报发布前股价上涨3%,随后下跌8%。

腾讯音乐Q4总营收为54.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0.5%,高于市场预期的52.78亿元,然而归属于公司股东净亏损8.76亿元,上年同期为净利润5.36亿元。

在国内外在线音乐巨头普遍亏损的当下,腾讯音乐如何持续盈利增长,这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就现状来看,付费模式难以支持腾讯音乐的大业。
2018Q4季度,腾讯音乐的月活跃用户6.44亿,付费用户仅为2700万,付费率仅为4.1%。截至2018年Q2季度,腾讯音乐月活跃用户数超过8亿,用户日均使用时长超70分钟,在线音乐付费用户数2330万,付费率为3.6%

在如今的版权意识下, 这是音乐流媒体难逃的魔咒。
腾讯音娱2018Q4财报的数据中,实际包含了四个app:QQ音乐、酷我、酷狗、全民k歌。

2016年7月,腾讯收购了酷我、酷狗音乐控股方海洋音乐集团(China Music Corp)约44%的控股权,当时酷狗音乐是中国最大的移动音乐提供商,QQ音乐第二,酷我第三。

随后腾讯成立音乐 娱乐 集团,设了六条业务线:酷狗音乐、QQ音乐、酷我音乐、音乐 财经 部、版权管理部和法务管理部。

然而, 回看音乐流媒体的格局 历史 ,酷狗作为当时最大的音乐平台,早于酷我、QQ音乐两年成立,而酷狗的CEO谢振宇是最早一批的码农,2000年左右就做出了搜刮音乐,当时的流量便达到了日均百万,在PC时代,酷狗几乎是装机必备。

在被收购前,酷狗苦于变现差所带来的财务压力,不惜以牺牲用户体验而攫取收入。安装app时附带的推广软件、时不时的弹窗、今日音乐推荐等,pc端更直接,曾经强制用户安装 游戏 盒子。

网易旗下的网易云音乐同样受到变现的压力。靠着音乐评论基因和产品体验的特色,每日一百多万的评论量,网易云音乐成为了音乐媒体的一股清流,情怀是网易云音乐最大的王牌。而网易云音乐的商业化,主要靠数字专辑和单曲的售卖、会员收入、广告收入、周边商品售卖。

2017年在一次媒体采访上,网易云音乐副总裁丁博说:“变现并不是我们第一要考虑的标准。”然而,去年丁博改口说:“变现是需要重点考虑的业务方向。”

在艾媒咨询CEO张毅看来,在线音乐的商业模式其实在全球都是一个难题,国外知名的音乐公司也尚处于亏损状态。所以此类公司也得考虑“羊毛出在猪身上”的这种商业模式,即收入不一定直接来自于在线音乐,音乐作为流量的入口,通过其他的业务包括社交产品等来进行变现。

腾讯音娱就是这么做的。在腾讯音娱2018年189.9亿元的收入中,社交 娱乐 服务收入达到134.4亿元,占到主要营收来源中的71.85%,社交 娱乐 包括了全民K歌、酷我直播、酷狗直播的虚拟礼品销售和高级会员。
财报显示,收入的增长主要得益于公司在线K歌和直播业务的收入增长,这是在音娱产业中,依靠腾讯的社交优势,相对讨巧的变现模式。

腾讯音娱布局了在线音乐服务和以音乐为核心的社交 娱乐 两个核心模块。举个例子,同一首歌,当QQ音乐用户买了数字专辑后,可以把这些歌曲分享给社交网络上的朋友、在全民K歌中卡拉OK唱出来、直播中当bgm。

腾讯还利用了粉丝经济,例如粉丝可以和喜欢的歌手在酷狗、酷我平台的演艺直播、音乐社区互动,跟爱豆合唱、打榜等等,这也是腾讯音娱核心的收入来源。

然而,对比2017年社交 娱乐 方面收入的增涨,2018年已经从253%的增幅降到了72.9%,最赚钱的直播业务也出现了增速大幅放缓。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2月底发布的数据,直播产业大盘正在加速缩减。至2018年12月,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 3.97 亿,比 2017 年底减少了 2533 万。用户也大幅度下滑,比2017 年底下降 6.8 个百分点;

在此背景之下,腾讯音乐的社交 娱乐 服务收入会否进一步下滑值得关注。毕竟,作为腾讯音乐主要的收入来源,这部分业务的估值已经远远高于同行业的水平。

腾讯再也无法垄断「周杰伦」?

