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2018年10月27日,阿里总市值3703亿美元,腾讯3160亿美元不到,两者相差500多亿美元,而且阿里没有算上蚂蚁金服!两者的差距在今年迅速扩大,阿里巴巴的潜力和战略比腾讯强得多。如
截止2018年10月27日,阿里总市值3703亿美元,腾讯3160亿美元不到,两者相差500多亿美元,而且阿里没有算上蚂蚁金服!两者的差距在今年迅速扩大,阿里巴巴的潜力和战略比腾讯强得多。如果以五年到十年的时间来看,腾讯绝无可能再度反超阿里,而阿里未来各个核心指标是腾讯两倍甚至更多概率反而更大。为什么这么说?我会写得比较长。
一、腾讯仅有社交和娱乐这两大项有优势,这两个行业的市场规模一般,都在万亿左右。而阿里占优势的电商、金融、物流、云计算、新零售、物联网、O2O、人工智能、国际化方面不仅行业多,而且行业规模超大。下面我就展开来说。
1、电商。这个市场规模太大,阿里涵盖面最广,几乎都是行业霸主地位。有C2C的淘宝,GMV目前是拼多多的十几倍,B2C的天猫,GMV是京东两倍多;B2B的阿里巴巴占市场份额30%以上,1688最大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二手市场闲鱼今年GMV就会接近千亿(未来会是增长大动力),国际业务速卖通已经是世界第一下载量的购物型APP,只有跨境电商天猫国际和网易考拉势均力敌。基于这么大的优势,阿里妈妈是国内最好的精准营销广告平台,促使阿里成为中国广告界的霸主。
腾讯在电商方面失败了十几回,易趣、拍拍网、QQ商城、腾百万都是鲜活的例子。电商无果后开始主动投资,目标只有一个,只要不是阿里的,我就投,京东、拼多多、唯品会、楚楚街、美丽说、蘑菇街、每日优鲜等等,造成这些公司初期有吸附流量优势,后期就无能为力的现象。京东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就不断增速下滑,被天猫越拉越远,加上强东这次出事,京东市值仅有326亿美元,未来跟天猫的差距会怎么样,大家应该心里有数!拼多多从去年开始快速崛起,带动了四五线群体的消费能力提升,原本腾讯想借此抑制淘宝,但结果从财报上看,淘宝每个季度的新增活跃人数都创了记录。
相比腾讯,阿里在电商的投资更理性更有战略,汇通达、宝宝树、小红书和易果生鲜,代表着电商目前最具潜力的农村电商、母婴电商、内容电商和生鲜电商。
2、金融。在各个重要国家金融行业都是规模最大行业。蚂蚁金服已经独立出来很多年,目前估值超过1500亿美元(相对于可比性较高的PayPal,蚂蚁金服上市市值超过2000亿美元也不是不可能),是世界第一独角兽。支付宝受到了当年红包大战迅速崛起的微信支付的威胁,但2017年这个局面已经完全稳定住,支付宝稳中有升,在目前的市场上,支付宝市场份额54%,微信支付36.5%,而规模上支付宝更是微信支付2倍多。在其他方面,蚂蚁金服是当之无愧的行业霸主,余额宝今年开始开放,对接多家基金,之前仅对接天弘基金,导致天弘基金是连续多年世界最大的货币基金。
前几天的数据刚刚出来,余额宝的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已经超1.93万亿,跟四大行比肩!花呗、蚂蚁借呗大发展,虽然被限制,但去年规模达到6000亿,整个蚂蚁财富的规模有超过2.7万亿。芝麻信用是除了央行外最权威的信用评分,对推动中国信用社会体系至关重要。蚂蚁金服占中国企业ABS市场的9成份额,还有金融基础设施商恒生电子!投资方面有阿里资本和云峰基金,券商方面大手笔入股了华泰证券,保险银行方面有众安保险、国泰产险、网上银行,近期推出的相互保已是市场焦点。可以看出蚂蚁金服在金融各方面都涵盖了,而且地位极高。
反过来看看腾讯金融,与蚂蚁金服不同,腾讯金融没有独立,而且微信支付也不可能独立!为什么?因为按照规定,一家公司只能有一张支付牌照,腾讯的叫财付通,微信支付要独立的话,QQ钱包等就不能有!理财通规模超3000亿,微粒贷1000多亿,整个腾讯财富的规模最新数据是4800亿,企业ABS市场腾讯是0,腾讯信用已经被下架,券商方面入股了中金公司,保险方面也有众安保险(没有蚂蚁金服股份多),比较好的是微众银行。
两者差距很大。
3、物流。之前阿里被人诟病最多的问题,一个是假货一个物流速度,阿里打假力度还是很大的,成效比较显著,物流方面来讲,阿里是开始下大功夫的,尤其今年菜鸟网络的动静太大了,三通一达彻底脱离顺丰,站队阿里,快递柜中的丰巢真正成为了顺丰自己的巢,而阿里和中国邮政有自己的速递易。阿里说过不做快递,但它投资快递,今年巨额投资中通快递、减持圆通和百世物流。此外,今年菜鸟物流打造中国智能物流骨干网,战略投资了卡行天下、易流科技、运满满,加上原来的万象物流、点我达、日日顺、饿了么、快仓、心怡科技等,各个物流形态都已经囊获,菜鸟网络目前的估值已经超过京东物流!
腾讯物流是0,只是投资了京东物流、人人快递、美团配送等等。
4、社交。毫无疑问,腾讯是社交霸主,微信、QQ优势巨大,腾讯拥有中国企业中最大的流量优势。可以这样讲,很长一段时间里腾讯的社交优势地位都不会被动摇。从内容、流量上来看,天天快报、腾讯新闻、应用宝、QQ浏览器都有相当地位。字节跳动的今日头条和旗下抖音实力很强,在内容和短视频都做到了行业第一!对腾讯威胁很大。
阿里在社交上多次失败,阿里旺旺、来往等等。投资了微博和陌陌,最终都放弃了私有化。内容、流量上,豌豆荚、UC浏览器、神马浏览器、大鱼号等等,比腾讯要差。
5、娱乐。娱乐行业跟人息息相关,分了很多种,都是小行业,最大的行业是游戏行业,中国游戏行业规模2000多亿,腾讯占了7成,又是行业绝对霸主,也是全世界最大的游戏厂商,同时投资了很多国外的大游戏厂商。短视频方面巨额投资了快手,快手月活跟抖音差不多甚至稍高,日活差点。直播领域先后投资斗鱼直播、虎牙直播、就看之后会不会投资熊猫直播,几乎一统天下。阅文集团有巨大IP优势,腾讯动漫、QQ阅读、B站都是霸主,大知乎的大股东也是腾讯。腾讯音乐几乎垄断市场,网易云音乐是唯一的挑战者,腾讯视频和爱奇艺双娇。喜马拉雅听说腾讯也要投资。但是今年开始游戏行业乃至整个娱乐行业受到了政策的严厉管控,对腾讯打击很大。