可能很快,你就可以在网易云音乐上听周杰伦的歌了!

近日有消息称,随着反垄断深化,腾讯旗下的音乐流媒体业务或将放弃独家播放权,将不再需要出售酷我和酷狗音乐。新浪 科技 也从知情人士处获悉,腾讯音乐近日将发布公告放弃独家版权。

而随着版权市场开放, 腾讯音乐昔日费尽心力构造的版权帝国或将倒塌,网易云音乐等迎来了弯道超车的机会 。但这一切,真的会利好行业吗?

深度 科技 研究院院长张孝荣抛出了不同观点。他向新浪 科技 表示,即使腾讯音乐放开独家版权,但网络音乐行业市场规模较小,且商业模式单一,难以养活多个竞争性平台。换句话说, 全面竞争的格局下,可能有些平台会先“死掉” ……

腾讯音乐此次遭审查的背景是,今年4月,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加大力度全面整治中国互联网巨头的反垄断行为, 腾讯音乐是其中的重点整治对象 。

作为在线音乐的版权大亨,腾讯音乐早在2017年就集齐了环球音乐、索尼音乐、华纳音乐三大唱片公司的独家代理版权。

树大招风,也影响着在线音乐市场的良性发展和市场竞争,腾讯音乐的版权优势无形之中也像一颗不定时炸弹,可能会在未来某一时刻影响其发展。

实际上,早在2017年9月,国家版权局就曾出手,约谈腾讯音乐、阿里音乐、网易云音乐等多家公司主要负责人,要求这些音乐公司将99%的版权交叉授权。

随后半年内,腾讯音乐、阿里音乐、网易云音乐在线音乐三大巨头达成了版权互授 。

不过,腾讯音乐手握中国音乐市场90%的版权,有超过4000万曲库,即使拿出百99%的独家版权与其他公司互通,也仍可手握40多万首独家版权歌曲。而这1%,可以让腾讯音乐保留周杰伦、五月天等知名艺人的独家版权,从而掌握“关键门票”。

业内也早有观点认为, 中国音乐市场上真正活跃的核心曲目也就3万首左右。

因此,尽管表面上看,腾讯音乐与网易云音乐、阿里音乐版权曲库打通,大家化敌为友,但实际上,后两者用户的歌单依然在不断变灰, 腾讯音乐以版权优势占据市场核心地位,独家版权护城河仍在。

而阿里音乐旗下虾米音乐也已于今年2月正式关停。市场普遍认为,关停的核心原因是受版权拖累。

虾米的黯然离场,是音乐版权之争的一个缩影。对于行业而言,小小的虾米之死当然无法影响腾讯构造的版权帝国,但腾讯音乐这面城墙不突破,其他玩家的生存就会愈加困难,市场竞争愈加畸形。

回顾中国在线音乐市场发展史,在十多年的产业变革和进程中,版权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影响着行业走向。

其中,2002-2010年前后,是互联网音乐的创业潮。这期间,几乎每年都有新的音乐产品、平台上线,百度MP3、千千静听、酷狗音乐、酷我音乐、QQ音乐、巨鲸、虾米音乐、天天动听、豆瓣FM、多米音乐等先后成立。

在线音乐平台发展史,制图:新浪 科技

这一时期,也正是盗版歌曲漫天飞的“草莽时期”。

直到2015年7月,国家版权局发布《关于责令网络音乐服务商停止未经转授权传播音乐作品的通知》,责令各网络音乐服务商停止未经授权传播音乐作品,并于2015年7月31日前将未经授权传播的音乐作品全部下线。