阿里在娱乐方面跟腾讯不在一个档次。优酷跟腾讯视频、爱奇艺有差距。阿里文学、书旗小说、阿里游戏、虾米音乐都可以忽略不计。当然阿里做事情是要有自己的战略,有自己的护城河的。阿里在娱乐方面主要是两大块,一块是电影,一块是在线票务。从去年暑假开始,中国最火爆的电影几乎都和阿里影业有关,票房最高的电影都有阿里的身影,而阿里又是万达影院和大地影院的第二大股东。在线票务方面,淘票票和大麦都很有竞争力。腾讯最失败的两个操作,一个就是电影在线票务,微影、娱票儿、格瓦拉、猫眼电影,腾讯合并一个接一个,到头来眼看着淘票票的市场份额不断从10%一路上涨到目前的45%以上。
6、新零售。阿里这两年在新零售上动作频频,侯毅从京东转投阿里,盒马鲜生应运而生,近期出的成绩单单店坪效超过5万,成熟店日销售额超过80万,是个非常大的量。阿里产生了很多新业态形式,比如筷马热食、盒小马等等,记住,这些都是能算到阿里营收里面的,其后战略投资了中国最大商超高鑫零售(大润发)、居然之家等等。因为阿里之前就有私有化银泰百货的经验,所以新零售对阿里来说得心应手。
腾讯和京东是新零售的跟随者,腾讯在新零售的投资就是病急乱投医。永辉超市、步步高、海澜之家、沃尔玛中国、家乐福中国等等,腾讯都投资了!问题是腾讯能给它们带来什么呢?只有微信支付!没有任何创新化的业态形式出现。这些商超也不计算到腾讯营收当中。看到前面有些回答说永辉超市是腾讯的?这是明显的原则性错误,腾讯只不过是投资了永辉超市而已,投票权和未来发展规划全在永辉超市一方,腾讯仅仅是个能得到分红或者减持卖出套现的角色,腾讯给的建议只能是个参考而无决定能力!所以大家不要把投资和下属企业搞混了。
7、O2O,又是个万亿大市场。腾讯第二个大失败就在这里,是不可容忍的失败。2015年美团背叛阿里,当时和大众点评合并占了O2O市场7成份额,所有人都觉得格局已定的时候,阿里绝地求生。立即投资饿了么,重新开放口碑网,当时美团到店市场份额是口碑的十几倍,结果2017年底,口碑到店规模达到4200亿,反超美团,美团到今年6月30日的12月时间里GMV也只有刚过4000亿。外卖,可能是唯一美团占优势的地方,各个机构统计数据不同,易观和艾媒咨询都支持饿了么份额大,而trustdata说美团外卖优势很大。精准地图,高德地图第一,已经甩开百度,腾讯地图份额很小;旅游,携程第一,去哪儿第二,飞猪旅行第三,同城艺龙第四,美团只有个夜间旅店量第一(这个数字被多次爆出造假);网约车,滴滴快的合并。
腾讯和阿里董事会席位相同,腾讯股份更多,目前第一大股东是软银,阿里在滴滴出事前精准减持,滴滴稍稍偏向阿里,腾讯越来越支持美团出行;在线票务前面说过,共享单车摩拜一年巨亏50多亿,卖给美团,腾讯出局,阿里坐拥哈罗单车,也不会让ofo死掉,意在拖死美团。从外媒公布的数据来看,2017年阿里o2o市场份额54%,美团腾讯系34%,腾讯不可原谅的错误。(下图引用今日头条的江志强Alvin)
8、云计算。阿里优势巨大,世界前三,每个季度阿里财报都会有具体数据公布,今年营收突破210亿应该不难,腾讯和华为一直没公布过数据!今年半年报的时候,摩根给阿里云估值670亿美元,去年年底给腾讯云估值33亿美元,差距太大。
9、物联网。阿里已经正式把物联网作为自己的五大赛道之一。阿里对物联网有很明确的认识和战略,想要做到通吃,城市大脑就不说了,天猫精灵和天猫魔音已经是国内同类产品的第一名,市场占比60%,出货量世界前三。alios系统打造的斑马智行网络已经独立融资。
而腾讯公布近期可能有车载微信出来,动作有些迟缓。对物联网的认知也跟阿里不在一个水平线上。
10、人工智能。在中兴出事之前,阿里在人工智能方面早就有很大的动作,战略投资了两家人工智能头部公司:商汤科技和旷视科技,并且连续投资了寒武纪科技、耐能等多家AI芯片企业,很早阿里就注意到了芯片作用。近期私有化了杭州中天微,成立了半导体平头哥公司。
而腾讯投资了优必选科技公司,自己旗下的腾讯觅影是很不错的产品。
11、一开始这个少写了,企业级IM。阿里巴巴的社交失败多次,让人认为没有社交基因,在做来往的时候大溃败,但是这个团队潜心研究出了新产品,钉钉,成为了企业移动办公市场上的佼佼者,尤其是中小企业。目前在移动办公领域,钉钉的活跃用户比第二名到第九名之和还多。上个月钉钉战略投资蓝凌软件,可以很好的利用蓝凌软件在500强大企业巨大份额的优势,进行互补,整个市场为之一振。
腾讯看到钉钉的发展后,全力支持企业微信,企业微信腾讯痕迹太强,腾讯to B能力一直很差,很多企业对企业微信一直持怀疑态度。钉钉和蓝凌的结合,也会促使市场老大泛微和企业微信能走的更近,但实际上泛微和企业微信没有更进一步的发展,因为大家很清楚,微信的流量不会是企业办公考虑的,企业需要解决问题,企业微信无法带来这样的实质效果,所以泛微也在犹豫。
12、国际化方面,阿里的速卖通很受欢迎,发展很快。俄罗斯、以色列、西班牙等地方都是第一名,而且投资东南亚和印度也是发展重点,子公司Lazada是东南亚最大电商。我个人认为比较引人关注的是移动支付投资,都和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有关,paytm甚至是印度第一独角兽!是世界第三大移动支付公司,以印度的潜力,我觉得paytm未来会很强大。在2019财年Q1财报上,阿里巴巴公布了国际零售营收数据!别忘了,阿里是国内罕见的一开始就以国际化为目标建立的企业。
腾讯的国际化更多是以投资国外大游戏厂商和游戏出海形式完成的。没有太多的财务数字公布。
二、腾讯战略相比阿里,差距大。阿里的战略在国内是没有敌手的,业务协调性很强。以新零售为例,口碑网、盒马鲜生、高鑫零售、阿里云、菜鸟物流、饿了么等等都能发挥大作用,协调的很好。而反观腾讯,这些方面都有,但是毫无协调联动能力,美团和京东之间有什么联系呢?少的可怜。
腾讯业务有极大的矛盾性,微信和QQ功能性重合度太高,而作为官方属性的这一块被微博和头条拿走。腾讯扶持京东和美团,却又限制了京东和美团的支付结算能力,它们怎么能壮大跟阿里掰手腕?
三、阿里的增长动力远胜腾讯。我们在上面看到,在几乎所有大潜力的行业,腾讯都完全落后于阿里,你让腾讯怎么追?哪怕近一阶段时间腾讯进行组织战略架构改革,我觉得它跟阿里的争夺中也会明显处于下风。我们先要明白,增量的意义,一个2亿规模增长率翻倍也不过只贡献了2亿的增量。阿里的增长动力较强的行业已经很具规模,阿里云一年营收额超过200亿,菜鸟网络超过百亿,新零售也是几百亿,这些行业就足以保证阿里在未来四五年时间里确定的高增长,而且电商和广告这个大头,它的增长速度也不慢,远高于其他行业。
被外界看好的腾讯三大业务增量,广告、移动支付和云计算,正好这三项阿里都是有很大的优势。2011年微信面市,当时腾讯的营业收入是阿里的4.4倍,阿里还是亏损的,腾讯当年的利润比阿里的营收还高,7年过去了,阿里实现了全面反超。今年会是阿里巴巴自然年第一次营收超越腾讯,之后的差距会逐渐拉大。