据统计,这一次最严版权令下,16家音乐服务商下线未经授权的音乐作品220余万首,并开始 探索 收费模式。

此后几年,在线音乐版权逐渐规范化,但同时版权费水涨船高,一批无钱购买版权的中小平台也陆续死去。

进入后版权时代,音乐盗版以及版权争夺问题逐渐缓解 ,数字化经济大力发展,行业的整体生态向好发展。尤其自从2017年,腾讯、阿里、网易三大公司进行99%的音乐版权交叉授权后,版权分割的混乱局面逐渐消减。

但由于腾讯仍手握头部唱片公司的核心独家版权,且坐拥月活用户数前三大平台,占据了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几大平台多年来暗潮汹涌,市场竞争从未平息。

而这场在线音乐版权竞争,却未真正改善上游音乐人的生存状况。《2020中国音乐人报告》显示,在国家高度重视发展文化产业的时代背景下,虽然目前我国音乐人生存环境有所改善,但更大的现实和挑战是,音乐人版权收益微薄,甚至大多无版权收益,整个音乐行业收入结构失调,收入水平整体较低。

上述《报告》介绍,有52%的音乐人没有音乐收入,24%的音乐人的音乐收入占总收入的5%以内,7%的音乐人音乐收入占总收入的6-20%,仅7%的音乐人音乐收入占比达到100%;音乐创作的成本与收入不成正比,导致音乐人职业参与度不高。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着行业优质音乐内容的产出。

在音乐市场正版化的过程中,行业更多呈现出版权费用水涨船高,国际唱片公司和头部音乐平台赚得钵满盆满,但真正的内容生产者却收益甚微。

而此次反垄断调查,一定程度上,会更好规范市场,促进音乐版权领域的良性竞争,音乐人也有望会迎来新的希望。

如果此次腾讯音乐放弃独家版权,网易云音乐等第二梯队的玩家能否迎来超车机遇?

首先来看,网易云音乐和虾米音乐曾以小众、差异化起家,靠口碑立足,但版权绑架了用户,用户选择音乐产品,只能根据版权,而非产品喜好来选择。此次腾讯的版权垄断若放开,网易云音乐等差异化平台或许可以再赢得一部分市场份额。

但另一方面,从市场规模和份额来看,腾讯音乐和网易云音乐在在线音乐MAU、付费率、营收和净利润几个维度差距都较为明显。腾讯系音乐平台中,酷狗音乐、QQ音乐、酷我音乐三个App的月活用户数2.98亿、2.43亿、1.28亿(艾媒咨询数据),均高于网易云音乐。可以说,腾讯稳坐行业老大,远远甩开了老二网易云。业内甚至有说法称在线音乐行业没有第二。

制图:新浪 科技

不过,对于腾讯音乐而言,这些年虽然版权王杖在手,利用的却不是很好,业绩表现也差强人意。

制图:新浪 科技

另一方面,在在线音乐付费率上,腾讯音乐为7.67%低于网易云音乐的8.8%。

此外,腾讯音乐用户流失、月活也在下降——2021年Q1的在线音乐移动MAU为6.15亿,相比较去年同期6.57亿下降6.4%。下降原因主要是由于泛 娱乐 平台服务的部分休闲用户流失所致。相反,2021年Q1社交 娱乐 的移动MAU同比增加了14.2%到2.24亿。

对比网易云音乐,主要收入来源是在线音乐服务、社交 娱乐 服务及其他产生收入,2020财政年度,这两部分收入占比分别为约53.6%、46.4%。

不过网易云音乐在营收规模上大幅低于腾讯音乐,且处于亏损状态。 网易云音乐无疑能从此次版权机遇中受益,至于具体受益多大还需商榷 。

深度 科技 研究院院长张孝荣告诉新浪 科技 ,如果腾讯音乐放弃独家版权,就意味着放弃了维护垄断地位的护城河,放任了市场竞争。当然,网络音乐行业市场规模较小,且商业模式单一,用户量缩水,难以养活多个竞争性平台。 他认为,腾讯音乐放弃独家版权,对行业未必是好事,因为在一个市场规模有限的市场上,存在激烈竞争,不利于平台发展。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