四、腾讯过于重视投资的财务收益,成营收发展掣肘。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腾讯二号人物刘炽平出走于高盛的原因,腾讯得意于自己的投资心得,口诛笔伐阿里式的控制式投资方式,成立反阿里联盟,结果都是乌合之众,各怀鬼胎。今日头条和腾讯直接打了起来,互相控告对方,近期今日头条的25亿美元融资,云峰基金被爆进入;滴滴和美团因为出行打了起来;京东物流已经开始进入到顺丰这类个人业务行业,两者变成竞争对手,它们原先都是反阿里联盟的座上宾。腾讯完全忽视了投资带来的负面作用。投资过多让腾讯减少了太多的业务发展能力,你投资了美团,你会再做一家O2O公司吗?不会,腾讯生活太过安逸,拥有巨大流量后躺着挣钱就好。所以结果就是腾讯眼睁睁看着美团被阿里打死,也无动于衷,就是给点钱就完了,美团无法完成腾讯的战略诉求。
腾讯以为每年靠着投资收益来掩盖业绩,就能高枕无忧,当故事讲完后,这些公司就一个一个现出原形。热炒300亿估值的蔚来汽车今年上市后现在仅有60亿美元出头,当熊市来临时,带来的是更大的损失。
而且请不要忘记,腾讯这样的投资不但禁锢了自己的现金流,还大部分无法兑现。比如你投资了京东,你投的这些钱能全部卖出兑现吗?小比例投资可以兑现,但是京东这样的股权比例这么大的投资只能躺在账户上,你减持还要发公告,还要有减持数量规定,减持了股价还要下跌,也没有更大的买家接手,你怎么去兑现?投资变成了账面上的数字!
腾讯在未来已经丧失了主动权,唯一能击败阿里的可能是阿里自己倒下,被亚马逊、沃尔玛的国际化业务无限战争拖死!但那个时候腾讯也许只能苟活而已。
截至目前,阿里巴巴加上蚂蚁金服的市值等于腾讯 百度 京东 美团 小米 网易,以后还会是差距更大还是缩小!我们可以拭目以待,我坚定看好阿里!
众所周知,中国互联网的双雄是阿里和腾讯,两家虽然在各自的主导领域发展,但仍然有很多业务重合,所以竞争从未停止过。在过去一段时间以来,阿里无论是市值,还是营收,似乎都要领先腾讯一些。
不过,阿里真的赢了吗?实际上并没有,从去年下半年开始,阿里陷入了至暗时刻,一直到今日,增长放缓,利润大跌,市值更是腰斩,和腾讯相比,已经不是一个级别。
市值是衡量一家公司的业绩表现,以及未来增长空间的标准。阿里曾经是世界前十,亚洲和中国市值第一大公司,在去年10月,曾达到 历史 最高市值。
然而,这一年多来,阿里市值一路下跌,直接腰斩。最新数据显示, 港股阿里市值为2.64万亿港元,约2.15万亿人民币,而茅台市值为2.45万亿人民币。也就是说,曾经的互联网一哥输给了酱香茅台,做互联网的不如卖酒的。
去年10月,阿里港股股价为309.4港元,市值高达5.48万亿人民币,如今为122.4亿港元, 相当于蒸发了3.3万亿元人民币。 就连芒格、段永平都被套,他们分别在今年2月和8月买入阿里。
目前, 腾讯市值是4.5万亿港元,阿里市值仅为腾讯的58.7%。 从市值来看,阿里和腾讯已经不在一个级别。
除了市值暴跌,内部也是动荡不已。 蚂蚁集团上市失败后,其CEO胡晓明也离职。 胡晓明在2005年就加入阿里,创建了阿里金融,后来又带领阿里云进入全球前三,之后担任蚂蚁集团总裁,CEO等职务,可以说是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没想到也离开了。
而在今年8月的阿里女员工被侵犯事件中, 阿里同城零售事业群总裁李永和被迫辞职,又损失一员大将。
12月6日,阿里更是迎来了一波大的变动, “阿里太子”蒋凡,在出轨风波20个月后,还是被废了。 据了解,蒋凡被派去负责海外数字零售业务,这块业务的收入只占阿里的7%,而他此前负责的淘宝和天猫等中国数字零售业务,占阿里收入的66%,如今交给了马云的学生戴珊来负责。
出生于1985年的蒋凡,是阿里CEO张勇一手提拔起来的,曾经是最热门的接班人人选,阿里最重要的业务都在他手里。然而,却出现了出轨事件,而现在业绩也不好,增速大幅下滑,蒋凡被边缘化也是正常的。
阿里跌落神坛,原因不在外部,而是源于自身。
首先,阿里的价值观被质疑。 阿里是一家以价值观为主导的企业,也是其引以为傲的地方。然而,无论是对蒋凡出轨,还是女员工被侵犯事件的处理,都让阿里的价值观受到了质疑。此前员工抢几盒月饼,立即被开除,而蒋凡出现了如此道德上的问题,却只是罚薪,仍然身居高位,双标非常明显。对于女员工被侵犯的事件也是如此,不能及时,公平地处理,希望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其次,阿里过于膨胀,以至于无视规则。 过去十几年来,阿里发展太顺利了,一直保持高增长,成为电商老大后,开始有点膨胀,甚至无视规则。为了稳固自己的市场地位,对商家采取“二选一”规定,被京东和阿里抨击,甚至是起诉,但阿里非但没有认识到问题所在,还强辩说“二选一”是正常的市场规则。这种垄断的竞争方式,无疑伤害了市场环境,最后被罚了182亿元,一点都不冤。
第三,是企业家还是嗜血的资本家? 马云多次公开批评金融市场,又标榜自己对钱不感兴趣。但蚂蚁集团背后却是通过仅有的30亿撬动了3000亿,将杠杆用到了极致。自己不用花什么钱,却要赚很多,而且将风险转给银行。不得不说,马云打得一手好算盘。资本都是嗜血的,阿里一年1500亿的净利润,蚂蚁集团利润也是快速攀升,对钱真的不感兴趣吗?
和腾讯相比,阿里确实在多个领域输了。腾讯的社交和 游戏 领域地位,阿里无可撼动,但在电商领域,腾讯扶持了京东和拼多多,成为了阿里的强劲对手。
在外卖领域,阿里旗下的饿了么,已经输给了腾讯旗下的美团。网约车、文学、 体育 、音乐、在线视频等等领域,腾讯都领先一筹。
没有企业能大而不倒,做企业最重要的是信誉和口碑。坚持走正道,以消费者利益为核心,才能获得持续发展。对于阿里来说,未来只有不断修复口碑,才能再次迎来好的发展。
当前阿里巴巴的市值为5.49万亿港元,腾讯的市值为6.88万亿港元,阿里市值不仅被腾讯反超, 而且还落后腾讯1.4万亿港元 ,市值仅相当于腾讯的80%。但是有意思的是,最近的四个季度业绩来看,阿里巴巴比腾讯要强不少,最近四个季度阿里的营收为5846亿人民币,腾讯同期营收为4542亿人民币;同期阿里和腾讯的净利润分别为1318亿人民币和1221亿人民币。也就是说在营收上阿里比腾讯要高出1304亿人民币,净利润也高出近100亿,为何阿里的市值却比腾讯低1.4万亿港元?
腾讯拥有QQ和微信两大终极武器,QQ是PC互联网社交龙头,而微信是移动互联网社交龙头,微信的独立设备数量是11.5亿台,稳居第一位,QQ为6.9亿台,位居第四位;手机淘宝和支付宝分别为7.06亿台和7.05亿台。微信的设备数量是要远远高于手机淘宝和支付宝的。
微信不仅在绝对数量上高于阿里的淘宝和支付宝, 更关键的是微信的市场地位更为稳固,微信说到底是熟人社交,用户之间是强关联关系,我不可能用一个别人不用的社交软件来进行沟通,用户迁移的成本是相当高的,因为你的同事、朋友、家人、同学、合作伙伴等 社会 关系都在微信上 ,微信不是单纯的一款沟通软件,而是我们个人的整张 社会 关系网络。
所以,一旦成型后必然是绝对的垄断地位 ,不会存在所谓的还有老二、老三的生存空间,陌陌曾经要挑战微信,但是最后还是不能撼动微信,只能在陌生社交关系里面寻找生存空间,哪怕后面的探探等社交软件也同样是在陌生社交关系里面做差异化竞争,最后都会被陌陌收购。
而反过来淘宝却强敌环伺,中高端有京东在和天猫正面竞争 ,而且京东在物流上有独特的竞争力,因为是自营为主,在供应链上也拥有更大的自主权,虽然多样性不如阿里,但是用户体验一般是要强于天猫和淘宝的。在2015年才成立的拼多多更是后来居上,目前月度活跃用户数量已经超过京东直追淘宝了。拼多多代表中低端,京东代表中高端,两者从两个层面分别和阿里的天猫和淘宝进行竞争。
单纯从市值上来看,目前拼多多市值达到了2200亿美元 , 京东市值达到了1500亿美元 ,两者相加为3700亿美元,而阿里巴巴目前的市值为7000亿美元,也就是说拼多多和京东的市值总和已经超过阿里巴巴集团的一般以上了。而微信的状态是“独孤求败”,陌陌的市值也不过是34亿美元。一边是独孤求败,一边是被老二和老三追赶,市场地位完全不同。
市场地位的稳固程度不同,那么就注定了未来的预期也不同 ,电商用户之间是不需要有链接的,他们仅仅需要和商户有链接就可以了,谁的体验和性价比更高,那么用户就会去哪里。用户忠诚度低是因为迁移成本低,熟人社交软件的用户忠诚度高是因为迁移成本高,只要微信自己不作死将用户体验做得天怒人怨,那么是很难有社交工具能够挑战它的。
笔者一两年前就写过一篇文章分析电商和社交领域的市场空间 ,单纯从行业来看,电商能够产生更大的营收,所以阿里巴巴的营收规模超过腾讯是很正常的,如果再加上京东和拼多多那么规模还要大得多,现在光阿里一家的营收就超过了腾讯一千多亿。
阿里巴巴市值的巅峰是在2020年10月28日 ,当时阿里巴巴市值最高达到了6.69万亿港元,基本相当于现在腾讯的市值,而那个时候腾讯的市值才5.79万亿港元,和今天的阿里巴巴市值相当,三个月时间过去了,两者的市值互换了一下。
阿里巴巴有京东和拼多多的竞争不是现在才有了 ,之前就有,为何市场对其估值在最近两三个月发生了如此之大的变化?
其实这不得不说是因为支付宝, 因为支付宝是阿里的另一个“金矿”,支付宝拥有众多的 社会 服务功能,比如各种生活缴费和支付功能等等,这些服务虽然是免费的,但是对用户产生了极强的黏性,有了用户的黏性之后就可以做金融业务,比如“信用卡”业务和“贷款”业务,还有基金、保险等理财通道业务,在这些综合领域,支付宝几乎没有对手,微信也只能在支付这一单个领域和支付宝竞争。
但是随着蚂蚁集团暂缓上市,以及后面的整改方 向是要回归支付业务,那么蚂蚁集团未来在金融领域的作为就小多了,竞争力一下子就下来了,蚂蚁集团的估值或许要降低一大半,而阿里是持有蚂蚁集团三分之一的股份的,如果没有最近两个月的限制,蚂蚁集团已经被看成是可以和阿里和腾讯媲美的综合性金融服务平台。
阿里在蚂蚁集团上的想象力已经穷尽了 ,剩下的就是其他业务领域,比如云计算、比如人工智能领域、比如智能电动车领域,这些领域也极具想象力,但是目前的规模小、发展阶段并不高,而且目前并未获得行业龙头的地位,短时间内也难以达到龙头的地位,只能说是行业具有想象力,但是阿里有机会。
从长期来看,阿里的淘宝和天猫,会和京东以及拼多多长期共存,谁也无法吃掉谁,因为都是差异化竞争,各自有胜点,而电商本身的属性就决定了难以形成绝对垄断的,只能是寡头并存的格局。